陸琦
摘 要:新課標要求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對現代信息技術進入教學課程領域采取“大開發”的戰略。所以,必須對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進行整合,促使教育的信息化,使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教育教學成為可能和必要。可以充分利用它來激發興趣、簡化過程、突破難點、拓展思維,通過多種手段使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事半功倍。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數學;學習效率
數學是抽象性、邏輯性很強的一門學科,小學生的思維正處于由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向抽象邏輯思維為主的過渡階段,小學數學必須在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學生思維的形象性之間架起一座橋梁,而信息技術就是這樣一座橋梁。把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合理整合,可以使學生在這個過渡階段少走彎路,提升效率,實現自然順暢的過渡。
一、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興趣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曾說過:“學習最好的刺激是對所學學科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直接引導學生學習的巨大動力,在小學尤其是這樣。小學生年齡小,有意注意時間少,無意注意占優勢,注意力易分散。靜態的文字、課本及教師的口語無法引起學生足夠的注意,也滿足不了學生比較活躍的心理需求。他們在安靜的教室里往往扮演著旁觀者的角色,在邊上觀看著教師的“演出”。
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我們可以構建一個歡快互動的教學環境,這貼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也讓學生樂學、教師樂教,不再讓數學課堂枯燥乏味。向學生展示圖、文、聲、像相結合的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活潑有趣的動畫展示教學情境,多彩的文字出示條件,悅耳的聲音呈現問題,動聽的音樂陪伴學生一同操作解決問題,我們通過多變的媒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調動起學習積極性,達到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例如,在教學“兩位數加一位數”的時候,由于是計算課,通過不斷的計算來使學生熟練計算,但過多的計算又往往使課堂變得枯燥乏味。所以在這里,我通過課件展示小動物闖關贏取獎品的環節,每一關都有四道加法豎式題目,看看誰先做對,每做對一道題目,大屏幕上就會出現“你真棒!”的文字,做對的學生得到一顆五角星,等到全部做完,最后根據五角星的數目來領取相應的獎品,這種多媒體的形式讓學生參與其中,讓學生樂在其中,有了興趣,效率也就提高了。
二、活用計算機簡化教學過程
傳統數學教學中,雖然課前老師已經做好了充分的資料準備,但由于數學知識比較抽象,教師要想引導學生充分掌握理解,必須在課堂上進行大量的板書、展示、示范等活動。可是,往往由于這些必須的教學過程,造成了課堂授課時間緊,學生課堂學習時間少,課后作業負擔重的問題。
但是,現代信息技術給了學生多重的感官刺激,加快了學生的理解進程,相當于增強了學生的認知能力,它能夠簡要地說明問題,化繁為簡,本來學生做計算需要上講臺板演,有了實物投影儀,只要讓學生在下面做好,教師投影到黑板上就行了。原來教師板書要耗費大量的時間,現在只要鍵盤輕輕一敲,預先準備好的文字就能顯示在屏幕上,這些都給教師節約了大量的時間,能夠更好地配合教師掌握時間和進度。比如,在教學“認識平移”時,學生大量的時間用在了識圖、畫圖中,部分學生由于動作慢,跟不上教師的進度。這里我們可以簡化畫圖過程,把重點放在“找”的過程,學生指一指,屏幕的課件中馬上幫我們描出了對應點,接著把“描”“畫”的過程通過快進簡化,使更多的課堂時間不再用在這些機械的操作中,而集中在思維探索中。
三、善用信息技術突破重難點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概念、法則、公式等既是教學的重點,又是教學的難點,這些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學生往往難以直觀感受。現代信息技術具有極為豐富的表現力,能夠根據教學要求把教學內容實現大與小、遠與近、靜與動、快與慢、虛與實之間的相互轉換,生動地再現事物的發生、發展過程,這可以克服學生感官的局限性,擴大學生的認知時空,縮短學生的認知過程,從而達到提升學習效率的目的。特別對于“空間與圖形”方面的教學,由于學生空間想象能力較小,教師也不能用嚴謹的邏輯推理講解清楚,所以必須通過學生自己去感知體會,這就造成了思維障礙,這方面的學習也就變得比較困難。
信息技術給了我們展示動態過程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比如,在教學“觀察物體”時,學生不能很好地通過空間想象,想象出從前、后、左、右四個面觀察同一物體分別是什么形狀,我們通過課件,讓物體對著我們旋轉,這個時候,正面什么樣、左面什么樣、右面什么樣、后面什么樣都可以一目了然地呈現在每一位學生的面前,教學難點也就不攻自破。
四、巧用互聯網拓展學生思維
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還處在以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為輔的階段,對于數學知識還存在著一定的思維障礙,而信息技術提供給我們豐富的數學素材,不同于教科書式的數學資源,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突破思維障礙,拓展數學思維。
例如,教學“三角形的認識”時,我把它變成一個數學小故事,并提問學生為什么這位小朋友不能夠做一個三角形呢?如果你是那位小朋友,打算如何用手中的小棒拼成三角形?學生通過手中的三根小棒發現有的可以拼成三角形,而有的無法拼成三角形,就在學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時候,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出三條線段在三角形上運動的過程,讓學生直觀感受到只有其中兩條線段的長度之和大于第三條線段時,才可以拼成一個三角形。
通過信息技術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既發揮了信息技術的優勢,也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利用信息技術教學改變了我們傳統的教學方式,將成為新時期的主要教學方式方法。巧用信息技術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教學中簡化教學程序,在課堂中突破難點,拓展學生的思維,對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劉娟英.多媒體教學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效率: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的整合[J].學生之友(小學版),2010(5).
[2]唐仁斌.論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讀與寫,2015(3).
[3]朱楨源.淺談小學數學多媒體教學[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