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離不開文化興盛的支撐。理想信念的偉大作用既來自其本身的科學內涵和鮮明價值,更來自其所依賴的文化土壤和特有的文化基因。黨員干部要不忘初心、堅守正道,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時刻銘記中華民族在革命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認真學習踐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堅定文化自信,依靠文化自信堅定理想信念。
[關鍵詞]文化;自信;理想信念
[作者簡介]曾濤(1986-),男,漢族,中共黨員,現任中共晴隆縣委黨校講師,科研信息科負責人,研究方向:黨史黨建。
[中圖分類號] D261.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6-8031(2017)06-0035-02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紀委七次全會講話中指出“要依靠文化自信堅定理想信念。領導干部要不忘初心、堅守正道,必須堅定文化自信。沒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底蘊和滋養,信仰信念就難以深沉而執著”。這一重要論述意義重大而深遠,深刻揭示了文化自信與理想信念的深層次關系。
一、文化自信的提出與發展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離不開文化興盛的支撐。沒有文化的繼承與弘揚,就沒有自身的血脈與根基,就沒有事業的生機與進步。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對自身文化的充分肯定,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習近平總書記也高度重視文化的力量,并將“文化自信”融入到治國理政的宏旨大業中。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多個場合提到文化自信,傳遞出他的文化理念和文化觀,也折射出這四個字在他心中的重要分量。早在2012年11月15日,他履新總書記當天會見中外記者時就談到:“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中國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勞、勇敢、智慧,開創了各民族和睦共處的美好家園,培育了歷久彌新的優秀文化。”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首次正式提出文化自信。之后的兩年間,習近平又對此有過多次論述:“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是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題中應有之義。”“中國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質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我們要堅定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還要加一個文化自信。”“建立制度自信、理論自信、道路自信,還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基礎。”2016年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進一步指出,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強調“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建黨95周年慶祝大會的講話中,習近平對文化自信特別加以闡釋,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與以往相比,這次語境更莊嚴、觀點更鮮明、態度更堅決。
“四個自信”是一個相互聯系而又不可分割的整體,但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將文化自信與“三個自信”有機一體,既體現出習近平對文化自信的高度重視,又極大地拓展了“三個自信”的廣度和深度,也彰顯出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民族復興偉業路上的文化自強,為強國自信提供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二、文化自信與理想信念的關系
文化自信是指文化主體對身處其中作為客體的文化,通過對象性的文化認知、反思、批判、比較及認同等系列過程,形成對自身文化價值和文化生命力的確信和肯定的穩定性心理特征。文化自信具有主體性、指向性、象征性和包容性等本質特征。同時,文化自信具有極其重要的當代價值,它是增強中華民族文化軟實力的源泉與動力,是應對世界異質文化沖突與融合的心理支撐,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支柱。理想信念是指引共產黨人無畏前行的精神燈塔,是支撐共產黨人攻堅克難的動力源泉,是營造風清氣正政治生態的凈化劑,是解決黨內存在突出矛盾和問題的金鑰匙。黨有440多萬個黨組織,8800多萬名黨員,要使全體黨員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必須靠理想信念保持黨的團結統一。
理想信念不是無源之水,不是無本之木。理想信念的偉大作用既來自其本身的科學內涵和鮮明價值,更來自其所依賴的文化土壤和特有的文化基因。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七次全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沒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底蘊和滋養,信仰信念就難以深沉而執著。他要求領導干部要不忘初心、堅守正道,必須堅定文化自信,依靠文化自信堅定理想信念。可見,理想信念必須以深深的文化自信為源頭、為根本、為靈魂,源源不斷地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汲取力量,攻堅克難、砥礪前行。
三、如何在文化自信中堅定理想信念
依靠文化自信堅定理想信念,闡明了堅定理想信念的重要規律。黨員干部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不斷提升人文素養和精神境界,去庸俗、遠低俗、不媚俗,做到修身慎行、懷德自重、清廉自守,永葆共產黨人政治本色。堅守共產黨人價值觀,深化全面從嚴治黨的思想建設。
(一)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養浩然正氣,是理想信念的深厚文化底蘊,也是共產黨人理想信念之源。因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也可以為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發。中華傳統優秀文化中有很多寶貴的精神財富,如“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愛國情懷,“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犧牲精神,“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擔當意識,“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奮斗精神,“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奉獻精神等。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基因早已滲透進中國共產黨人的血液中,成為他們的價值取向、理想追求和精神品格。共產黨員作為中華民族的先進分子、優秀分子,必須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并從中汲取營養,修身立德。共產黨員的理想信念,必須將根深扎于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土壤中,超越自我、超越當下、磨礪意志、身體力行。
(二)時刻銘記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
革命文化如星空照耀,是理想信念的生長文化土壤,也是共產黨人理想信念之根。中國革命文化正是中華民族革命斗爭史的高度文化凝聚,也成為了共產黨人諸如紅船精神、八一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太行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形成的基礎。黨之所以能夠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歸根到底是因為有遠大理想和崇高追求。黨和人民軍隊為之奮斗的理想信念,是革命文化的靈魂,也是革命文化的產物。革命文化以其扎根人民、志向高遠、敢于奉獻、甘于犧牲的品格和內涵,鑄就了共產黨人理想信念形成和發展的牢固根基。
(三)認真學習踐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理想信念的不竭文化滋養,也是共產黨人理想信念之魂。當代中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立足于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具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和先進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精神上的旗幟,為當代中國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精神動力與智力支持。當代中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承載著中華文化河流的新航程,繼續滋養著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包含著時代精神的精華,凝結著理論創新的成果,賦予理想信念豐富的時代內涵。黨員干部要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構建理想信念之魂,增強文化自信,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國精神,匯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力量。
“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只要黨員干部能夠不忘初心,繼續前進,面對公和私、義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樂的矛盾,做出正確選擇,頂得住壓力、經得住誘惑、抗得住腐蝕,始終堅持“文化自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能夠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