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建勝
摘 要:現在農村,留守兒童多,家長無力顧及孩子的學習,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缺少興趣。作者從學情出發,對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做了多年的探究并總結,通過這些教學方法來提升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效果,提高農村初中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的興趣,以期為農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提供借鑒。
關鍵詞:農村初中;思想品德;教法
一、引言
福建省大田縣屏山初級中學地處革命老區,是大田縣的高海拔地區,也是經濟欠發達的鄉鎮,學校留守兒童多,很多家長常年在外務工,無力顧及孩子的學習,導致學生的基礎薄弱。學生良好的學習和思維習慣還未形成,再加上思想品德本身的枯燥等特點,這就要求我們能夠用富有情趣、能感化學生的情感教學方式,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結合多年的農村初中教學實踐,得出幾點做法:
二、以真情感染學生
(1)用教師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烏申斯基在《人民教師的威信》一書中指出:“教師的人格對青少年心靈的影響,構成這樣的一種教育力量,絕非任何教科書、任何道德格言、任何獎勵條例所能代替的。”我國師德規范中也對教師提出,要堅守高尚情操,即教師以高尚情操和人格魅力去影響和感化學生,讓學生有一個很好的榜樣可以效仿。
(2)親其師,信其道。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應當成為孩子的朋友,深入到他們的興趣中去,與他同歡樂、共憂傷,忘記自己是教師,這樣孩子才會向老師敞開他的心靈。”我經常利用課余和課外活動的時間,在活動課時和男同學打籃球,剛好把我籃球的優勢發揮出來,這時男同學們都把當球友、“老大哥”了,調皮的男同學在上思想品德課就不好意思搗蛋了,師生的距離拉近了,課堂的效率自然就高了。還有就是經常到他們的生活中,特別是深入學生們的宿舍,關心他們的生活,和他們拉拉家常、談談理想等。把他們當成好朋友,我的課他們也就愛聽。也許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親其師,信其道”。
三、以良好開頭導入
在以真情感動學生后,還要抓住思想品德課的特點進行教學。思想品德課和其他學科不同,其一,還處在應試教育的今天,我們的學課是等級科,占中考總分的10分,家長和學生都覺得是“副科”。其二,思想品德教材上的概念、觀點和理論,都是比較抽象和枯燥,針對初中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 ,不容易激發他們的興趣。其三,受當今社會上重物質文明、輕精神文明的影響,導致學生輕視我們的思想品德課。要想突破以上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興趣,教師就應該精心地備課,做到要備教材,也要“備學生”。我們經常說的一句話,“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做好新課的導入,我總結了以下教學方法:
(1)故事導入法。比如,上七年級下冊《彼此尊重才能贏得尊重》時,課前布置學生閱讀《晏子春秋》的晏子使楚的相關故事情節,課堂中由一名學生講述該故事的情節。這樣就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帶著故事反映的思想去理解所學新課的內容。
(2)歌曲導入。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在適當的時候播放一些健康積極向上的歌曲,可以陶冶學生們的情操,提高課堂的注意力。比如,教學八年級《嚴也是一種愛》時,可以播放《父親》或《燭光里的媽媽》;教學《我知我師 我愛我師》時,可以播放《每當我走過老師的窗前》。寓教于樂,豐富學生的情感。
(3)時政導入。每當國內外有發生重大事件時,在這節課上,我都會把時間讓給學生,讓學生們來討論國內外大事,或是由當“新聞聯播”的小主持人主持,就這樣在課前的幾分鐘,培養學生有自己的政治觀點,也提高了他們的時政意識,這是農村初中生增長時政知識的最佳時機。
四、注重理論聯系實際
作為思想品德課老師,應特別關注教材中課時安排的可探究與實踐的內容和活動,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應該把理論和實踐聯系起來,讓學生在探究和實踐的活動中,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比如,我們在教學七年級(上)《珍愛生命》一課中,以“珍愛生命”為主題,課前給他們布置了作業,把班級分成三個大組:一組搜集校園及周邊的生命;二組搜集家里及附近的生命;第三組利用周末時間搜集學校附近的景區(屏山茶園棧道)的生命,并且把搜集到的信息全部記錄在紙上。在課堂上,由各組的組長把結果寫在黑板上,讓學生們展開激烈的討論,討論他們找到的生命對人類有哪些影響,結果出乎我的預測,他們討論的結果,有的是我作為老師都沒有預想到的。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學生自己動手,提高了他們的實踐能力,做到了理論聯系實際,也培養了他們對課堂的興趣。
五、把握思想品德課和其他學科的聯系
事物之間的聯系是密切的,思想品德課是一科綜合性非常強的科目。我們在分析材料的過程中,就可以用語文學科的方法幫助理解,學生有良好的語文基礎也為做思想品德課的主觀題的前提,才不會出現審題的錯誤,教師有扎實的語言文字功底,對提高農村初中學生學好思想品德有很重要的意義,也只有這樣才能提高他們的學習思想品德課興趣。
例如,歷史學科有很多的歷史故事和背景材料 ,這些將是我們在課堂中的一個重要的素材,教師可以把歷史故事作為課堂的導入部分。我在講《珍惜無價的尊重》時,就用到《晏子使楚》的故事,當課堂講到這個故事時,學生更加聚精會神地聽課,他們覺得思想品德課不再是那么的無趣。又如,學習《珍愛生命》這課時,讓學生分組搜集生命種類的同時,還要求他們把搜集到的種類,用生物的知識,再進行更細的分類,這樣不僅使學生對世界的生命有深刻的認識,也鞏固了生物課的內容,重要的是提高了農村初中學生的思想品德課學習興趣。
六、充分利用鄉土教育資源
我校地處大田縣屏山鄉屏山村,大田縣是一個革命老區。朱德同志曾經率部在此革命過,到目前為止還保留下很多革命的足跡,諸如紅軍亭、紅軍橋、紅軍用過的馬燈和草鞋等,還有當年紅軍留下的口號及老前輩講述的關于當年紅軍革命的故事。這些都是我在上思想品德課的重要教學資源,除了引導學生認真學習學校的文化墻(學校把紅軍的革命事跡制成文化墻),我還把這些資源做成課件,讓學生能更好地了解革命先輩的精神。在具體的教學中,因課程不同而使用不同的事跡,例如,學習《為堅強喝彩》時,就用紅軍怎樣勇敢和敵人做斗爭的事跡;學習九年級《學會合理消費》 時,展出紅軍用過的草鞋、草帽圖片,那么破舊和簡樸,對農村初中的學生也是一種很大的震撼。這種方式對學生是一種很好的情感教育,比用蒼白無力的說教好很多。從小對學生進行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教育和中國革命傳統教育,讓他們從小樹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七、結語
以上是我在農村初級中學從事思想品德課教學多年總結的幾點在平時教學中切實可行的方法。總之,教無定法,只要我們有鉆研的精神,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有新的教學理念,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我們將會走出一條適合我們農村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學之路。
參考文獻:
[1]劉慶軍,讓思想品德課堂生動起來[J].中國校外教育(基教版),2012(9).
[2]鄒 偉.淺談初中思想品德課堂上的有效途徑[J].教育教學論壇,2012(37).
(作者單位:福建省大田縣屏山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