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娟
摘要: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民間剪紙藝術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起源,其無論是在傳統風俗節日中的應用,還是在現代設計創造中的應用,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既是民族特色的重要展示形式,又是傳統文化精神內涵的重要展現手法,對于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發展與傳承都有著非同一般的含義。因此,本文將從民間剪紙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及其在民俗活動中的普遍應用兩方面進行闡述,以期為相關人士提供幫助。
關鍵詞:民間剪紙;傳統文化;文化內涵;應用
民間剪紙藝術不僅具有悠久的歷史,且其受用群眾十分廣泛,在民間有良好的口碑,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起源,在中華民俗藝術寶庫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簡單地說,民間剪紙藝術就是通過使用剪刀或刻刀等工具,在紙張、樹葉、樹皮、織布、皮革等片狀材料上剪裁出各種各樣、色彩豐富的剪紙圖案的過程,一般情況下,其主要用于門窗、墻體或頂板等處的裝飾。民間剪紙藝術常使用平面構圖的方式,通過搭配使用點、線、面等剪裁形式來構成色彩生動、形象鮮活的剪裁形象,不僅給人帶來一場視覺盛宴,還于無形之中傳達出了人們對日常生活所寄予的美好期盼。民間剪紙藝術的發展是與剪紙工具以及制作材料的發展相適應的,不同的年代具有不同的藝術特色,且隨著時代的發展,民間剪紙藝術的形式在逐漸增多,其使用范圍也變得更為寬泛,現如今已普遍應用于平面、服裝、影視等各方面,向全世界都展現出了其獨特的文化魅力。
1 民間剪紙藝術的文化內涵
1.1民間剪紙藝術的兩大主題
民間剪紙藝術的形式多種多樣、內容豐富多彩、使用范圍十分廣泛,但無論如何發展與演變,其始終圍繞兩大主題展開——生殖繁衍與神靈崇拜。在宇宙的歷史長河中,人類最原始的生存本能就是生殖繁衍,這是自然賦予人們的一種強烈的生存意識,無論歷史如何發展和演變,生殖繁衍永遠都是人類永恒不變的主題。如生活在黃河流域的農民,每當家中有子女婚嫁時,就會使用“陰陽魚”、“魚咬蓮”等剪紙形象來表示期盼子孫后代幸福昌盛的美好愿望,另外,像“鷹踏兔”、“倒照鹿”、“瓶中插花”等剪紙形象也是民間常用的用于寓意子孫繁衍、多子多孫的剪紙樣式;除此之外,人們對于神靈的崇拜更是歷史悠久,早在幾千年前,人們就經常在民間祭祀活動中,將人們崇拜的天、地、大河、風雨等賦予一定的形象,并用剪紙的形式將其展示出來,以彰顯人類對自然神靈的崇拜,以此祈禱人們的生活能夠幸福和滿。如中華兒女普遍使用的“龍”圖騰,就是一種使用范圍極其寬泛、沿用歷史十分悠久的吉祥圖騰,現如今在黃河流域的農村中仍然頻繁使用龍圖騰來裝飾婚房,用于寄托對兒女幸福生活的期盼。
1.2民間剪紙藝術的區域特征
正是由于民間剪紙藝術具有明顯的區域特征,才使得在歷史的演變中衍生出了各式各樣、各不相同的剪紙形式,一般情況下民間剪紙藝術的區域特征主要以其明顯不同的區域群體化特征來加以區別。例如陜北地區的剪紙則會著重突顯其粗獷的民風,經常使用輪廓較大的剪紙形象,再加上陜北特有的植物、動物形象等來傳達對生活的美好寓意,其不僅內容豐滿,還具有濃郁的鄉村氣息,在無形之中將陜北人民豐富多彩的農耕生活展現的淋漓盡致;再比如苗族的剪紙藝術,相較于北方常將剪紙應用于民間風俗活動之中,不同的是,苗族的剪紙則主要應用于民族服裝的設計與傳承之中。苗族特有的服飾作為其民族的象征和祭祀活動中必不可少的標志,其在選擇剪紙樣式時,大多使用方形或長方形的構圖形式,其剪紙內容則大多為苗族世代相傳的神話小說中較為經典的形象,不僅給人營造一種神秘感,更在無形之中彰顯了其特色的民族文化。
1.3民間剪紙藝術的文化特征
民間剪紙藝術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起源,其不僅發展歷史悠久,其中所蘊含的文化精神以及內涵更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所在,無處不彰顯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民間剪紙藝術起源于幾千年之前,歷經歷史的沉淀,一直存在于人民的生活之中,其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不斷發展的基礎之上逐漸達到藝術的頂峰、逐漸成為民間民俗活動中必不可少的傳統形式之一,然而伴隨著民間風俗習慣的改變,民間剪紙藝術也在逐漸做出調整,不斷有新型的剪紙樣式問世,其在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神的同時,也逐漸將民間剪紙藝術的發展推到一個更寬廣的發展平臺。民間剪紙樣式多樣、內容豐富,其不僅具有鮮明的區域特征,也具有明顯的區域性文化特征。民間剪紙藝術的表現形式具有其特殊性,其主要是對傳統藝術形式的再加工和重新利用,通過利用現代先進的設計意識于傳統藝術形式之中找尋創造元素,再利用較為先進的表現手法將其展示出來,以此達到傳統藝術形式與現代設計創造理念的完美結合,其既是對民間剪紙藝術的發展,也是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
2民間剪紙藝術的民俗化應用
2.1四時八節、家庭住所的裝飾
中國作為農業大國,其傳統的農耕文化對于時間的掌握十分重視,一年365天、24個節氣共同構成了中華民族農耕、祭祀以及春節等一系列傳統的民俗活動,中華兒女對時間的敬畏心理使得中華民族的生活方式以及傳統文化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都深受時間文化的影響。比如,在中華民族傳統的春節,剪紙已成為慶祝春節必不可少的傳統形式之一,人們常把對美好生活的祝福和期盼都寄托在寓意吉祥的窗花之中。
2.2對自然神靈崇拜的美好寄托
民間剪紙還常常傳達出人們對自然神靈的崇拜以及人們帶有封建色彩的傳統觀念,由于人們無法與自然作斗爭,為了減少自然災害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損失,人們常將祈求風調雨順的美好愿望用民間剪紙的形式表現出來,以此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此種形式的剪紙,不僅體現了人們為了擺脫自然災害帶來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以及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美好愿望,還在無形之中體現了勞動人民的淳樸與善良。比如為了得到神靈的庇佑,民間常在貢品之上鋪設襯紙,并在神龕之上擺放帶有吉祥圖紋的剪紙,以祈求生活美滿幸福。
2.3傳統服飾花紋底樣的使用
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民間剪紙樣式一直被廣泛應用于服飾的花紋底樣之中,其不僅生動形象,有著良好的視覺享受,還具有很強的實用價值,普遍應用于服裝、帽子、鞋底、襪子、肚兜、背包等布制服飾之中。將民間剪紙應用于傳統服飾之中,不僅賦予了傳統服飾以美感、提升了傳統服飾的內在價值,還不會失去傳統服飾的實用價值,在民間有著良好的群眾基礎。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民間剪紙藝術具有顯著的區域特征,所以不同區域的人民其所使用的花紋底樣也是各不相同的,都具有自己獨特的民族特征和區域色彩。
3總結
中華民族上下5000年,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其不僅賦予了中華傳統文化以豐富的精神內涵,更是使其具有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而民間剪紙藝術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起源,其不僅肩負著傳承傳統文化精神內涵的重擔,更寄托著人們對民間剪紙藝術美好未來的期盼,其所展現的不僅是傳統的藝術形式,還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長河的沉淀與人們真實情感的寄托與祝愿,更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留給人類的寶貴的文化遺產。隨著時代的變遷,民間剪紙藝術也在不斷地創新中變得更具有精神內涵、更具有創造意義,民間剪紙藝術形式的推陳出現、民間剪紙在民俗活動中的廣泛應用,必將使得民間剪紙藝術能夠繼續發光發熱。
參考文獻:
[1]李光華.民間剪紙文化的傳承與保護——以云南芒市傣族為例[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31(3):49-54.
[2]張飚.阜陽民間剪紙藝術的審美性及傳承發展探析[J].赤峰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37(11):182-184.
[3]劉仲惠.民間剪紙文化的傳承與滲透 ——以公益海報實踐途徑為例[J].中國民族博覽,2016,(2):40-41,5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