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校外實踐教學是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也是高職院校突出辦學特色,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抓手。在協同創新理念的引導下,分析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存在的問題,從五個方面提出校企深度合作的做法,融合優勢資源,拓展旅游發展產業鏈,逐步形成“多方聯動、多效融合”的校企合作創新模式。
關鍵詞:協同創新;校外實訓基地;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
一、引言
21世紀以來,我國旅游市場規模穩步擴大,旅游行業持續發展。截至2015年末,旅游直接和間接就業人口占全國就業總人口的10.2%。高等旅游院校及開設旅游系(專業)的普通高等院校1518所,在校生達到57.1萬人[1]。旅游業的快速發展產生大量的人才需求,高等教育學校的建設又為旅游業發展培養大量的旅游人才,但隨著旅游人才競爭的加劇,在面臨良好發展機遇的同時,旅游高等職業教育也面臨著日益嚴峻的挑戰。旅游第一線高素質高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成為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的建設使命。
為了提升旅游教育教學質量,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促進旅游職業教育的良性發展,政府、行業、企業、學校等多方聯動,將學生在校學習、校內實踐和校外實訓有機融合起來,建立長效的校外實習實訓基地體系,實現學校與企業的無縫對接,更好滿足學生頂崗實習與就業的需求[2]。
二、旅游管理專業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校企合作深度不夠。不少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僅限于掛牌或簽約的形式,合作不夠緊密,學生在校學習期間企業不參與人才培養,校外實習期間學校不參與專業指導,產學研結合不暢通,校企人才培養的融合力度不夠,嚴重影響學生實習實訓效果。
2、指導教師實習過程共管意識不足。校外頂崗實習需要學校專業教師與企業管理者共同參與,如專業實踐指導、實習管理等。很多院校旅游管理專業雖然實行了校企雙指導老師負責制,但校方指導教師工作往往只圍繞學生出現問題時的思想引導,而企業指導老師僅限于工作安排和實習評語的撰寫,校企雙方指導老師缺乏溝通。在學生頂崗實習過程中,指導教師的指導質量不足,學生滿意度不高。
3、學生校企角色轉換適應性待加強。高職院校旅游專業雖然都在不斷加大校內實踐教學環節,但模擬實踐教學局限性較強,學校教學與企業現實需求出現差距,學生在校學習期間未接觸過校外企業真實運營,在頂崗實習階段容易出現角色轉變不暢,對客服務靈活度不佳等現象,進而減弱學生的實習積極性。
三、旅游管理專業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的思考
(一)創新多元合作機制,發揮政府和行業的資源優勢。
在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校外實訓基地建設中,除了深化傳統校企合作雙方主體的作用外,積極發揮政府和行業在高職教育中的資源優勢。政府部門作為高職教育的宏觀管理者,引導校企合作的發展方向。推進產學研結合,牽頭旅游職教集團建設,協調當地旅游專業人才隊伍建設規劃,推動校外實訓基地的宏觀管理。旅游行業組織作為行業內企業的代表,對校企合作進行協調和專業指導。制定旅游行業規范,提供地方旅游人才需求信息和信息咨詢,舉辦旅游行業各類活動,加強校企聯誼。
(二)推進現代學徒制,創新旅游人才培養模式。
學校和企業“雙主體”共同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實行人才共育和師資互聘。創建企業兼職教師庫,根據學生的成長規律與學習進程,通過校企師徒結對的方式,學生入校能得到學校專業老師和企業在崗師傅的雙重指導,一個企業面向一個班級或是企業一個團隊面向班級一個小組。企業師傅傳授的不僅僅是旅游崗位技能,更重要的是傳授豐富的旅游工作經驗和良好的職業素養,拓寬旅游服務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通道,同時也解決了企業兼職老師聘任與管理的難度問題。
(三)推進校企協同創新,豐富課堂教學方式。
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將旅游企業實際運營中工作或項目引入教學課堂,學生以企業主要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為訓練內容,例如旅游線路的設計、酒店節日活動策劃等,學生能力得到有效鍛煉的同時企業也獲得創意和啟發,進而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同時學生可將學校課程中的教學任務帶入企業,在企業真實環境中用企業實踐帶動理論知識的學習。
(四)實行旺入淡出,拓寬校外實習的時間跨度。
旅游行業季節性明顯,尤其是周末和國家節假日,企業對人才需求較大。在校期間學校制定柔性教學管理制度,根據旅游行業發展的季節規律進行教學要素在人才培養計劃中合理布局,實現旅游企業需求和人才培養教學進程的高度耦合。也可與旅游企業共同制定學生自修自選實踐課程的學分認定辦法,采用學分互認的方式,學生在企業獲得的職業技能證書或獎勵轉換成自修實踐課程的學分,解決產學時間沖突。
(五)完善校外實習溝通評價機制,保障人才培養質量。
建立校企溝通和評價平臺,實行及時溝通和全方位評價。學生在校外實習期間定期將自己的實習工作情況填入溝通評價平臺,企業指導老師將學生工作表現導入平臺,實現學校對學生實習動態的實時關注。學校、企業和學生三方可在溝通平臺上及時傳遞信息,解決實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在實習評價系統的建設中,不僅評價學生的知識和技能,也將學生團隊合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學習能力等基本素質要求列入評價指標,在評價學生學習成果的同時關注學生職業素養的提升,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提供空間。
四、總結
校外實訓基地建設是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發展的重要環節,政府、行業、企業、學校多方聯動,政府加強政策扶持和監督管理,行業加強信息咨詢和業務指導,企業和學校加強深度合作,推進協同創新,最終提高校外實訓基地參與主體學生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鄧敏敏.旅游業綜合貢獻占GDP總量10.8%[N].中國旅游報,2016-10-19(3)
[2]王成.合作共建旅游管理專業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的新思考—一種協同創新視角[J]《保山學院學報》-2013-12-15(7)
基金項目:2016年安徽省質量工程項目示范實驗實訓中心“旅游管理校外實訓中心”(課題編號:2016sxzx029)
作者簡介:凌琳,安徽滁州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旅游管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