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宣
摘要:品德與社會是一門緊貼學生生活,融社會性、思想性于一體的課程。它對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法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習慣、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是教學的重點目標。在品德與社會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不僅能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從而優化品德與社會教學過程,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接收,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品德與社會;小學
小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的開設有助于幫助小學生更好地認識世界,形成更科學合理的“三觀”。多媒體作為教學輔助設備,對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都帶來了極大的影響,我們必須適應這個發展趨勢,通過科學合理的方法利用多媒體來提高品德與社會課教學的實效性。
一、多媒體在品德與社會課中的作用
1.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具有較強的表現力。在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中,采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可以將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和抽象的概念通過文字、圖片、聲音、視頻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使學生直接感受到知識。在運用多媒體技術教學中可以采用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征的事物,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更好地提高課堂效率。
2.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可以提高課堂互動效果,加強學生和學生、學生和老師之間的交流。在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中采用多媒體技術教學,老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技術與學生進行互動,與學生建立良好和及時的反饋聯系,更好地了解學生的思維方式,調節教學進程,從而減少教學中的彎路,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使學生獲取系統而完整的知識信息。
二、多媒體在品德與社會課中的運用
1.課堂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學生對所學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學好該學科。教師要想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教學目標的完成,關鍵在于要想方設法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俗話說:“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品德與社會課的導入非常關鍵。一個吸引學生興趣的導入,能夠使他們對教學內容產生興趣,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關于這一點,多媒體教學是最佳選擇。
以“同在藍天下”教學為例,筆者的導入方法是首先讓學生觀看《千手觀音》的錄像,讓他們一邊欣賞一邊聽《千手觀音》編排和演出時的相關介紹。幾十名演員雖然全是聾啞人,但她們的動作做得如此協調統一,伴著美妙的音樂能跳出如此感染觀眾的優美舞蹈,這一切優美的畫面深深地震撼著每一位學生的心靈,自然將學生引入下一個學習環節,就所看片段提問:“想想他們在排練時會遇到哪些困難?”學生積極參與交流,比劃著排練時的每一個環節,可能遇到的難題。讓他們換位思考,想象聾啞人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難,既可以為后面“身殘志不殘”的學習做好鋪墊,又可以讓學生體會和感受到集體的力量,自然產生強烈的集體榮譽感。
2.多角度刺激,強化知識理解
“品德與社會課程要求小學中高年級學生逐步熟悉和理解社會生活,形成道德情感、道德認識和道德判斷能力,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學生就會接觸到抽象、意深的名詞,如“規則”“角色”“責任”“誠信”“選舉權”“被選舉權”“民主”“平等”等。因為,“品德與社會課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指導,以滿足學生的身心需要為目標,以學生社會生活為基礎,注重學生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初步認識社會事物和現象的方法,提高道德判斷和行為選擇能力,發展學生主動適應社會、積極參與社會的能力。”巧用多媒體技術就可以直觀、形象、生動地將這些名詞的意義表達出來,幫助學生認識、理解、掌握名詞的內涵,進而指導學生落實在實際生活中。利用多媒體技術促進了學生認識、體驗和感悟生活,深化了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
以“與誠信為友”教學為例,學生都會說“做人要講誠信”這句話,但怎樣做才叫誠信,怎樣將誠信落實在生活中,學生很困惑。我收集、整理了講“誠信”的故事片,讓學生觀看理解、思考。用不講誠信、欺騙欺詐等不良社會現象的視頻做反面教材,在對比中幫助學生感受和認識誠信的重要性,懂得“人無信不立”的內涵。巧用多媒體技術將抽象的名詞“誠信”具體化、形象化、生活化實現了意會勝于言傳,幫助學生理解誠信在待人處世中的作用,提高了學生道德榮辱觀,樹立了守信為榮、失信可恥的道德觀念,喚起了學生對大家都講誠信的渴望。
3.知行過渡,引導學生行為
小學生從“知”到“行”的轉化是一個復雜過程。思品課教學要注意拓寬渠道,要與具體的學科類課程、活動類課程相結合,長期訓練,環環相扣,做到校內外行為訓練的一致性。利用多媒體,可以簡便快捷地完成思品知識與其他內容的結合,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其中蘊含的道理,增強辨別是非的能力,促進道德情感的升華,形成正確的觀念,并自覺去實施道德行為,達到知、行統一的教育目的。
以“尊敬老人”教學為例,為幫助學生達到知行結合,筆者選擇了《雷鋒的故事》中的幾段場面在課堂上播放,使學生從中產生向雷鋒叔叔學習的思想動機,促進了學生良好行為的形成。再如在教學“珍惜時間”一節時,向學生播放故事片“飛奪瀘定橋”“龜兔比賽”以及運動場上爭分奪秒取得優異成績的場面,使學生明白時間的寶貴,懂得時間就是財富、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勝利的道理,最終激發學生的內驅力,養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同時,經常把具有代表性的音樂引進課堂,開發學生智力,使學生的記憶、想象、語言表達等智力因素和情感因素得到明顯上升,學生的思想品德不斷進步,學生整體面貌不斷提高,好人好事層出不窮,最終實現由“知”過渡到“行”的最高目標。
三、結語
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中巧用多媒體技術能夠給學生創建鮮活而豐富的學習環境。貼近學生生活和需要的課件,能引導他們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會,促進學生社會性發展。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變得有效且高效。
參考文獻:
[1]薛俊峰.多媒體在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的應用[J].河南教育,2014(7)
[2]胡蘭芝.提高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探討[J].教師,2015(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