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克云
摘要:新課程標準中將低年級的說話、聽話改為口語交際,并明確指出要注重和提高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但是,在實際教學中,仍有許多教師,特別是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只注重讓學生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只要學生能熟練解題也就達到了教學目的,卻忽略了學生說的訓練,導致大部分學生對數學思維"只可意會,不能言傳",阻礙了學生交際能力和思維活力,長此以往,反過來就會影響他對數學的深入理解,影響整體素質的提高。
關鍵詞:想說;基礎;技巧;訓練
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在數學教學中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增強學生的參與、交流、合作意識;數學不過是語言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在課堂到底怎樣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呢?我在實踐中有一下幾點感悟:
一、讓學生有想說欲望
在長期的數學教學中我發現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較差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
1、來自于教師,教師長期任這個班的課,學生不聽話,老師 在上課的時候必須要兇點,再加上低差生、調皮生讓老師難免有情緒,所以在這種背景下孩子怕老師。
2、來自學生本身,一部分學生性格內向、害羞,不敢在大庭廣眾之下發言。
3、來自于其他學生,當一些學生說錯了時,會受到相當一部分同學的嘲笑,使學生沒有勇氣說話。
在我的課堂里,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讓學生共同參加學習;學生感到安全,他能和同學、教師說自己想說的話,在這樣的環境里,學生迫切地想與大家交流自己的學習體驗,課堂就真正成為交流的平臺。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就能得到培養,同時樹立起在課堂上大膽表達的自信。
二、打好基礎知識的教學
1、課堂上為什么一般的學生都不愿意說,就是怕自己說錯,原因在與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就是當堂課該掌握的沒有掌握,有懶惰,這樣日積月累知識沒有形成清晰的脈絡,總是撿了芝麻忘了西瓜。再加上孩子的遺忘能力強,有沒有回顧復習的方法,所以在一個新的教學點時很茫然。
2、體驗語言表達的愉悅,激勵想說的興趣。學生只有在不斷得到鼓勵時,他們的語言表達才能完全與流暢的思緒一致,他們的智慧和創造力才能得到充分釋放的機會,感受到成功的愉悅,也才有暢所欲言的欲望和興趣。所以,在課堂中,要盡量給學生創設一種各顯其才的機會,堅持面向全體,緊抓少數的原則,有意識地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向不同水平學生提出問題鼓勵他們來回答。
三、教會語言表達的技巧,讓學生“能”說
在教學中,我注意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教給學生有條理地用數學語言來表達和思考的策略,把知識的獲取與發展數學語言有機結合起來,以語言促思維,讓學生能說會說。
1、計算教學,算理表述要有條有理。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目的之一,計算教學的重點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計算法則,學生對于一種算理聽聽似乎明白,真正理解與否,還要看他是否能清楚地表達出來。讓學生口述算理和法則的過程,也就是學生對其深入理解掌握的過程。
2、概念教學,語言表述要準確嚴謹。在概念教學中進行語言表達的訓練是由直觀認識轉化為理性認識的橋梁,學生在對某個概念抽象概括時,將感性認識的材料進行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把非本質性剔除,抓住本質屬性形成概念,并通過語言來進行表述。學生語言表達是否嚴密,直接反映了學生對概念本質的理解程度。
3、圖形教學,推導過程要連續完整。公式、法則等的教學,要展開推導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既要注意為學生創設主動探索的空間,提供大量所需的感性材料,又要引導學生借助語言對感性材料進行概括,使學生逐步掌握分析綜合、歸納推理等一些基本思維方法。
4、應用題教學,思路表述要簡明精煉。應用題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精練的教學語言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應用題的結構,便于分析數量關系,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在學習應用題時,有些學生會解題,卻不能說出個所以然,即不能用語言精煉有序地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這就是要從語言訓練入手,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經常像這樣引導學生用簡明的精煉的詞語表述應用題的解題思路,按一定的邏輯、一定的規律來表述,可使他們日積月累地學會有條理地說,發展學生的數學語言。學生有條理分析應用題的過程,通過反復訓練就會把這個分析過程用連貫而完整的話表達出來,以后教學應用題時,仍然堅持讓學生口述分析過程,逐步就會流利地表達出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學生的分析能力也提高了,同時也訓練了學生思維能力。
四、進行規范語言訓練,讓學生“善”說
數學語言是一種特殊的語言,它要求用詞精確、簡練,具有邏輯性強的特征,其實對學生進行規范數學語言訓練的過程,也正是對學生思維過程的訓練,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加強對學生規范數學語言的訓練是很有必要的,也只有通過規范的語言表述的訓練,學生才能做到善想善說。
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除了要求學生會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外,還要求他們用語言來表達出自己的思維過程,這樣的訓練不但有利于及時糾正學生思維過程的缺陷,同時也有利于發現學生在整個表達過程中的語言是否規范,用詞是否精練,而且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對概念、性質、法則及公式的學習。只有重視對學生規范數學語言的訓練,經過較長時間的訓練,才能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用數學的思想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切實做到學以致用,所以對學生數學語言精確、規范化的訓練是必不可少的。
在規范學生數學語言的同時,作為教師本身更應注意語言的規范化,讓學生在模仿中形成規范的數學語言。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未完善,但他們的模仿性強,這就需要課堂上的教師語言作為典范,成為規范學生語言的依據。所以教師語言要具有準確性、示范性,教師說話時必須語法規范,用詞恰當,言簡意明。對概念陳述時要準確規范,合乎邏輯,對解題思路的論述要有理有據,講求順序性。
當然對于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堅持不斷的過程,教師要打好持久戰的準備,還要求學生在學習其它科目時強化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只有這樣,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才會精煉準確,只有會說了,他們才會積極發言,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才會事半功倍!
參考文獻:
[1]《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
[2]《小學數學教師》上海教育出版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