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國芝
摘要:詞語是在我們進行國語交談中使用最多的語言單位。它承擔著傳承中華文化遺產的歷史使命,它是我們中華文化的瑰麗。所以,詞語在語文教學中所占的地位是很重要的,所起的作用同樣也是很重要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詞句訓練;方法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每個詞語都極富有伸張力和想象力的,它們不是古板地孤立存在的,而是承載著寫作者的思想、觀念、價值觀和情感傾向等,有著廣闊的空間可以讓學生開拓思維,是學生語言發展的良好依托和載體,是學生積累語言的巨大寶庫。因此,我們教師必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使用行之有效的策略,指導學生更好地學習詞語,掌握詞語,運用詞語和發展詞語。詞語的種類很多,所包含的意義也很廣泛。
一、小學階段要重視學生說的訓練
要訓練學生說出對詞、句的理解,對內容的理解,對感情的理解。凡是“說”的,就要通過大腦運用思維組織語言,這是內部語言訓練;凡是“說”,就想說好,口頭語言的準確性、條理性、連貫性、概括性、生動性水平都會逐步得到提高,這是外部語言訓練。讀熟了再用自己的口說出來,那就是復述,復述是創造性的運用語言的過程。通過復述,加強了語言的再創造性訓練,促進了學生把消極詞匯轉化為積極詞匯。重視讀的訓練。熟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句話點出了讀的重要性。反復誦讀,可以使學生從讀中體會詞句的意思與感情;反復誦讀,文中詞句爛熟于胸,到用時方能信手拈來。特別重要的是準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訓練,感情、語氣都在那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的朗朗讀書聲中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
在教學過程中,要千方百計地創造機會讓學生多說。通過回答問題、小聲說、同桌說、小組討論、集體評議、復述等多種形式的說的訓練,加強學生語言的組織能力,使語言規范、條理。課文中的詞句由書面語言文字轉化為信息符號儲存于學生的大腦中,并進而轉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實質性地掌握這一門工具。總之,詞、句訓練是語言文字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落實到閱讀教學活動中的每一步。
二、聯系上下文來閱讀理解詞語和句子意思
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和句子意思,其突出特點是以句(文)解詞,以句(文)解句,即讀書時要瞻前顧后,在課文中找出相關的詞語、句子或段落來解釋要解釋的詞語或句子。其主要方法有以下兩點:
一是前后聯系理解詞語和句子意思。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和句子的意思,把需要重點理解的詞語或句子的意思凸現出來,從而化難為易,變抽象為形象。如《蘋果里的五角星》中的“循規蹈矩”這個詞語,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是比較難以理解的。我們可以先引導學生讀課文第4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話,找出表示“循規蹈矩”意思的語句。當學生找出“循規蹈矩”就是“按通常的切法”,“卻未”用過“另一種切法”后,再引導學生讀3、4兩個自然段,具體說說“循規蹈矩”的切法是怎么切的,為什么說小男孩的切法不是“循規蹈矩”的?這樣把“循規蹈矩”與人的具體行為做法聯系起來,既大大地化解了理解的難度,又使這個詞語形象地積累在學生的腦海中。二是歸類組合理解詞語和句子意思。詞語歸類,特別是意思相近的詞語歸類,是以詞解詞的最好辦法。為了在這方面給教師們以啟示。
三、結合與環境進行詞句訓練
詞句如果離開了具體的語言環境去理解,則很難弄清它的準確含義,在閱讀教學中,就要聯系它所在的語言環境,進行一番深挖、體味和揣摩。也就是說,重視學生在讀的過程中來理解詞語。有句古語說得好:“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如《大松樹和小松樹》一文中,有這樣兩句話:“你看我多高啊!”“山下的松樹比你高多了。”兩句話中都有一個“多”字,這兩個“多”字意思不一樣。第一個“多”是特別、非常的意思。第二個“多”是有差距、多少的意思。同時一個“多”,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表示的意思不同。我又讓學生根據“多”字不同的意思練習說句子。表示特別非常的意思,同學們說的句子有:“我的新衣服多漂亮啊!”“花園里的花多美麗呀!”……表示多少、有差距的意思,同學們說的句子有:“我的裙子可多了。”“我踢毽子比你踢得多。”……這樣的練習,加深了學生對“多”的理解,體會到用詞造句的妙處,增強了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
我們承認語言內涵的豐富性,但同時也應該看到語言所具有的抽象性,在語文教學中,部分詞句的表達十分抽象,造成學生對其理解的難度增加,如若置之不理,則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因此,在具體的詞句教學中,可通過直觀的教學手段將抽象詞句化為具象,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詞句所蘊含的意義。可通過實物展現、多媒體教學等讓學生在腦海中形成具體的、清晰的物象,直觀感受詞句含義。
總之,詞和句是構成文章的基本單位,理解正文中的詞句,才能讀懂文章內容。每篇課文都會出現一些學生沒學過的新詞句、難理解的詞句和表現課文思想內容起重要作用的詞句,這些詞句都要幫助學生理解。多年來,在教學過程中,要進行一套行之有效的詞句訓練方法,即借助插圖和課文,幫助學生建立起詞和句的概念,同時以多種方法,進行詞和句的訓練。實踐證明,這些方法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理解水平。
參考文獻:
[1]朱江.如何理解句子含義[J].語文教學之友,2014(06):46.
[2]萬增香.對小學語文閱讀中句子教學的探索[J].考試周刊,2013,(45):38.
[3]范維勝.怎樣引領學生閱讀句子[J].語文教學通訊,2012,(09):22-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