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沿彤
(黑龍江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前教育系)
摘 要:社區早教服務模式的構建是一個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動態應用過程。主要包括政府供給、教育服務、實施機構等幾方面的內容構建。社區早教服務模式必須以政府政策為依托,堅持以需求為導向,通過建立社區化管理的模式才能讓早教服務實現有效的價值。
關鍵詞:社區早教;服務模式;政策;師資力量
早教是西方的現代文明產物。20世紀90年代傳入我國后,逐漸引起了人們的重視。隨著現代教育和工業文明的發展,我國開始越來越重視早教服務模式的構建。作為學前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社區早教服務對于提高我國人口綜合教育水平、提升社區與家庭的人際和諧關系、推進教育的現代化進程具有實際價值。
一、政府政策主導下的社區早教服務模式構建
作為管理主體,政府應該在社區早教當中做好管理的角色,積極營造社區早教的政策環境。社區早教具有明顯的公共性質,不同于商業性質的早教服務。因此,政策的構建應該圍繞公共性展開。主要包括服務目標的公共性、服務方式的公共性、服務管理的公共性。
《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指出:“享有基本公共服務屬于公民的權利。”這就要求社區早教的服務目標,必須是享受基礎的公共教育服務由于受到信息技術等方面的制約,社區早教注定要以政府與市場合作的形式展開。合作的對象應該為非盈利機構,這樣才能體現服務管理的公共性和服務方式的公共性。政策主導下的服務模式可以分為政府搭線由社區承辦、非盈利機構主辦,由政府購買服務等模式進行。在社區早教當中,政府要做好經費的專項制度建立,公開透明化,對投入的過程進行第三方評估,爭取實現有效性投入。
二、打造優秀的師資隊伍培訓體系
師資力量是社區早教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早教質量的重要保障。目前來看,我國廣東地區社區早教的師資隊伍體系相對成熟,但是問題也很多。比如學歷低、經驗不足、培訓時間短等等。這些問題都造成了社區早教的停滯不前。
師資隊伍的建立,主要應該圍繞師資的來源和師資的培訓體系構建兩方面進行。師資的來源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早教的質量,目前的師資體系缺乏層次性和科學性。許多早教教師都沒有教師資格證,缺乏專業的早教知識,而且師資結構也不合理,年齡大多為四十至六十歲。
本文認為首先從來源上入手,可以利用政策吸引高校的專業教師及學生、優秀的志愿者來補充教師隊伍。其次,在師資的培訓內容上面,加強專業知識的培訓,包括幼兒心理學、教育行為學、認知主義理論學等方面的內容。
三、加快社區家庭教育指導的一站式服務
傳統的早教觀念認為幼兒才是早教的唯一主體,從而忽略了家庭教育以及父母教育這一內容。這就導致了許多機構為了經濟利益,割裂了早教的整體性。
我們認為社區早教不同于傳統的早教模式,它屬于“一站式服務”模式,主要呈現三位一體的教育模式,即:教師—家庭—幼兒三位一體。從教師出發,對家庭進行指導,然后教師面對幼兒,最終再由家庭面對幼兒進行教育。這個過程中,家庭教育指導至關重要。它甚至超過了以往的直接對幼兒教育的力度。我們認為這種模式可以將服務內容進行有機融合,同時對組織方式進行內部優化和細化。最終平衡了社區與家庭的公共教育服務結構。
“一站式服務”的主要內容如下:開設父母學堂、定期上門指導、組織專家咨詢或講座、幼兒臨時托管、建立家庭輔導站沙龍。
具體的“一站式流程”包括前期家庭教育觀念指導、中期社區教育指導、后期家庭意見反饋三部分。
四、健全社區早教服務的實施機構
目前的早教服務實施機構,大多為民辦幼兒園、社區內部的早教中學等盈利性機構。這類機構不能很好地為社區早教服務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內容。社區早教首要是公共性。因此,注定了未來的社區早教服務是以政府牽線、社會共建的多元化服務模式。
首先,要建立社區早教示范中心。在管理層面,由政府出頭,對服務的標準和流程進行統一規范,制定相應的管理標準和辦法以及評價標準體系。確定責任,由衛生機構、婦聯機構、民政機構、教育機構等為執行主體,以社區街道辦為實際管理者,建立整個科學服務機構。
其次,實施的硬件層面。配備專門的早教活動室和培訓室,由社區街道辦專人負責,監督服務的內容與質量。服務的課程不受限制,主要以培養幼兒的健康心理為主。
再次,實施的過程當中,要整合社會資源,將社區早教開放化,辦成具有公共性質的服務活動。
對于幼兒來講,社區服務模式可以建立保護幼兒發展的公共服務體系,這既是老百姓的個人需求,也是城市化進程和現代教育的公共需求。幼兒早教不完全屬于義務教育,因此它需要政府政策的依托、市場的帶動以及社區公共機構的服務管理共同完成。如何能夠將三者有效結合,形成科學的體系,是我們當前重要的研究課題。
參考文獻:
[1]洪秀敏.我國幼兒教師資格證制度:問題與對策[J].教育發展研究,2011(6):9-10.
[2]侯巖.中國城市社區服務體系建設研究報告[M].中國經濟出版社,2009.
[3]黃錚.構建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J].上海教育,2010(59).
[4]屈智勇,何歡,張秀蘭.從企業社區服務到國家公共服務體系:學前教育的政府責任[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2011(6):106-112.
編輯 任 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