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繁瑞
(吉林省德惠市米沙子鎮希望小學)
摘 要:小學生的體質是關系到學生能否健康成長的關鍵,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注重對學生體質的提升訓練,不僅是新課程改革對小學體育教學提出的重要要求,同時也是體育課程教學的根本目的。因此,教師要從小學階段學生身體發展的階段特點出發,強化身體素質能力培養,不斷提升小學生的身體素質能力。基于此,對小學體育教學中關注學生體質提升的教育教學方法進行了相關的分析和探究,以期為現代小學體育教學活動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小學體育;學生體質;教學方法;意義分析
身體素質是學生首要培養的第一素質,是關系到學生能否健康成長、能否形成健康心理及提高學生學習成績和綜合能力的關鍵基礎。小學體育課程是對學生體質能力進行訓練的關鍵課程,但是在實際教學中,體育課程在小學生體質提升方面的效能發揮并不明顯,需要結合小學生身體素質特點,從實際出發,注重對學生體質的提升教育。
一、小學體育教學中關注學生體質提升的意義解讀
人的體質的發展具有一定的階段性和規律性,小學階段的學生處在身體素質發育的關鍵階段,具有十分明顯的階段性和連續性特點,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關注學生體質提升,首先對小學生體質發展階段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合理的體育教學內容和方法對學生的身體運動負荷、身體素質進行鍛煉和培養,能夠有效促進小學生身體的生長發育,適應身體發育的階段性和規律性特征。其次,體育教學中關注學生體質提升還能夠為學生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學生有了好的體質,才能夠承擔一定負荷的學習壓力,才能夠精力充沛地參與到基礎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才能夠獲得好的成績、好的發展。另外,小學體育教學中關注學生體質提升也是實現小學體育課程教育意義的重要途徑。因此,小學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組織過程中要優先對小學生的身體素質能力進行鍛煉,不斷提升小學生的體質。
二、小學體育教學中鍛煉和提升學生體質的方法和途徑
1.強化學生力量訓練
力量是身體素質的最直接表現,同時也是衡量體質優良的一個重要指標,強化小學生的力量訓練是小學體育教學關注學生體質提升的一個重要途徑和方法。強化學生的力量訓練,為小學生身心發展奠定良好力量基礎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體育教師要對小學生的身體素質基本情況進行分析和調查,了解學生身體素質的基本情況,然后制定針對性強的身體力量訓練方法。如果教師沒有進行初步了解就開展力量訓練,很有可能會對小學生的身體產生損害。其次,由于小學生處在身體發展的初級階段,力量訓練需要遵循小強度、高頻率的特點,不能一下子“用力過猛”,否則會對小學生尚未完全發育的肌肉組織產生損害。力量訓練可以融合到小學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例如在人教版小學體育“小球類與游戲”的籃球教學過程中,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往返跑的訓練,對學生的爆發力和耐力進行訓練,強化投籃訓練,對小學生的上肢力量進行鍛煉等。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小學生的爆發力和耐力都有了一定的提升,然后再進行長跑鍛煉,通過這種階段性的教育、系統性的訓練對學生的力量進行強化訓練。
2.開展高速運動能力訓練
高速運動能力是小學體育教學中提升學生體質的一個重要途徑,高速運動能力能夠有效刺激小學生大腦中的運動興奮神經和相關的各項運動器官,從而有效提升小學生的體質。但是在實際中,大部分小學生的高速運動能力是有限的,體育教師需要從相關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高速運動能力進行訓練。例如在“小球類與游戲”中足球項目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變向跑、變速跑、折返跑等項目訓練,在這些訓練項目中對學生的呼吸、心率和肌肉運動能力等進行訓練,提高小學生的身體調節意識。同時,在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中,在間歇性休息或者是課堂結束階段,教師可以組織蛙跳訓練對學生的高速運動能力進行訓練,在鞏固教學效果的同時,強化學生的身體機能。
3.注重培養小學生的體育鍛煉意識
對學生體質的提升,僅僅依靠有限的體育課堂教學時間是不夠的,因此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體育鍛煉意識的培養,從而促使小學生進行自主體育鍛煉,是提升小學生體質的一個重要方法。因此,在“走、跑與游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制定一個步行路程的目標,通過現代的運動APP對步數進行統計,增加小學生的體育鍛煉興趣,從而有效提升小學生的體質。
小學體育教學中注重對小學生體質提升是體育教學意義深化的根本,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要結合教學內容,注重對小學生身體力量的訓練以及高速運動能力的鍛煉,并且注重培養其體育鍛煉意識,指導小學生進行自主鍛煉,從而不斷提升小學生的體質,為小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江.淺談怎樣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J].學周刊,2012(7):71.
[2]喬瑞平.小學體育教學與學生素質教育發展研討[J].考試周刊,2015(27):113-114.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