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惠琴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文化的快速發展,教育行業作為國家長久發展的根本,人們對教學質量越來越重視,小學教學的教學效果同樣也需要提升,目前,小學教學運用合作學習可以讓學生一起討論教學問題的解決方法,培養學生對教學學習的自主性,但是,現在小學教學的合作學習效率較低,因此,教師應該對小學教學小組合作學習方法進行完善與革新,讓學生的教學學習效果得到顯著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教學;合作學習;有效性
小學教學小組合作學習方法已經逐漸被教師進行普遍應用,但是,教師對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還較為缺乏,特別是如何讓學生學習教學的方法,缺少引導性的教學,更不能有效的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激發學生學習教學的興趣,所以,教師要明確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與模式,引導學生教學學習中合作探討教學問題。從而,提升小學教學的教學質量。
一、小學教學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
1.教師方面存在的問題
目前,教師在運用合作學習中,還存在一些問題。許多教師不能找到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在課堂上,教師進行合作學習時,只是讓學生與他人進行單純的討論,缺乏教師對學生的引導,使學生們不知道如何討論。在一些教學問題的解決中,教師缺乏對學生知識水平的了解,提供的問題難度較大,教師又不對學生解題思路進行引導,使學生在討論的時候找不到解決問題的思維,白白的浪費學習時間。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分組學習時,小組往往都是臨時組建而成,導致小組內的學生知識水平分配不均勻,使學生在合作討論教學問題時,問題不能有效的解決,學生直接也無法統一想法,使合作學習不能有效的提高教學教學的質量。部分教師缺乏較強的組織能力和適時的引導能力。有的教師在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完全變成了一名“旁觀者”,沒有及時了解各小組學生在合作中學習的情況并對合作學習中出現的問題也未能給予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以致于課堂出現混亂,合作學習走向放任自流的情景。還有的教師缺乏公平合理的評價標準。一是偏重于對學生個體的評價,忽略了對學生所在小組集體的評價;二是偏重于對小組合作學習結果的評價,忽略了對學習過程與方法的評價;三是只重視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忽略了學生小組間的評價和學生間的互評。
2.學生方面存在的問題
在小學教學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自身也有一些問題。學生在合作學習時參與度不平衡,學習好的學生在合作學習時,可以對教師問題進行有效的解決,而學習差的學生在合作學習時,對教學問題缺乏思考,不能主動的去解決教學問題,往往只是跟著好學生一起,使學生不能全面的討論,導致好學生在合作中充分的發揮自己的能力,而差學生嚴重缺少發揮,思考的機會。學生缺乏必要的人際交流和小組合作學習技巧。小組合作學習過程實質上也是學生間接形成良好互助關系的過程。但在小組活動中經常會出現不友好、不分享的現象,以致合作學習很難順利開展。筆者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常發現部分學生沒有意識到合作學習帶給他們的好處;不知道怎樣才能彼此建立信任;也不知道如何正確清晰地與其他成員交流等。
二、提升小學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實施策略
1.構建結構合理的合作小組是開展合作學習的基本前提
學生在進行合作學習時,教師要合理的對小組人員進行分配,小組根據實際情況一般分為3—5人,人數過多會導致學生缺少發揮,而人數過少會導致學生不能進行有效的問題討論。學生分組時,教師應按照學生的知識、能力、和個性差異進行分組,使每個小組都有高、中、低三個層次的學生,這樣分組不但有利于學生間的優勢互補,而且為全班各小組之間的公平競爭打下良好的基礎,這樣的小組構造不僅使學生有新鮮感,提高合作學習的興趣,而且還可以顯著的提升學生學習教學的質量。
2.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使用情況是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條件
辨析易混概念時,開展合作學習 在小學教學教學中,“質數”和“互質數”是學生容易混淆的兩個概念,為了幫助他們正確辨析、理解兩者的本質屬性,在教學中可以設計,具有導向性地題目讓學生開展小組討論,引導學生合作討論。通過激烈討論,學生不僅正確理解了“質數”和“互質數”的本質區別,還掌握了組合互質數的規律。探究規律性知識時,開展合作學習 當小學生學習比較抽象的教學知識時,要求他們通過在合作基礎上的操作才能獲取。例如,在教授《認識物體》時,可以這樣引導學生來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每組學生把收集來的乒乓球、小積木和飲料盒等物品堆集在一起,然后在小組內將這些物品分類。有的小組按功能分為吃的、用的和玩的 3 類;有的小組按制作的原材料分為玻璃的、塑料的、鐵的和硬紙的 4 類;有的按形狀分為方的、圓的和不圓不方的。在小組活動中學生積極發言并進行激烈爭辯,經過教師的引導,最后大家同意按形狀分類比較合適。然后,在此基礎上再進一步引導學生觀察:“那些方的物品是不是都一樣呢?還能再分類嗎?”“那些圓的是不是也有區別,還能怎樣分類?”這樣通過一步一步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學生就很快掌握了長方體、正方體和球體的基本特性。從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3.訓練學生養成正確的態度和掌握必要的技能
在合作交流之前,教師需要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讓學生獨立思考,只有學生自身有一定的思想,在合作交流時才可以有效的與他人進行探討,并且學生在交流中會進行比較與辨別,最終提升學生的思維發展水平。在合作中,教師要培養學生正確運用教學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維能力,表達一定要邏輯連貫、聲音適中。教師還要培養學生在合作交流中不僅學會完整地聽每個同學的發言,而且要聽出別人的發言要點,這可以有效培養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以及提高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學生合作交流后,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反思與調整,使每個學生認識到自己想法的局限性和別人想法的合理性,并且在與其他同學思想觀點的對比分析之中,來檢驗自己學習結果的準確性和有效性。
三、總結
小學教學的小組合作學習還需要教師多加完善與革新,對于學生合作學習時,教師需要不斷的進行引導,還需要保障每個學生在合作討論中,都能表達出自己的思想,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讓教學教學的質量得到顯著的提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