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芬

(陜西省漢中中學)
摘 要:作業布置能力是教師教學能力的重要體現之一,沒有質量、只重視數量的作業布置不僅浪費學生時間,也無法真正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為了讓學生在認真完成作業的基礎上提高問題解決能力,以高中化學為切入點,探究了作業布置有效性的問題。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化學;作業布置
進入高中階段,很多初中化學學得不錯的學生也深感力不從心。同時,面對沉甸甸的高考壓力,教師一味向學生施加壓力,題海戰術之下學生學習積極性大大降低,將作業當作負擔,嚴重削弱了學習效能感。那么,究竟如何進一步增強作業布置有效性呢?接下來,本文針對當前高中化學作業布置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這些問題的策略進行分析。
一、當前高中化學作業布置存在的問題
(一)重視數量,忽視質量
高中化學課堂籠罩于應試教育陰霾之下由來已久,為了讓學生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教師拼命要求學生做試卷、做練習。盡管題海戰術為人詬病已久,但是不少教師仍然一意孤行,他們陷入這樣一個誤區:一回生二回熟,做這么多的題目,總得記住幾個公式,幾個定理,考試的時候哪怕拿一分也是好的。因此,每天教師都訓練學生進行大量習題練習,每節課要做一張試卷,課下還要做一張試卷,周六日、節假日要做三四套試卷。學生沉溺于題海當中難以自拔,每天急急忙忙做題目,沒有時間進行思考。更多的時候,他們按照常規思路在解題,很難展開發散性思維,即便題目做錯了,也只是盲目聽從教師的講解,將寫作業當作教師的事情,采取不主動、不反抗、不配合的消極態度應付作業。
(二)難易失當,缺少針對性
普通高中普遍采用大班額授課制度,班級學生人數眾多,這三四十個學生學習基礎和學習興趣不盡相同,折射到作業布置上,其相應作業需求也是不一而同。同樣一道題目,對于優等生而言或許是小菜一碟,但是對于后進生來說則是難于登天。教師全部以一套試卷作為作業標準,長此以往,優等生認為太沒有難度,懈怠敷衍,后進生則認為作業太難,想方設法逃避任務。此外,不同學生完成作業的速度同樣存在差距,很多教師喜歡在課堂上模擬考試,要求學生一堂課完成某一張試卷,或十幾分鐘之內完成某一道題目,有的學生還在計算找思路,其余學生可能已經將答案脫口而出,這樣作業就失去了探究的意義。
(三)形式單一,不夠活潑
化學是一門自然學科,相比較于語文、英語、歷史等人文學科,化學本身就有一些枯燥,因此學生很難提起興趣。而在作業布置過程中,單一從數字到數字、從化學方程式到化學方程式的訓練形式,使得學生更加厭惡作業。雖然化學是一門有些枯燥的自然學科,但是這門課程研究的都是生活中的自然現象,因此很多化學知識都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作業布置脫離學生生活實際,自然難以激發探究欲望,敷衍作業、互相抄答案的行為也自然而然發生了。
二、提高高中化學作業布置有效性的途徑
(一)科學設計,保證質量
質量問題一直是作業布置的頭等大事,正所謂“萬變不離其宗”,很多時候,學生雖然只做了一道題目,但是如果他掌握了這道題的核心思想,那么就可以起到一道題目頂十道題目的訓練效果。教師應當正確認識到題海戰術的缺陷,不要只抓數量,忽略質量,那樣不僅起不到應有的效果,還會適得其反。
針對同一道題目,教師可以嘗試多種方法進行訓練,例如將選擇題改為填空題、簡答題、計算題、實驗題,將實驗題改為選擇題、填空題、簡答題、計算題。例如:
例1:
(選擇題)檢驗氨氣可選用( )
A.濕潤的藍色石蕊試紙 B.干燥的紅色石蕊試紙
C.干燥的藍色石蕊試紙 D.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
將例1改為填空題:檢驗氨氣可選用_____________
例2:
(實驗題)制取氨氣并完成噴泉實驗(圖中夾持裝置均已略去)。
(1)寫出實驗室制取氨氣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
(2)收集氨氣應使用 法,要得到干燥的氨氣可選用 做干燥劑。
(3)用左圖裝置進行噴泉實驗,上部燒瓶已裝滿干燥氨氣,引發噴泉的操作是 。該實驗的原理是 。
(4)如果只提供如上圖的裝置,請說明引發噴泉的方法:
將例2改為選擇題:
實驗室制取氨氣的化學方程式是( )
A.2NH4Cl+Ca(OH)2=CaCl2+2NH3+2H2O(條件為加熱)
B.N2+3H2=2NH3
C.2NH4Cl+Ca(OH)2=CaCl2+NH3+2H2O(條件為加熱)
D.N2+H2=NH3
同一道題目還有很多種變式訓練方法,在此不再一一贅述。通過這種方式,學生看起來好像只做了一道題目,但是題型之間的相互轉化,或是提高了題目難度,或是降低了題目難度,一來二去之間,學生加深了對本道題目所包含知識點的理解,作業質量不知不覺得到了提高。
(二)聯系生活,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教師如果可以將作業發展成為學生的一種興趣和愛好,他們就會在興趣的驅使下主動完成作業,作業完成速度、完成質量都可以得到保證。建議聯系學生生活,從他們熟悉的生活現象這一角度入手,以給學生熟悉之感,拉近他們與作業之間的距離。
例如,必修二《化學能與熱能》一節教學結束之后,可以設計這樣的作業:
例3:
炎熱的夏季里,能喝上一口冰鎮飲料是非常愜意的事情。目前,一種人稱“搖搖冰”的即冷即用飲料開始上市。所謂“搖搖冰”,是指吸食前將飲料隔離層中的制冷物質和水混合搖動能使罐中飲料冷卻。若該制冷物質可以在下列物質中選擇,它應該是
( )
A.氯化鈉 B.固體硝酸銨
C.生石灰 D.固體氫氧化鈉
這種從學生生活角度切入的作業,必然能夠激發學習興趣,促使他們主動完成作業。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一次延伸,在高中化學課堂作業布置有效性這一問題上,教師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做。只有培養作業質量意識,不斷根據學生學習實際需求調整作業布置方案,才能使作業有效性不斷提高。當前有關作業布置有效性的課題是教學改革領域的熱門話題,相關研究一直在繼續。化學教師應當積極汲取一些教研成果,將其有效應用于高中化學作業布置當中,以促進作業布置效率的切實提高。
參考文獻:
[1]葉曉松.化學教學中形成性評價策略研究[J].化學教學,2011,8(9):9-11.
[2]王小莉.化學課堂訓練的有效策略[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0,8(39):39-41.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