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堯+郭建浩+李劍平

[摘要] 目的 觀察阿托伐他汀聯合阿司匹林對冠心病患者患者血漿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體和脂代謝的影響。 方法 選擇2015年1月~2016年7月期間于我院診治的94例冠心病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進行隨機分組,47例給予阿司匹林治療為對照組,47例給予阿托伐他汀和阿司匹林治療為聯合組。治療1個月,比較兩組療效。 結果 治療后,兩組患者臨床癥狀均得到明顯改善,聯合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和D-二聚體水平顯著下降,且聯合組下降幅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TG、TC、LDL-C水平均有明顯降低,HDL-C均有明顯升高,且聯合組下降和上升程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阿托伐他汀聯合阿司匹林能有效降低血漿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體,促進脂代謝,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冠心病;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體;脂代謝
[中圖分類號] R74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7)08-37-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atorvastatin combined with aspirin on plasma homocysteine (Hcy),D-dimer (D-D) and lipid metabolism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Methods 94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HD treated in the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5 to July 2016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treated with aspirin) and the combined group (treated with atorvastatin and aspirin).The curative effect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clinical symptom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relieved,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combined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After treatment, levels of Hcy and D-D in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and the decrease was more significant in the combined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After treatment,levels of TG,TC and LDL-C in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while HDL-C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and the changes were more significant in the combined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Atorvastatin combined with aspiri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plasma Hcy and D-D,and promote lipid metabolism.
[Key words] Atorvastatin;Aspirin;Coronary heart disease;Homocysteine;D-dimer;Lipid metabolism
冠心病全稱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屬于最常見的心臟病。病理因素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造成動脈腔狹窄,血流受阻,導致心肌缺血缺氧壞死[1]。冠心病常伴有高血脂,容易引發一系列并發癥[2],嚴重危害人類生命健康,因冠心病導致死亡的人數也逐年增加[3]。阿托伐他汀能夠降低脂蛋白[4],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強血液流動性[5],兩者是臨床治療冠心病常用藥物,本次研究將聯合用于治療冠心病患者,觀察患者血漿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體和脂代謝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2015年1月~2016年7月期間我院94例冠心病患者進行治療。納入標準:臨床診斷符合[3]相關診斷,確診為冠心病;患者伴有心絞痛、心累胸悶;無相關藥物禁忌癥者;無過敏性疾病者;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嚴重心、肝、腎功能衰竭;出血體質;妊娠或哺乳期婦女;急性胃腸道潰瘍;治療期間不能遵循醫囑服藥。將94例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聯合組,每組47例。對照組男25例,女22例,年齡39~75歲,平均(57.6±5.9)歲。聯合組男27例,女20例,年齡40~74歲,平均(58.9±6.2)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阿司匹林腸溶片(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J20130078,片劑,100mg/片)口服,1天1次,每次1片。聯合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阿托伐他汀鈣片(大連輝瑞制藥有限公司,J20070061,片劑,20mg/片)口服,1天1次,每次1片。治療時間1個月。
1.3 觀察指標
(1)根據相關臨床療效指標[7]:顯效為患者臨床癥狀消失,生活質量明顯提高;有效為患者臨床癥狀改善,生活質量提升;無效為臨床癥狀無好轉甚至加重,生活質量下降。總有效率為顯效率和有效率之和。(2)血漿同型半胱氨酸和D-二聚體:治療前后抽取清晨空腹靜脈血,檢測同型半胱氨酸和D-二聚體水平。(3)脂代謝:治療前后抽取清晨空腹靜脈血,檢測甘油三酯(TG)、總膽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4)記錄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分析采用SPSS19.0軟件,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使用()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臨床癥狀均得到明顯改善,聯合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漿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體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和D-二聚體水平顯著下降,且聯合組下降幅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脂代謝水平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TG、TC、LDL-C水平較治療前均有明顯降低,且聯合組下降程度均高于對照組,兩組HDL-C水平較治療前均上升,且聯合組上升程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 兩組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治療期間,聯合組患兒出現惡心3例,出血1例,頭暈2例,總不良反應例數為6例,總不良反應率為12.77%;對照組患兒出現惡心1例,出血1例,上腹部不適2例,頭暈1例,總不良反應例數為5例,總不良反應率為10.64%;兩組總不良反應率差異較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冠心病是一種心血管疾病,患者多為中老年[8]。我國老年人口增多,患冠心病的人數也逐漸增多。引起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很多,高血脂是主要危險因素之一[9]。阿托伐他汀可以抑制HMG-CoA還原酶和膽固醇合成,屬于選擇性抑制劑,可以降低血漿膽固醇和脂蛋白水平[10]。阿司匹林具有抗炎抗凝作用[11],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減少血栓形成,常用于臨床。血漿同型半胱氨酸屬于含硫氨基酸,研究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種獨立致冠心病危險因子[12],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表示冠心病發病率升高。D-二聚體是病理狀態下纖維蛋白降解產物,其形成提示血凝塊形成[13]。D-二聚體水平升高表示血凝塊形成增多,容易造成血管堵塞,血液流動性降低。治療后兩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D-二聚體水平均顯著下降,且聯合組下降幅度高于對照組,表示兩種藥物聯合使用可以更有效緩解血凝塊形成,增強血液流動性,針對冠心病動脈腔變窄血流受阻導致心肌缺血缺氧具有較好療效,可以降低冠心病發病率。脂代謝是將脂肪通過乳化、分泌、水解等過程分解成小分子后進入血液循環,脂代謝異常會導致動脈粥樣硬化[14-15]。TG、HDL-C、LDL-C、TC屬于脂代謝檢測指標,其中TG、LDL-C、TC水平下降和HDL-C水平上升表示脂代謝能力增強。治療后聯合組患者這四項水平均有上升,且上升幅度高于對照組,表示阿托伐他汀可以促進脂代謝。本研究中,雖然有少數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腹痛、出血、頭暈、惡心等不良反應,但均處于耐受范圍,癥狀均自行消失,說明阿托伐他汀相對安全可靠。
綜上所述,阿托伐他汀聯合阿司匹林能有效降低血漿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體水平,降低冠心病發病率,抑制血小板聚集,減少血栓形成,促進脂代謝,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明琰,崔永生,何文凱,等.冠心病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規范藥物治療對頸動脈粥樣硬化的影響[J].中國醫科大學學報,2016,45(1):66-69.
[2] 陳慧敏,許逸飛.曲美他嗪聯合阿托伐他汀鈣治療冠心病心絞痛伴血脂異常的臨床研究[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6,32(11):966-968.
[3] 陳紀言,傅國勝,傅向華,等.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在冠心病患者中應用中國專家共識[J].中國循環雜志,2016,31(5):420-425.
[4] 齊麗彤,孫躍民,李樹仁,等.苯磺酸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鈣復合制劑治療高血壓病合并高脂血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中國新藥雜志,2013,22(18):2159-2163.
[5] 左鳳同,劉輝,吳慧君,等.雙重抗血小板聚集治療對伴有顱內外血管狹窄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二級預防[J].實用醫學雜志,2015,31(15):2559-2561.
[6] 張正偉,劉明,ZhangZhengwei,等.腫瘤壞死因子相關蛋白9與冠心病的關系[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16,35(5):478-481.
[7] 李向輝.寧心活血方及其衍化方劑辨治老年女性冠心病的臨床研究[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4,20(1):91-92.
[8] 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 高齡老年冠心病診治中國專家.高齡老年冠心病診治中國專家共識[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16,35(7):683-691.
[9] 廖火城,鐘思干,劉凌,等.冠心病預測評分系統的建立及評價[J].山東醫藥,2016,56(31):58-60.
[10] 鄒大巍.阿托伐他汀在臨床治療過程中引起轉氨酶升高、乏力等副作用病例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24):140-141.
[11] 趙步長,趙濤,宋琳琳,等.腦心通膠囊的類阿司匹林作用及其在防治心腦血管疾病中的應用[J].中醫雜志,2016,57(15):1337-1341.
[12] 劉沙沙,田祥,李放,等.葉酸干預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療效觀察[J].中國循環雜志,2016,31(7):649-653.
[13] 王大禹,魏云海,魏鋒.P-選擇素和D-二聚體水平對選擇性應用丹參防治脾臟切除術后門靜脈血栓形成的作用[J].中國中西醫結合急救雜志,2016,23(1):92-95.
[14] 秦樹存,于楊.磷脂轉運蛋白與脂蛋白代謝和動脈粥樣硬化[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13,21(9):769-774.
[15] 劉紅利,孫穎,郎艷松,等.單核/巨噬細胞脂質代謝和炎癥在動脈粥樣硬化中的作用[J].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雜志,2014,30(11):1224-1227.
(收稿日期:2017-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