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業敏
摘 要: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老師們說得最多的就是“磨刀不誤砍柴功”這句話。何謂“功”?何又為“磨”?其實就是過程和結果的關系,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人,學生的成長是“功”,是結果;只要現行的教育制度沒變,考試仍然是學生定性評價的主要依據,所以學生的考試成績也是“功”,是結果。但我們教育者,特別是基礎教育者的眼光,真的只盯著“功”,以學生成長為借口,不惜一切代價,這樣的“成長”是真的成長嗎?答案是否定的。基礎教育中“磨”,也就是過程的意義遠遠地大于結果。
關鍵詞:養成教育 分析 提升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6-0118-01
一、俗話說“江山易改,秉性難移”
“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習慣伴隨人的一生,好習慣要早養成。人們一旦形成良好的習慣,學習、生活和工作效率就會提高,人生就會幸福精彩。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行為習慣與人格關系研究課題組在北京11所小學的教育實踐表明,少年兒童個體處在一種最積極的準備和接受狀態,正是人的潛能開發和社會行為發展的最好階段。少年兒童自我意識尚未成熟,可塑性大。教育家林格說:“教育要抓根本,這個根本就是習慣。習慣,既是一切教育的起點,又是一切教育的最終成果。”
那么養成教育該如何有效的培養兒童良好的行為習慣呢?
首先要注重養成教育各種教育途徑的協調一致 。
學生生活在學校、家庭和社會組成的一個大系統之內。所以養成教育自然就是一個相互協調的系統工程。主要通過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三條途徑來協調實現。學校作為教育的主陣地,就要主動指導,積極協調各種途徑,調動各方面因素形成全員育人的強大合力。
二、養成教育要有切實可行的計劃,要循序漸進
行為習慣的養成不能等孩子出現什么問題再進行什么教育,當然這不排除發現什么問題就應該進行什么教育。關鍵是要主動,有計劃的開展。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不是朝夕之功。任何孩子的成長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養成教育也是一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我們應該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生理特點由易到難做好規劃,教育內容、方法、時間、空間等都要科學規劃。
中心要明確,重點要突出。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不可能對所有內容都細致訓練,面面俱到,如蜻蜓點水,既沒有那么多的精力,也難以在兒童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要抓住中心,突出重點,以點帶面。中心抓準了,就會得心應手,事半功倍。讓好習慣帶動好習慣,一片云推動另一片云。
注重階段性,結合年齡特點。小學低中高年級要有各自的訓練重點,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水平分析哪些習慣在什么階段最主要最關鍵。低年級學生主要是以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和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為主,中年級主要以文明禮儀、安全法制、快樂學習為主。高年級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五愛”教育為主。當然各個階段的教育也不是孤立的。
要循環上升。行為習慣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是一個長時間循環往復螺旋上升的過程。要注意聯系,低層次培養教育為高層次培養教育打基礎,高層次培養教育也要注意鞏固和強化低層次教育。
三、養成教育要注重訓練,以豐富多彩的活動為依托
兒童的生理特點決定了對于兒童只有通過反復訓練才能形成自然的穩定的習慣。訓練要持之以恒。習慣成自然是需要時間的,要反復抓,抓反復。訓練過程要加強指導。孩子們缺乏起碼的經驗和耐力,在訓練的過程中既要有統一的要求,還要因材施教,要尊重孩子的個性化差異。訓練要求要具體化。為避免簡單說教,訓練的方式就要力求趣味化,和豐富多彩的活動結合起來,寓教于樂。例如我校就將學生的養成教育和國學經典進校園結合,和重大節慶日活動結合,和家長學校工作結合,和學科教學結合,和社團活動結合。再如在班級中開展“請你像我這樣做”的活動。在適當的時間如課堂坐姿不正確時老師做一個動作,邊拍手邊說“請你像我這樣做”,學生邊說邊像老師一樣做,經常提醒訓練學生就會養成正確的姿勢。兒童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活潑好動的天性。他們在感知中無意性和情緒性比較明顯,容易被感興趣的、新穎的內容吸引。如果訓練形式單一,孩子們就會感到枯燥,容易厭倦。
四、養成教育要注意發揮榜樣的影響作用
培養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靠簡單的說教是不行的。老師更要以身立教。榜樣是無聲的力量,是活的教科書,具有生動形象的特點,符合孩子喜歡模仿的天性,對孩子更具有說服力和感染力,對孩子良好習慣的形成有著特殊的作用。發揮榜樣的作用可以從如下方面入手:閱讀名人故事和名言警句,引領孩子前進的方向,用老師的言行感染熏陶學生,熟話說“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榜樣的樹立不必高大上,要多在孩子中發現和樹立好榜樣,孩子們既是玩伴兒又是學伴兒,心意想通,沒有距離,彼此更愿意模仿學習,更想要彼此超越。品德要靠品德去影響。教育者要善于幫助孩子尋找并發現其與榜樣的相似點、共鳴點,使其知道該學什么怎么學,使孩子們對照分析找差距,不斷提高。
結語
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方式方法很多,要靈活有針對性,既要立足傳統,還要與時俱進。教育的根本就是養成教育,養成教育是孩子成長的根。
參考文獻
[1]影響農村中學生學習心理之成因與對策面面觀[J]. 陳永亮. 教育教學論壇. 2014(07)
[2]朝鮮族留守初中生生活事件心理韌性與前瞻適應的關系[J]. 崔文香,顧顏,史沙沙,張孟玉,王燕. 中國學校衛生. 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