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醫學電子學課程的教學評價是社會關注的熱門話題,終結性的評價方式無法真實反映學生的具體學習狀態,也無法與以能力培養為目的的醫學教育模式相契合。為此,要關注和重視醫學電子課程教學中的形成性評價,通過適當的診斷教育活動和策略,分析醫學電子課程教學現狀中存在的問題,獲取醫學電子學課程中的信息反饋,從而更好地提升醫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
關鍵詞:醫學 電子學課程 形成性評價 現狀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6-0-01
前言
我國的醫學電子學課程教學要關注學生的自我學習和全面發展,依循以人為本的思想和理念,以提升醫學教學質量為生命線,結合學校的具體校情,建構具有醫學院校特色的教學質量和監控體系,轉變原有的終結性評價的方式,開展具有激勵和導向功能的形成性評價、發展性評價,通過教學反思,更好地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關注醫學電子學課程中的形成性評價現狀,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實現教學實踐的改進和完善。
一、形成性評價的核心理念分析
在我國教學改革深入實施的過程中,倡導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注重素質教育,這也是新的教學改革的方向和全新的教學思維理念。在醫學電子學課程的教學領域之中,要轉變終結性評價的方式,采用形成性評價,充分重視和關注評價的過程,教師和學生能夠在同一體系之中積極主動地參與,通過評價信息的反饋,實現對教學活動的調節和改善,以更好地提升醫學電子學課程的教學水平和質量。在充分利用形成性評價的過程中,利用教學評價的結論提出對教學過程的診斷性意見和建議,使教學過程的評估體系不斷完善和優化。
二、醫學電子學課程的教學評價的現狀及其問題
醫學電子學課程由質量監控科負責對課堂教學評價的管理事宜,擬定教學評價辦法并落實,可以采用學生評教、教師互評、教學督導評教等方式,實現對醫學電子學課程的教學評價。對于教師的評價則主要涵括平時考勤、課堂提問和討論、實驗設計考評、基本技能操作測試及單元小測試考評、期末考試評價等。另外,學生的自評和互評主要涵括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表現等評價。然而,在醫學電子學課程的教學評價中還存在如下問題:
1.評價主體相對單一
醫學電子學課程教學評價的主體是以學生評價為主、督導組專家評價為輔,并在學期結束的時間作為教學評價時間,并以評價量表的內容作為評價打分的依據,這種教學評價方式相對單一。
2.教學評價的信度較低
在醫學電子學課程的教學評價之中,醫學電子學課程的課堂教學評價主要是由教務處實現對教學及學生的評價,學生對于評價指標體系內容、目的并不完全清晰,處于被動參與的地位和現象,這就使醫學電子學課程的教學評價的信度較低。
3.評價結果分析不當
在醫學電子學課程之中,教學評價的結果通常是作為教師教學獎勵和分等的參考,并沒有充分體現出教師教學真實的質量水平,這就使教師對評價指標、評價結果分析產生認同,無法形成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醫學電子學課程的形成性評價提升路徑分析
1.完善醫學電子學課程形成性評價指標體系
為了達到最佳的醫學電子學課程形成性評價效果,需要先完善醫學電子學課程的形成性評價指標體系,要在專家、教師、學生主動參與、集中討論的條件下,建構醫學電子類課程的形成性評價指標體系架構,進行評價指標體系的合理分級和分層,使形成性評價指標體系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形成《醫學電子學課程形成性課堂教學評價表》、《醫學電子學課程教師教學反思匯報表》,對教師進行四個維度的教學評價,具體來說,一級指標內容為:職業素養、教學準備、教學過程、教學效果。二級指標分別為:(1)職業素養的二級指標包括教師儀表、教學紀律。(2)教學準備的二級指標包括制定教學計劃、準備教學資料。(3)教學過程的二級指標包括教學態度、教學內容、教學手段與方法、教學進度、課堂氛圍、課后輔導、課程考試。(4)教學效果的二級指標包括有學生理解度、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生創造性。同時,還要注重評價結果的合理性和保密性。
2.強化對教師教學的激勵
醫學電子學課程之中的形成性評價,并非以證明為最終目標,而是以改進和優化為目標,要通過醫學電子學課程教學的形成性評價,強化對教師教學的激勵和導向,突顯出醫學電子學課程教學內容的特性。并在因材施評的形成性評價過程中,可以根據學生具體情況的不同,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教師要具有較強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及組織能力,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特點,進行合理的知識性教學。
3.促進教師的自我反思和提升
在醫學電子學課程的形成性評價之中,要強調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教師、學生的主體性,采用自我分析或自我反思的方法,記載教學工作進程,更好地促進教師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教學能力的提升。同時,還可以將電子學習檔案袋引入到對學生的形成性評價之中,將學生的作業資料、反饋資料、自評及互評資料、反思資料存入到電子學習檔案之中,得到全程、全方位的評價,更好地培養共同學習和研究的習慣。
4.實現多元化、多形式、分階段的形成性評價
在醫學電子學課程的形成性評價過程中,還要對學生的學習態度、方法、實踐技能、創造性思維等進行評價,要包涵多樣化的考核內容,如:考勤、課堂提問、課堂測驗、課外作業、實驗報告、實驗操作等,較好地考察和檢測學生的階段性學習成果,更好地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自主學習的能力,提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團隊協同精神和能力。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醫學電子學課程之中的形成性評價是一種新型的評價理念和方式,它是在多元主體積極參與的條件下實施的,對教師和學生的課程學習狀況進行合理、全面的評價,實現階段性、多元化的評價和考核,及時反饋,形成良性循環促進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和交流,激勵教師的專業成長,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 聶永梅,姚巧玲,李俊紅,雪合熱提·伊納也提.論形成性評價與醫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科技視界. 2016(20).
[2] 韓勇,郭立榮.以形成性評價為基礎的課程綜合素質考核改革探討與實踐[J].現代醫藥衛生. 2016(11) .
[3] 任一兵,劉文全.以卓越醫生計劃為契機,促進課程考核的改革[J]. 大家健康(學術版). 2014(20) .
[4] 鄭沁,曾婷婷,張崇唯,余江,金詠梅,毛志剛,粟軍.檢驗專業課程考核體系改革與實踐[J]. 現代預防醫學. 2013(05).
作者簡介:唐燕妮,女,出生于1980年11月,籍貫湖南永州,就職于長沙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