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環境檢測是環境保護的基礎環節,也是重要環節,以動態數據實時提供的優勢,充分表明環境問題,實現高效化與科學化的環境保護目標。但在實地環境檢測中,質量低下、制度混亂等問題尤為顯著,為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帶來消極影響。針對此,本文對目前環境檢測現存問題進行分析,同時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環境檢測;現存問題;解決措施
中圖分類號:X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17)03-0243-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7.03.134
Abstract:environmental detection is the basic link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also an important link, to provide real-time dynamic data to provide the advantages, fully indicating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o achieve high efficiency and scientific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bjectives. However, in the field environment detection, the quality of low quality, system confusion and other issues are particularly prominent,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ork to bring a negative impact. In view of th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environmental detec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Keywords: environmental detection; Existing problems; Solution measure
伴隨全國環境污染日趨嚴重,而人們環保意識的強化,在某種程度上推進環境保護工作的進步。環境檢測迄今已存有50多年歷史,歷經典型污染調查、環境監督、質量檢測等階段,使其能夠為當前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提供理論支撐。由此可見,環境檢測作為污染防治的關鍵手段,以自身科學化與精準化的特點,引起人們的高度關注。
1 環境檢測發展現狀
某金屬熔煉廠,地處該市工業區,以電能為主要能源主體,耗損量過大。現有同等型號的熔煉爐兩臺,煙囪高度均為15m,污染物為TSP、SO2兩種。為改善該廠污染物排放現狀,實施脫硫除塵改造工作,經系統改造后,將風機轉風量控制在26000m3/h、TSP排放量控制在0.74g/s、SO2排放量控制在0.365g/s。而在生產廢水檢測中,其含有Cu、Ni、SS、Zn,致使污水處理未達到規定標準,從而對環境質量造成影響。
從整體上來看,我國環境檢測已具有30余年發展歷程,通過檢測體系的設立,構建多元化環境檢測架構,為各區域環境部門污染源檢測工作帶來便利,并在不斷發展中,取得顯著進步,便于各區域以自身特點,開展精準化環境檢測、環境保護工作。例如:水質檢測技術的衍生,有助于污染源的準確辨別;城郊區,機動車尾氣與噪聲污染檢測;工廠密集區域空氣與水質污染檢測。現階段,我國各區域在進行環境檢測中,均已自身地域性特點為基準,實施特色化與針對性檢測技術、評價指標,從而有效切實環境污染預防的目標[1]。
2 環境檢測現存問題
2.1 檢測技術滯后
國內環境檢測技術普遍存在陳舊、滯后的特點,即依據污染物類型與性質的差異,分別采用污染物采樣、污染物分析的檢測技術,不僅缺少系統性污染物檢測的優勢,還因健全化檢測體系的欠缺,使之頻發各類環境檢測問題。雖然,現行POPS系統已在環境污染檢測中得以運用,但由于未結合國情需求、檢測標準尚未統一等制因,導致其系統研究結果呈現全面性與真實性缺失的現狀。
2.2 應急檢測尚未明確
環境檢測尚未明確系統性、完整性應急檢測預案體系,是制約重大污染事故、突發環境污染事故防治的基本原因。再者環境檢測、結果分析成本過高,經濟性優勢的喪失,使其難以及時采購應急檢測設備與儀器,雖然部分區域環境檢測部門已實現應急檢測設備的購買,但在檢測技術選擇中,仍選用非標準技術操作流程,尤其在結果分析中,常以半定量、定性分析為主,從而在某種程度上遏制國內環境檢測工作的整體化發展[2]。
2.3 結果不健全
關于環境檢測工作結果不健全問題,具體可從以下幾點予以分析:首先,檢測指標。檢測項目尚未統一、針對性不足,使其頻發重復檢測;污染物實地檢測中,有害物質檢測存在漏測現象,如有機物質檢測仍選擇非特異性指標(非甲烷總烴)。其次,檢測要素。目前,國內環境檢測要素劃分中,并未針對生物體和固體廢料、土壤、底泥與大氣顆粒物予以動態化檢測,使之難以真實把控環境污染現狀。再次,檢測頻次。環境檢測頻次相對較低,且檢測結果實時性與連續性的欠缺,導致環境保護工作呈現被動局面。最后,評價方法。以數值檢測、標準數值控制的結果評價模式,既是制約數據結果的“深加工”,又造成資源浪費,影響后續環境檢測工作的開展[3]。
3 加強環境檢測應采取的措施
3.1 健全環境檢測體系
健全且完善的環境檢測體系,是對高效化環境檢測工作的前提保證。對此,可結合本地地區環境檢測現狀,依據其現存問題,通過對環境檢測體機制的優化創新,使其能夠在垂直管理的基礎上,實現檢測人員和政府、檢測設備、財產間的脫離,以“政事分離”的原則,促進環境檢測水平與效率的提升。
3.2 統籌管理,細致分工
顧明思義,管理即為人財物計劃、組織、控制等行為。健全化、完善化環境檢測管理體系,是對各區域資源數據的統籌,如檢測設備、儀
器的管理,涉及資源購置與設備維護保養等內容,可有效避免資源過度閑置、浪費問題;而設備儀器的定期檢查,使其能夠及時發現問題,保
證使用環節的流暢度與準確度。此外,檢測人員的定期培訓與考核,針對突出貢獻者予以適當嘉獎,可全面調動其工作積極性,從而為環境檢測、環境保護工作的進行奠定基礎。
3.3 引進現代化設備
資金投入作為環境檢測的核心支撐,若出現資金短缺或不足的問題,則會遏制環境檢測工作的持續進行,造成環境檢測結果精準度的下降。對此,各省市政府、環境檢測單位應高度重視資金投入問題,如在人力資源層面,以專業化、經驗化人才的引進為前提,向基層工作者傳授工作經驗;物力資源,現代化檢測設備的引進,使其環境檢測范圍得以全面拓寬,即通過現代化設備儀器的自動化、機械化特點,結合經驗學習和創新開拓的思想,更好致力于環境檢測與環境保護工作[4]。
3.4 提升結果分析能力
待環境檢測設備數據結果獲取后,科學性與合理性分析技術的選擇,不僅有助于數據結果的精準計算,還可以提升結果分析能力為基準,切實環境檢測的重要性。若要更好實現該項目標,則應在污染物排放與污染體檢測中,盡量縮減采樣、保存工作量,通過日常管理的方式,依據環境部門制度法規的約束,增加各區域間環境檢測經驗、技術的溝通,利用對先進經驗的學習,如城市科學和計算機、地理學與測繪遙感等知識,充分掌握當前環境污染、環境保護現狀,以期為環境檢測管理目標的切實創造條件。
3.5 突發事件檢測能力
對突發事件核心點予以明確,使其能夠以快速性、精準性的特點,對環境污染事故進行動態檢測與處置,并于突發事故處理后,通過問題制因的辨別,及時總結事故經驗,利用分類歸檔的方式,制定環境污染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除此之外,環境檢測部門還應加大自動化設備、便攜式設備的研發力度,其原因在于:科學技術作為核心生產力,可通過科技指導的優勢,在環境檢測、環保保護中占據關鍵地位。
4 結束語
總結上文,環境檢測是環境保護的組成核心,通過動態化、必要性數據結果的支撐,可在客觀性與全面性的角度,真實反應環檢測區域環境質量,從而以污染源、環境現狀分析的方式,提出針對性解決措施。本文在針對環境檢測問題探討中,可知其存在諸多問題,而統籌管理,細致分工、引進現代化設備、提升結果分析能力、突發事件檢測能力等措施的執行,可推進環境保護工作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李榮光.縣級環境檢測站質量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措施分析[J].華東科技,學術版,2016,(11):398.
[2]姚紅艷.目前環境檢測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的探究[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6,(7):81.
[3]杜凱捷.室內環境檢測的問題和防治對策分析[J].山東工業技術,2016,(16):268.
[4]王雪琴.水環境檢測工作現狀問題與對策探討[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6,(8):89.
收稿日期:2017-05-15
作者簡介:謝克嚴(1975-),男,大專,研究方向為環境監測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