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霞
摘 要: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越來越多地被運用到具體教學中,從生活化教學的意義及在數學教學中的實施策略兩個方面對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進行討論。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意義;策略
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是適應素質教育而提出的一種教學模式或者說一種教學理念,本文就圍繞小學數學的生活化教學這個內容進行說明。
一、生活化教學的意義
(一)理論意義
首先,生活化教學的內涵就是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這符合當代教育全面培養人的要求,傳統教育模式下的學生,常常會出現“高分低能”的現象,學生被局限在書本知識內,而生活能力卻完全不匹配所學的知識。生活化教學就是實現“學以致用”的一種教學模式,它要求學習可以聯系生活實際,而生活中也在學習,不再將學習知識視為高高在上的東西。
其次,課程標準對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教學提出了四個方面的要求: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態度。很顯然,在過去的數學教學中,知識技能常等同于全部的數學教學,何談數學教學目標的實現,更別說實現教育全面培養的訴求。而生活化教學模式就是基于以上所說的四個目標而提出的教學模式,符合課程標準中的小學數學目標。
(二)現實意義
教育的根本是培養人,在教學中也必須明確一點,任何新的教學方式和理念的提出都是為了學生更好地發展,這個發展是指在關注到他們的情感、思維和價值觀的同時讓學習質量得到提升。很多老師在討論一些新的教學理念的時候,或者談論素質教育的時候,常常進入誤區,把素質教育等同于不重視考試或者取消考試。這里有一點必須進行說明,考試是檢驗學習成果和老師教學成果的一種手段,盡管這不能代表全部的內容,但這是現階段我們所能采取的比較好的一種方式。生活化教學并不是一邊倒地只關注學生的某一方面,而是要讓學生在學習中結合生活,在生活中運用知識,這不僅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同時也是為了學生在運用數學知識時更加自如,實現自身全面發展的同時取得更好的考試成績。
二、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實施策略
(一)結合生活現象進行課堂教學
小學數學教學內容都是比較基礎的一些問題,很容易和生活聯系在一起,老師在教學中就應該注重這些生活現象和所學知識的聯系,這樣可以讓學生從小形成對知識的正確認識,而不是認為知識僅僅就是在課堂要學習的那部分東西,課堂和生活是割裂的,知識和生活也是割裂的。因此,老師在授課中要充分運用數學教材本身所提供的現實生活場景,另外,老師對一些教學內容也要加強生活場景的具體導入,這不但可以讓學生更加輕松地理解老師所講的內容,同時可以幫助他們形成簡單、初步的對生活的認識。
比如,一年級上冊學習的一個內容是“認識圖形”,這個內容很簡單,但是一年級的孩子是一個難以專心和集中注意力的成長階段,老師在講解這個課程內容時,除了教材本身中的生活引入,不妨借用教室中的黑板、課桌、窗子等這些現實場景中的圖形來進行,一來提高他們的課堂參與熱情,二來可以讓他們更好地集中到課堂教學中。再比如,在六年級上冊課本中有百分數的學習,百分數在日常生活中不太容易應用,而課本本身就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例子:體檢。五年級的學生對于體檢已經不陌生了,體檢單上對于各項指標內容都是用百分數表示的,老師在進行教學時就應該充分利用課本中的這一內容進行教學。
(二)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老師教學中聯系生活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自己所要學習的東西,讓學生產生生活和知識是聯系在一起的這一意識。但是,知識學到自己的腦子里,并不等于就可以完全擁有它。古人已經說過:“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就是為了說明學是為了“用”,不能實現運用自如這個要求就不算真正地學到了知識。因此,老師在教學中應該指導學生在生活中運用自己所學的數學知識,用這些知識、技能來解釋或者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比如,在三年級的課本中有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這個內容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很廣泛,也是一個簡單且易于實現的數學知識,老師在上課結束之后不妨布置一個家庭作業,讓學生回家計算自己家一間臥室的面積大小,并將自己的數據、計算過程以及結果都記錄下來,上課時進行討論和交流。再比如兩位數的加減法這個內容,老師可以讓學生去超市時幫助家長計算花費等等,這些都是學以致用的表現。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有著理論和現實的雙重意義,對小學數學教學有著促進作用,同時,生活化教學的實施策略也要從兩個方面入手,一個是在教學中聯系實際,另外一個就是在生活中運用知識。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和教育的發展,生活化教學的進步和新方法的提出還需要更多的討論和研究。
參考文獻:
[1]張文,高玉柏.生活化教學的實施策略[J].中國教育學刊, 2006(10):39-40.
[2]周學道.探尋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途徑和策略[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6(9):75.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