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云花
摘 要:學生寫作的開始階段是低年級的寫話,這一階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師應踏踏實實做好寫話教學工作,注重培養學生的寫話信心,通過說寫結合的教學方式、循序漸進的教學過程以及大量的閱讀,幫助學生形成扎實的寫話功底。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寫話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低年級學生要對寫話感興趣,寫想象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雖然教育方針如此,但是它們往往不能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得到很好的落實。“寫話”“習作”等內容雖已編入教材,但是教師的普遍觀念是“低年級的孩子字都沒認識幾個,識字教學才是低年級教學的當務之急”,所以許多教師將寫話這部分內容擱置于教學的邊緣位置。其實這是一種本末倒置的培養策略,在寫話的過程中學生會遇到許多的生僻字,有寫話這方面的需求就會促使學生快速且大量地認識生僻字,提高識字能力,伴隨著識字能力的提升,學生會積攢一定的學習自信,對提升語文學習的熱情也會產生極大的幫助。不容忽視的一點是,寫話還是學生的自我教育過程,在寫話的構思中容易讓學生聯想到身邊積極的事物,讓學生從小就能體會到生活的美好,凈化自己的心靈,養成積極樂觀的心態。可見,寫話學習不僅與識字學習不沖突,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的識字學習產生正面影響,對學生的身心健康也有一定的益處,所以教師應從現在開始重視寫話教學,在寫話教學上下功夫,致力于提升學生的寫話質量。以下是我根據個人教學經驗所總結出來的關于低年級寫話教學的幾點心得。
一、擁護學生自尊,培養寫話興趣
低年級學生步入小學階段的時間不算久,很多學生還處于適應當下環境的階段,新時期有了新角色的他們往往對于新的學習內容有些難以招架。來自學業的壓力已經壓得一部分學生喘不過氣來,倘若老師因為他們的一些錯誤失去耐心而批評他們,那么這會對學生幼小的心靈造成巨大的傷害,讓他們失去學習信心,這一點都不夸張。因為小學生表面看上去天真爛漫,其實內心不僅脆弱,也挺執拗,教師對待低年級學生最需要的就是耐心,與學生的交往中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摧毀學生的自信再簡單不過,想要重新建立起來可就難了。相反,如果教師善于表揚與鼓舞學生,那么學生自然會越學越帶勁,越學越愛學。就我教學而言,一到周末,我就會布置學生回家寫一篇周記,可以是記錄周末發生的一件事,也可以是描寫自己見到的景色,雖名曰“周記”,實乃日記,畢竟低年級學生自身條件有限,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的“周記”也會漸漸豐富起來。為建立學生的寫話信心,不管學生寫話情況如何,我都會先找出學生的亮點,先對學生進行適當的表揚,例如:“你真是一個細心觀察、善于發現的孩子,你所描寫的景色真是太美了,老師都想和你一起去看看。”“你真是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你的父母會為你感到自豪的。”低年級學生相當在意老師對自己的評價,看到我對他們的贊揚,學生自然心花怒放,同時有了寫話的信心,長期堅持有利于學生建立起寫話的興趣。
二、注重說寫結合,以說促寫
寫是說的書面表達,而說才是寫的前提,試想一個學生如果無話可說,那么他必然也無話可寫,要想在書面上有精彩片段,必定要在口頭上有不俗表達,因此低年級的寫話訓練一般采取“由說到寫,說寫結合”的方式。口語交際是低年級課堂的顯著特色,教師要做的是充分利用這個特色,訓練學生的說、寫能力。就我來說,我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向他們拋出一些問題,先由他們內部討論,再派代表出來講述他們的觀點。當然如果每次都只是那些活潑的學生站出來表達,那么課堂將會變成少數人的課堂,這是千萬要避免的現象,所以我就強制要求組員固定,每次由小組不同的同學發言,這樣就很好地保證了每個學生的課堂訓練機會。
三、過程循序漸進,由句及段
低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還比較薄弱,他們一下子接受不了稍微有些難度的知識,所以在教學中做大量鋪墊是極其必要的,學生的認知規律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保持中緩的速度以及漸進的過程,由淺入深,由簡到繁。一年級的主要任務是訓練學生寫一句話的能力,二年級就要漸漸過渡到將幾個句子組合成一段話,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務必將自己的訓練內容細化,逐層遞進,當學生寫單句的能力已經達到標準的時候,教師就要想方設法引領學生寫作段落,這樣才符合低年級學生的思維方式,讓學生形成較為穩固的寫話能力。例如,教一年級的時候,我的主要目標就是訓練學生寫一句話的能力,這其實就是寫話的基礎,所以我布置給學生的寫話作業一般是看圖寫一句話或者是根據段落空缺補一句話等,經過一年左右時間的訓練,大部分學生的基本功都很扎實,讓他們寫一句話都是信手拈來。一步入二年級,我就讓學生每天寫幾句話,記錄每天的生活,引導他們并不是只單純地記錄自己今天做的一件事,如“今天媽媽帶我去超市”,還可以寫下在路上看到的,如“樹上開出了花”;聽到的,如“賣水果的阿姨說一斤蘋果5塊錢”;做到的,如“我幫媽媽拿袋子”;想到的,如“每次來超市都花了好多錢”……這樣堅持一個學期下來,大部分學生都能獨立寫出一段話來,學生還能夠養成一定的寫話順序,每次都運用那么一兩個修辭手法,著實讓我欣慰。寫話訓練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就如培養一個習慣一樣艱難,教師要發揮自身的調節作用,循序漸進,讓學生都能學得游刃有余。
四、平日積累素材,厚積薄發
郭沫若曾言:“胸藏萬匯憑吞吐,筆有千鈞任歙張。”可見多讀書對寫話的幫助可不一般,當下有不少學生對寫話任務都秉著應付的態度,因為他們對寫話并不感興趣,再深究其原因,其實是他們并不擅長寫話,為什么不擅長寫話呢?因為他們肚子里的筆墨太少,寫話范圍有限,缺乏新意,久而自覺枯燥,所以多讀書、多積累對低年級學生顯得尤為重要。教師應結合校園舉辦的讀書活動,推薦、鼓勵學生多閱讀課外書,摘錄好詞好句、成語古詩并加以記憶,使之得以應用于自己平時的寫話中。例如,一年級學生剛學習完拼音之后,我就推薦給學生家長一些帶拼音注釋的課外讀物,如《三國演義》《唐詩三百首》和《安徒生童話》等,這樣不僅能讓學生早點接觸我國的文學瑰寶,還能讓學生拓寬視野,無形之中也會收集一些寫話素材。我在班級中設立了圖書角,將自己的部分藏書帶到班級供學生觀看,還要求學生每人每個學期帶兩本課外書來和大家分享,這樣班級里就有一筆不小的圖書資源。不論課時多繁忙,一兩周我都會抽出一節課為閱讀課,供學生觀看自己喜愛的課外書籍,我還要求學生人手一本摘抄本,在閱讀課時必須要有所收獲,將“收獲”體現在摘抄本上,隔一兩周我就要求將摘抄本上交檢閱。閱讀課的設立不僅能讓學生感受到我對閱讀積累的重視,更給了學生真正靜下來閱讀摘抄的時間,正所謂厚積而薄發,大量的閱讀必定會在學生日后的寫話中發揮作用。
學生低年級的寫話水平直接關系到他們高年級的寫作水平,教師應協助學生做好這“打地基”的工作,幫助學生從小建立興趣,增加材料儲備,形成寫話模式,努力達到“學生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想怎么寫就怎么寫”這一終極目標。
參考文獻:
齊慧佳.淺談小學語文低年級寫話訓練的幾點嘗試[J].中國校外教育,2014(2).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