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木,羅起蘋,陳麗,毛彩艷
(大理大學天文與科技史研究所,云南大理671003)
地方高校理工科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狀況研究
——以大理大學為例
李忠木,羅起蘋,陳麗,毛彩艷
(大理大學天文與科技史研究所,云南大理671003)
隨著地方高校的急速擴招,很多青年教師加入了高校教師隊伍。雖然有效推進了高校的師資隊伍建設,但也出現了青年教師教學能力跟不上教育工作需求的狀況。高校理工科青年教師因其專業特點,這個方面的問題尤為突出。提升新進教師的教學能力一直都被各高校重視,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以大理大學為例通過問卷調查、專家咨詢、教師交流等方式分析目前理工科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的現狀,明確影響地方高校理工科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主要因素,并結合所研究高校的實際給出提升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建議。
高校;理工科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發展
大學不僅肩負著培養人才和服務社會的使命,還擔負著創新知識的重任;它不僅是開展研究和傳授科學的殿堂,也是教育新人成長的重要場所〔1〕。與中小學的教師不同,高校教師同時肩負著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等多重任務〔2〕。據調查,高校中的理工科類青年教師很多都畢業于非師范類專業。雖然這些教師具有學歷高、專業理論基礎扎實、學習和研究能力強的特點,但是因為他們通常沒有接受過專業系統的教育教學能力的訓練,其教學能力仍需提高。這直接影響著高校的教學質量以及人才培養質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青年教師自身的發展,這種影響不容忽視。有關數據表明,高校30歲及以下年齡段的教師約占28.4%,40歲以下的約占68%,近年青年教師的比例還在不斷增大〔3〕。所以,有效提升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對保持高校及高等教育持續、快速發展有至關重要的作用〔4-6〕,云南省的高校也是如此〔7-8〕。云南省內的地方高校具有相似的辦學基礎和教育教學環境,因此本文以大理大學這所云南典型的地方高校為例,通過隨機抽樣問卷調查、專家咨詢、教師交流等方式對理工科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發展狀況進行了研究,分析類似于大理大學這樣的云南省地方高校理工科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給出解決問題的建議。
教學能力是高校教師完成教學活動的職業素養,它是影響教學效果的最主要因素〔9〕。為了全面、有效了解大理大學理工科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現狀,我們把40歲以下的教師定義為青年教師,將教師個人情況、教學過程、教學能力作為重點調查目標,調查的主要方式是問卷調查和訪談調查。我們共計對大理大學的85位理工科教師進行了隨機抽樣調查,收回問卷67份,其中青年教師的問卷占66%,所有問卷均為有效問卷。
調查結果顯示,在教學心態方面,有25%的理工科教師能夠潛心教學,62%的教師盡力,還有13%的教師覺得難以排除外界干擾、感覺心態浮躁。從教師任教以來教學水平的提升程度來看,僅有3%的理工科青年教師教學水平有質的飛躍。另外,有43%的人認為有明顯提升,近20%的人提高緩慢甚至基本沒提高,少數新進教師還沒有適應教學工作。事實上,青年教師任職的前幾年是決定其發展方向、職業生涯發展高度的重要階段,應當予以高度重視〔9〕。在教學改革方面,近5年發表過3篇以上教改論文的教師有15%,發表過1篇或沒有發表過的占59%,按照一項教改項目完成2篇論文進行估計,可知近五年參加了教改項目、撰寫過相關論文的教師僅占少數。在教學獎勵方面,獲得過國家級、省級、市級、校級獎勵的教師分別占1%、3%、6%、65%。獲得校外獎勵的教師還很少,這說明該校理工科教師整體教學成果數量還不夠多、競爭力還比較弱。在課堂組織方面,調查表明理工科青年教師最欠缺的是啟發誘導的組織能力,這與培養大學生自主學習、自己解決問題的需求還有明顯的差距。
從調查的情況來看,教師教學能力提升過程中最主要的困難可以歸納為3個方面,即:理論知識不夠豐富、教學氛圍不夠濃厚和實踐經驗不足。圖1展示了調查樣本中教師在這3個方面的分布情況。從教學能力提升的需求來看(見表1),學科學術前沿知識或本專業知識更新、科研能力提升及深入社會單位學習調研是理工科青年教師當前最需要的。下面分別對這3個方面的需求進行介紹。

圖1 理工科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過程中的困難

表1 理工科青年教師提升教學能力的需求
1.1 理論知識不夠豐富個人的知識底蘊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教師的教學效果。30%的教師認為教學能力提升最主要的是要提升專業知識功底和增強對學科前沿知識的了解。理工科青年教師理論專業知識、前沿知識更新不足,容易導致在課程教學中“照本宣科”,難以“厚積薄發”。很多學生都希望老師講授一些畢業后工作中所需的知識,但是有些老師關注學科動態、專業就業需求不多,也就不了解學生實際的知識需求。
1.2 教學氛圍不夠濃厚學校對新進教師的培養,通常有入職培訓、定期組織教育教學能力培訓和不定期組織教學研討會等。但是,調查的結果顯示近5年僅有21%的教師在5年內參加時間超過30天的培訓進修,超過50%的教師培訓時間少于10天,更有33%的教師從來沒有參加過此類活動。
1.3 實踐經驗不足在教學實踐中,43%的青年教師未能將課程綱要與學科標準有效結合,29%的青年不能在開課前了解全冊教材,18%的青年教師無法完全依照課程教學大綱授課。在內容、知識點分析過程中,有89%的青年教師注重分析每個章節的內容,80%的青年教師能夠通過分析內容確定教學目標,但是只有60%~70%的教師能按照教學目標分析內容、章節結構和知識脈絡。近50%的青年教師在教學設計過程中認為有必要了解學生實際的知識需求,以學生需求為導向設計自己的教學內容。同時,有56%的青年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時容易忽略教學對象的差異。此外,有些教師在教學中投入了很多時間做準備,但是由于教學實踐經驗不足,教學效果仍然不佳。另外,教師社會實踐經驗的不足也影響了教學質量,這可能導致學生畢業后達不到社會的工作要求。
我們可以將制約理工科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的主要因素總結為3個方面。
2.1 教師個人因素教師自身的因素,如其知識結構、努力程度等,在教育能力發展中有著重要的影響。第一,非師范類院校畢業的教師教學技能和方法欠缺,跨專業教學的教師會因沒有受過系統的專業知識學習導致專業和前沿知識不足,通常也缺乏相應的實踐經驗。第二,課時壓力大會導致教師沒充足的時間和精力投入自主研修和培訓進修,這也會導致專業和前沿知識不足、教學技能水平不高。據調查,每周課時在10節以上的教師占51%,很多教師同時上兩門以上專業課或三門以上各類課程,教學壓力比較大。第三,一些教師對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特別是在受到其他工作擠壓時容易產生應付心理。
2.2 學校和社會環境因素雖然學校或相關部門組織了很多培訓或進修,但是只有不到50%的教師認為培訓或進修對提高教學能力有非常大的作用,43%的教師認為參加培訓或者進修作用一般,而5%的人認為作用不大甚至沒有作用。雖然很多教師參加了校內的教學研討,但是有40%的人認為教學研討對教學能力提升沒有明顯作用。有約10%的教師從來不參加教學研討和交流活動,超過50%的人也只是偶爾參加。總之,校內提供的教學能力提升平臺還不能滿足教師教學能力的發展需求。
其次,學校內外都普遍存在將科研和教學分離的現象,有的重科研,有的重教學。這樣的思想和做法往往造成教學科研失衡,最終導致重科研的人在教學上投入太少,重教學的人則對前沿知識了解不夠,最終都阻礙了教師教學能力的發展。事實上,教學與科研是相互促進的,處理好了完全可以做到相得益彰。科學研究的知識既前沿又聯系實踐,本身就是很好的教學內容,同時教學工作本身也是研究的對象之一,可以開展大量的研究。
另外,社會上對教師的認可程度也是影響教師教學的一個因素。很多老師表示,社會對教師工作的不認可、不重視往往造成教師對教學工作缺乏熱情和追求。
2.3 政策體制因素理工科專業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注重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這就要求教師要具備一定的實踐經驗,同時學校也要提供相關的條件。現在的理工科青年教師大部分是來自高校或科研院所的畢業生,很多人都沒有在企業、工廠、基地等社會單位工作的實踐經驗,因此對理工科學生畢業后需要什么技能不太清楚,這直接影響了教師的教學設計、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另外,由于各種原因,學校無法提供所需的一些實踐條件也客觀地導致教師無法按照計劃開展教學和發揮潛能。再者,有的專業培養方案給出的課時數與課程所能達到的目標不協調。有的教師反映專業課時難以支撐專業培養目標的實現。因為課時不夠,有些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就犧牲了教學質量,這樣就難以促進教學能力發展。此外,學校對青年教師的扶持政策,如:經費保障、激勵政策、師資力量配置、對教學的重視程度、指導力度等方面也對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發展造成了影響。調查顯示,超過80%的教師希望學校對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發展給予一定扶持政策,例如提供更多的專業指導和學習交流機會。
3.1 提升青年教師個人素質
3.1.1 提升青年教師個人思想素質和專業素質教師的職業角色為傳道、授業、解惑者,因此教師的人格素養是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10〕。要提升教學能力,青年教師要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平時有意識地加強職業道德建設,鍛煉各項能力,拓展知識,不斷進行自我提升。在課堂上應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和差異,恰當地運用教育教學規律,傳授知識并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應用。教師應注意提高課堂吸引力,避免學生在課堂玩手機、睡覺,要讓學生將“學過”轉變為“學會”。
自主發展是理工科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根本途徑。20%的教師認為自我學習和反思是最有效提升教學能力的方式。青年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制定自我提升方案。通常,大家需要做的有教學方法技巧訓練、了解和溝通技巧訓練。此外,青年教師也應注重了解專業行業動態、就業需求,同時不斷拓寬知識面,提高自己的知識儲備,保持教學內容的不斷更新。另外,青年教師一定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學生對所學的東西感興趣,他們才會主動地去學習、積極地去實踐。最后,青年教師要注重發展創新創業的思維和能力,這樣才能更好地教導學生、引導學生,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
3.1.2加強青年教師的教學實踐17%的教師認為課堂實踐是最能有效提高教學能力的方式,有一半左右的教師采用課堂實踐、自我反思來提升教學能力。開展教學實踐,教師才能將所學的知識、自身的能力充分展現出來,同時把備課、授課、反思、學習、提升貫穿起來。在開展教學實踐時,青年教師應該注意發現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充分發揮優勢,彌補不足。
3.2 學校層面促進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發展
3.2.1 開展教育教學培訓和研討學校可以針對理工科青年教師的特點,組織多元化的教師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及部門可系統性地組織各類型培訓、進修、觀摩、訪學、研討等活動。例如,可以邀請擅于課堂組織管理及學科專業前沿知識、科研能力突出或企事業單位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講授示范課程,讓青年教師學習。同時,根據理工科青年教師普遍存在文科知識不足的情況,可以請資深的文科老教師為理工科青年教師提供指導,教其如何把枯燥難懂的理論知識通過精煉、生動、有趣的語言進行表達。通過學習、觀摩、訓練,青年教師能有效地提升教學能力和教學規范性。另外,為了讓青年教師能夠全面了解社會上的情況,學校可以組織他們走出校門,到實際用人單位去進行實地考察和學習。
學校可將教學研討列入學期規劃,建議每學期組織幾次大范圍的教學研討會和多次小范圍的研討會。研討會除了對教學中的問題進行探討,還可定期對教育學、心理學、教師職業道德、教學基本能力(如語言表達能力、組織能力)、教學規范等進行系統研討。大家相互幫助,共同發展。事實上,集體研討是個人提升的重要補充,如果完全讓教師“摸著石頭過河”不僅所需時間長而且很難預見效果。根據馬斯洛的動機理論,學校幫助理工科青年教師建立優質的職業生涯規劃、營造出讓他們樂于學習的氛圍、提供良好的發展平臺,不僅能夠高效提升教師個人的教學能力,對學校整體教學水平的提升也有很好的促進作用〔11〕。
3.2.2 合理平衡教學與科研科研與教學相互促進,而不是對立。理工科青年教師剛進入高校時大都偏重科研,對教學了解不多。學校應該引導教師把教學、科研結合起來促進教學能力發展。一方面可以開展教學研究〔12-13〕,另一方面可在課程講授中穿插科研的思想和成果。根據國家創新創業的要求,將科研中前沿的知識、創新的思想加入課堂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3.3 政策助推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
3.3.1 合理安排教學課時首先,在青年教師教學能力還不太強時,應該給他們安排適量的課時,這樣可以保障他們進行學習、實踐、反思的時間。其次,每門課程的課時應該和學生的培養需求相對應,突出重點。另外,公共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專業技能(方向)課、專業拓展課、實踐及實訓課等不同課程的設置、學時比例要合理。
3.3.2 為教師提供社會實踐機會學校可以通過定期、不定期地組織校內教師到社會用人單位進行參觀、學習、鍛煉,或者請用人單位的專家到學校進行交流,提高青年教師的社會實踐經驗和動手能力。另外,學校也應完善校內的實踐條件,提供良好的平臺。
3.3.3 通過獎懲促進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可以對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升進行一定要求,定期考核,對進步明顯的給予獎勵、進步不大的給予懲罰。這應該可以較有效地調動教師工作主動性和積極性。另外,可以強化學生評教制度和學生擇師制度,督促教師自我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能力和教學效果。
本次調查發現,阻礙像大理大學這樣的地方高校理工科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的主要原因有:理論知識不夠豐富、專業知識或前沿知識不足,教學氛圍不夠濃厚、實踐經驗不足、自我提升時間有限等。這些問題的出現與個人、環境、制度都有關系。因此,要有效提高理工科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就需要建立系統的教學能力提升工程,從個人、環境、體制三方面統一協調。個人方面主要是更新知識、訓練技能、加強實踐、了解學生、錘煉心態,改善學風、教風;環境方面主要是加強教育教學培訓、研討,營造良好的教學和研究氛圍;體制方面主要是合理安排課時、提供良好的實踐環境、建立良好的激勵和督促機制。
〔1〕駱紅山.高校理工科青年教師教學素質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0.
〔2〕黃偉.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的制度支撐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4.
〔3〕楊宏軍.淺談如何提高青年教師教學能力〔J〕.成才之路,2008(19):20-21.
〔4〕張華瑞,茍健,戴立益.依托“三個中心”提升青年教師教學能力〔J〕.高等理科教育,2014(5):84-86.
〔5〕楊志廣,謝建平,姚新建,等.地方本科院校轉型期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思考〔J〕.科技視界,2016(5):73.
〔6〕何祥林,吳長錦.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現狀與對策思考:基于6所高校的實證調研〔J〕.思想教育研究,2016(1):116-119.
〔7〕范華鳳.地州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培養的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以云南省保山學院為例〔J〕.保山學院學報,2015(3):96-101.
〔8〕李方璐,皮婧.邊疆地州院校青年教師生存發展困境分析:基于轉型發展背景〔J〕.新西部旬刊,2016(10):39-40.
〔9〕邵春艷,周萍.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及培養現狀調查:基于西南邊疆地區H高校〔J〕.繼續教育研究,2012(2):84-86.
〔10〕劉靜,張麗芳,汪中厚.高校青年教師提高教學能力的思考〔J〕.科技資訊,2015,13(20):190-192.
〔11〕趙國祥.論馬斯洛的動機理論〔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1):96-100.
〔12〕楊榮彬,李汝恒,胡永茂,等.論地方高校建筑學基礎教育課程的教學設計〔J〕.大理學院學報,2013,12(10):81-85.
〔13〕毛彩艷,李忠木.精確到點的創新型科研管理模式〔J〕.科教文匯旬刊,2013(18):84-85.
Study on the Teaching Ability of Young Teacher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aking Dali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LiZhongmu,Luo Qiping,Chen Li,Mao Caiyan
(Institute for Astronomy and History ofScience and Technology,DaliUniversity,Dali,Yunnan 671003,China)
With the rapid expansion of college enrollment,a great many of young people are joining in the teaching staff of universities,which has effectively strengthened the faculty building,but meanwhile has brought many problems.Young teacher's ability generally lags behind the high demands of college teaching,especially in the field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Therefore, promoting new teachers'teaching ability has always been a focus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present paper investigated into status and main influential factors of young teachers'teaching ability development through questionnaires,expertise interview,and communications with teachers,and then proposed some suggestions fordeveloping young teachers'abilities.
universities;young teachers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teaching ability;development
G642.0
A
2096-2266(2017)06-0089-05
10.3969∕j.issn.2096-2266.2017.06.021
(責任編輯劉英玲)
云南省教育科學規劃(高等學校教師教育聯盟)教師教育專項課題(GJZ1522);大理大學第五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JGV2015013)
2016-10-12
2016-11-29
李忠木,教授,主要從事高等教育管理、教育教學方法和天體物理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