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立強
摘要:群眾工作是黨的宗旨和群眾路線的本質要求,是黨的方針的具體體現和各項工作的基礎。企業的群眾工作,擔負著組織動員職工群眾積極生產,提高效益,實現企業發展建設目標的重要責任和使命。與時俱進地做好建筑企業的群眾工作,想群眾所想,為群眾辦實事、辦大事,解決新時期出現的一系列群眾工作中的新問題,既是新時期建筑企業經營管理者的應有之責,也是重要的考驗。
關鍵詞:群眾工作;思考;實踐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持續、穩健增長,整體的社會階層開始逐漸轉型,并出現差異化和多元化。由于建筑企業改革深化程度較低,仍處于勞動密集型和機械化生產程度較低,流動,分散,工作環境艱苦,各種信息溝通更新緩慢,萌芽狀態的問題不易及時發現,由此帶來了群眾工作的滯后性,產生了諸多不適應新時期整體發展節奏的不和諧問題。加強群眾工作的穩步推進,增進群眾感情,密切黨群關系,從而維護群眾的根本利益,是目前新時期建筑企業群眾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切實落實習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具體體現。
一、建筑企業群眾工作的主旨內涵和基本方針
企業群眾工作是在堅持我黨的全心全意依靠職工群眾辦企業的根本方針、政策的前提下,組織、動員、教育和服務職工群眾,凝心聚力、干群結合,共同推進企業和諧持續發展,并秉承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迅速、及時、有效地解決建筑企業群眾的自身利益問題的一整套具有思想性的黨建工作。由于建筑企業群眾工作的復雜性、重要性,我黨十八大后制定了一系列切實有效、符合我國社會經濟運行規則以及群眾根本利益的指導性方針,綜合概述起來,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關注群眾工作、強化群眾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是實現企業科學、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職工群眾是企業的主人,是企業發展最終的受益者。企業要想在復雜多變的經濟環境中立于不敗之地,就要時刻關注群眾工作,依靠群眾。激發群眾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和主人翁意識,發揮廣大群眾的創造性,我們才能保持和發揚企業的優勢和核心競爭力。
其次,增進群眾感情是密切干群、黨群關系的迫切需要,是為企業穩定、發展打下牢固群眾基礎的必然之路。唯有真情待民、真心為民,事事想群眾所想,職工群眾方能將其當貼心人,才能形成有凝聚力的干群、黨群關系,為企業打下牢固的群眾基礎。
第三,做好群眾工作,維護群眾利益是履行以人為本的應有之義。黨中央多次反復強調,“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所以,我們企業應樹立群眾至上,最大限度的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職工群眾的根本利益,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以人為本。
二、新時期建筑企業群眾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職工利益矛盾復雜多樣化
隨著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化,企業內部各種利益團體矛盾復雜多樣,企業形成了股東、企業、職工三方利益。在企業發展中,有共性又有矛盾,他們一方面有共同的利益追求,另一方面又有各自不同的具體利益和具體實現形式。三方利益相互糾纏,使企業內部矛盾不斷顯現。如企業“股東”與職工群眾之間的利益沖突、企業實際管理者與職工群眾的利益沖突、職工群眾之間的競爭與利益沖突等等。
(二)領導干部的群眾意識弱化
部分企業領導干部群眾觀念弱化,不愿做深入細致的群眾工作,有的干部群眾工作的能力欠缺,不會做群眾工作。現在部分領導干部只注重企業股東、丟掉了群眾為先的優良作風,不能和職工群眾打成一片,榮辱與共,浮夸,飄在上面的傾向性不斷發生,開始嚴重。他們不愿深入基層實地考察了解職工群眾的所思所想,在職工群眾中威信降低,說話不靈,辦事不力。甚至有的個別領導愛搞花架子、形象工程,勞民傷財。部分年輕領導缺乏做群眾工作的基本經驗,理論水平較弱,政策理解宣傳能力較弱,把群眾工作等同與企業管理,不能深入了解群眾所思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只會粗暴的訓斥和處罰,缺乏心理疏導。
(三)建筑企業生存艱難
企業面臨的生存環境愈加嚴峻,由于生存環境的艱難,領導干部為了企業的生存不得不迎合市場環境,不時發生相互攀比,車越來越好,辦公場所越裝修檔次越高,職工群眾不能完全理解,損害了領導干部,或黨員領導干部在職工群眾中的威信和形象。一方面建筑企業是社會重要經濟支柱,是完全競爭性行業魚龍混雜,不時發生重大事故“牽一發而動全身”影響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企業領導干部在職工群眾中的威信和形象。另一方面企業由千千萬萬職工組成,企業不僅承擔著發展的重任,在一定程度上還承擔著社會公益職能。職工群眾對領導干部期望值較高,希望有活干,有錢掙,待遇平等,一視同仁。但客觀環境和現實難以實現,職工群眾有意見等等。
(四)企業制度落后,削弱了群眾工作的積極性
一方面企業職工群眾工作的制度仍停留在過去傳統的“管、治、堵”思路,出了問題才去解決,未落實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要求。有時甚至釀成大禍才去進行補救,制度陳舊挫傷了職工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另一方面激勵職工群眾創新體制不夠,缺乏有效的獎勵機制或獎勵機制落實不到位。這些都嚴重削弱了領導干部在職工群眾中的工作能動性和效果。
三、新時期建筑企業群眾工作存在的問題可行性解決途徑
隨著企業改革的進一步深入,面對復雜的企業群眾工作及企業群眾工作現狀,我們須積極開動腦筋、開拓創新思路和方法,不斷改進企業群眾工作的方法和策略,從源頭上入手,增強群眾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群眾工作的工作水平,達到群眾滿意、基層領導舒心、黨組織放心的要求。
第一,加強對職工群眾的思想疏導。要協調好干群、黨群關系,把握工作重點,重點解決職工群眾利益在復雜情況下的主要矛盾。努力把黨的方針、政策傳達到每一位職工群眾,共同做好解釋疑惑工作,幫助職工群眾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職工群眾主人翁的意識,把思想統一到共同推進企業的
健康、可持續發展上去。協調好股東、經營者、管理者、職工群眾的關系,妥善處理各種利益群體的關系,引導職工群眾以正確的心態對待問題,一切以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為重。
第二,抓好企業廉政風險防控。要健全完善企業廉政建設的有效防控機制,企業各級領導班子必須廉潔自律、克己內省,堅決同違法腐敗現象作斗爭,保持黨員干部的廉潔性,維護好黨員干部形象。要抓好反腐倡廉工作,把反腐倡廉工作放在群眾工作的首位。嚴格要求各級領導干部,自我省查,樹立清正廉潔、做事公正、為民謀利的形象。完善交流平臺,拓寬工作渠道,鼓勵職工群眾對貪污腐敗人員的舉報與舉證。堅決同貪污腐敗行為作斗爭,狠抓落實不放松。
第三,建立群眾工作的長效機制。要深化企業改革,建立健全、有效、可行的管理、獎懲體制,形成長期有效的可操作性的制度。要轉變傳統的“管、治、堵”的管理思路,做到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杜絕重大安全事故的發生,保證職工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建立職工群眾創新激勵機制,狠抓落實,保證職工群眾務實、創新、進取的工作積極性。
第四,解決職工群眾內在的合法合理需求。維護好職工群眾的切身利益,時刻關注他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突出解決企業中困難職工的生活難題。關注離退休老同志、孤寡老職工、多人口家庭等,加大對該類職工的幫扶和關心。幫助他們順利度過難關。
四、結束語
群眾工作是一項經常性工作,基于新時期的變化,需要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地建立健全新的工作制度,從而形成長效機制。要建立服務群眾的長效機制,充分發揮企業黨組織和各級領導干部在服務群眾中的帶頭和推動作用,深入群眾,傾聽群眾呼聲,解決群眾困難。我們要時刻牢記群眾工作無小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做好企業的群眾工作,保證企業的健康、良性、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艷嵐,崔新光.新時期企業群眾工作的思考與實踐[J].經營管理者,2012(03).
[2]鄭建華.做好新時期國有企業群眾工作的思考[J].科技與企業,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