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采用實驗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文獻資料法等多種研究方法,將多元智能理論應用到高校體育課教學中進行實踐性教學實驗研究,并檢驗其應用效果,得出結果:在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的高校體育教學,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身體運動智能、空間智能、語言智能、人際智能以及自我認識智能等多種智能。
[關鍵詞] 多元智能理論; 高校體育教學; 應用研究
“多元智能理論”是美國加德納博士于1983年提出的,他認為每個人都具有數理邏輯智能、語言智能、身體運動智能、空間智能、音樂智能、自我認識智能、人際交往智能、自然觀察智能等八種多元智能。每一個人的這八種智能都不盡相同,一般情況下,只要通過恰當的外界刺激和個體自身的努力,每一個人自身的這八種智能中的任何一種智力都能得到發展和加強。我國傳統的高校體育教學過于注重培養學生的身體運動智能,忽視了對學生的人際智能、語言智能和自我認知智能等多種智能進行培養訓練,使得學生的這些智能得不到很好的發展,難以充分展現他們各自的智能優勢,這將減少學生在學習上獲得成功的體驗,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實驗性地將多元智能理論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去,并檢驗其應用效果,必定能順應學生對新世紀高等教育的需求和滿足我國推廣素質教育的需要。
一、實驗設計
1.實驗目的:通過實驗對比,了解多元智能教學模式與傳統體育教學模式分別對學生的身體運動智能、空間智能、語言智能、自我認識智能、人際交往智能、數理邏輯智能、音樂智能、自然觀察智能等智能所產生的影響,探討多元智能教學模式應用于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效果。
2.實驗對象:從吉首大學大二軟式排球選項班中隨機抽取4個班進行實驗前測,根據前測結果,兩個研究對象在前測情況基本相一致的兩個班級中產生,再在這兩個班級中隨機確定一個班為實驗班,另一個班則作為對照班。
3.實驗時間:選定在2015年3月-2015年6月期間,為期10周,共計20課時。
4.實驗準備: 在充分了解我校體育課程設計要求的基礎上,結合高校學生的身心條件特征,設計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
5. 實驗前測: 為了確保實驗前多元智能各維度在實驗組和對照組中均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在實驗前,運用美國肯塔基州教育局編制的《多元智能測量自我問卷》分別對參與實驗的學生進行多元智能實驗前測。
6.實驗過程: 在吉首大學的大學體育課教學中,選取各40人的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軟式排球教學實驗,在實驗組和對照組之間,確保實驗期間的教學內容相同、考核內容相同,但實驗組采用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的軟式排球教學設計,對照組則采用傳統軟式排球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7.實驗后測: 為期10周的教學實驗后,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學生再次進行多元智能測量。
8.實驗控制:
(1)由于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多元智能發展水平有較大的不同,根據多元智能理論測試的要求,參與測試的學生年齡差不得超過5歲,因此,我們將參與實驗的學生年齡段控制在17—21歲之間。
(2)采用單盲測驗的方式,即不讓參與實驗的學生知曉正在對他們進行實驗,以避免“霍桑效應”的出現。
(3)保證實驗組和對照組在實驗期間的教學時數相同、教學內容相同、教學進度基本一致、上課的場地器材等條件相同。
9.數據統計方法:對實驗數據運用 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1.對照組實驗前后各測試指標的組內比較
可以看出,對照組實驗后的身體運動智能和空間智能的P值均小于 0.05,這表明對照組的身體運動智能和空間智能顯著優于實驗前,這是由于軟式排球運動項目可以有效地促進練習者身體運動智能和空間智能的提高,通過教師合理的傳統軟式排球教學,學生通過一定時間周期內的認真練習,可以較好地發展其身體運動能力和空間智能;而對照組多元智能的語言智能、人際交往智能、音樂智能、自我認識智能、自然認知智能、數理邏輯智能等其它指標的P值均大于 0.05, 這表明在實驗后均沒有出現顯著提高,可見傳統的軟式排球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多元智能培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 實驗組實驗前后各測試指標的組內比較
可以看出,實驗組實驗后的語言智能、身體運動智能、空間智能、人際交往智能以及自我認識智能的P值均小于0.05,說明這些智能提高具有顯著性;而音樂智能、自然認知智能和數理邏輯智能三個維度實驗后的數據的P值均大于0.05,這說明這些智能雖有提高,但不具顯著性。由此可見,在高校軟式排球教學中引入多元智能理論,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不同智能水平的發展,但是這種促進并不具有全面性,即一個教學周期內較難以完全提高學生各層面的智能水平。
三、結語
多元智能理論提倡評價學生能力不能單從某一方面進行,更不能因某一維度的智能優劣就此評價學生能否成功,而應該全面、多維地評價學生。雖然將多元智能理論引入高校體育教學中,短時間難以全面提高學生各維度的智能水平,但傳統高校體育教學對學生運動技能過分注重,影響了各多元智能水平的協調發展;在多元智能理論的指導下,高校體育教學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身體運動智能、空間智能、語言智能、人際智能以及自我認識智能。高校體育教師作為體育課堂的組織者,應將多元智能理論引入體育課教學中,以發展的眼光和全面的視角去看待學生,啟發學生去發掘其智能的優勢。
參考文獻:
[1]周松青,劉兵,胡建忠等.多元智能理論在高校體育專業術科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以排球專修課教學為例[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4,12:88-92.
[2]毛莉.多元智能理論在湖南省普通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12,3.
[3]夏宇,劉陽.多元智能理論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8,12:128-131.
[4]毛丹丹.多元智能理論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長沙大學學報,2013,9:152-154.
[5]張海.基于多元智能理論視野下的高校體育教學[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12:77-79.
[6]蘇娟.多元智能理論與體育課程開發的教學實驗[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7,6:80-84.
作者簡介:黃文輝(1968-),女,湖南雙峰人,吉首大學體育科學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民族傳統體育、學校體育。
基金項目:吉首大學教改課題(課題號:2014JSUJGB25)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