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飛
做芳草明師,要在“三學、三教、三課”上下功夫。
1.三學,即學生、學習、學科
關于學生。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我們要真正靜下心來了解學生,知道他們的性格特點、認知方式,知道他們的想法與需求,順勢而為。
關于學習。“學會如何學習從來沒有像今天這么重要。”要想解決好如何學習這個問題,明確學習的基本要素非常重要:知識是基礎,好奇心是內驅力,學習環境和新的學習方法是最重要的支持條件,合作是保障,思維、表達和實踐是學會學習的重要標志,成績是結果,當然這個結果不僅僅指分數。
關于學科。在“跨學科”“超學科”進入我們視野并廣受稱道的情況下,我們一定不要忽視對學科課程的研究。在當下以及今后可預見的時間內,學生的學習水平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各學科學習。教師要在學科知識體系建構、學科素養提升、學科與生活等方面著力,努力給學生提供一個完整的學科學習生活。
2.三教,即教育、教師、教學
關于教育。教育要源于生活、表達生活,且要回歸生活,這應成為我們對教育的基本認識,并實實在在用于實踐。《反思教育》一文提出“重新解讀和保護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學會共存,這應是學生真實的生活,不要把教育窄化。
關于教師。沒有高水平的教師,就沒有高質量的教育。教師工作本身復雜而辛苦,我們必須讓這復雜和辛苦更有價值。少一些形式主義,多一些實實在在,研究真問題,不要無病呻吟。“重復啊重復,不在重復中升華,就在重復中消亡。”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是教師工作的寫照,但我們要讓教師在重復中升華。
關于教學。講授法、問答法是最基本、最常見、最重要的方法,不要因為其缺點顯而易見就簡單予以否定。當然,我們更要重視國際化、信息化背景下主題教學、STEM教育等先進理念的研究,學習環境和新的學習方法的探索和實踐……傳統與現代并重,中與西兼容,應該成為我們秉持的觀點。
3.三課,即課程、課堂、課業
關于課程。我們以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為基本路徑,實現由校本課程向本校課程的轉變。同時,我們特別關注教師對課程的研究,讓教師們主動參與進來,引導教師認真學習、研究、實踐課程標準,促使教師成為課程的領導者。
關于課堂。改革最終要發生在課堂上,這是共識。一個好的課堂要突出四個特點:每一節課都是帶班育人課、每一節課都是思維發展課、每一節課都是語言運用課、每一節課都是綜合實踐課。
關于課業。我們提出“基礎性作業少而精、拓展性作業巧而活”。在基礎與拓展兩方面,我們要找到一個恰到好處的適度點,并在適度點上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