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娜
如何使語文教學生活化,開放語文教學,突破課堂教學空間,讓生活走進語文課程教學,是當前語文教學的重要論題之一。《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基本理念”部分也強調了語文學習的生活性,擴大學語文和用語文的時空界限,使學生利用課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廣泛運用,也就是說生活化的語文教學就是今后語文教學的一條比較好的路徑。
一、捕捉語文教學中的精彩素材,使語文教學情境化
語文是一門得天獨厚的課程,因為它本身提供了許多貼近學生生活的事件,教師可以從充分利用生活與語文的關系入手,讓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比如,我在教學魯迅所寫的《閏土》一節(jié)時,讓學生從網上廣泛搜集有關魯迅和閏土少年時候的圖片、視頻和文字資料,分組進行“角色扮演”,并準備好簡易的相關道具,通過“角色扮演”,每個小組都活靈活現地表現出了少年閏土和中年閏土的區(qū)別:少年的閏土非常勇敢、可愛活潑、自信,是魯迅少年時候心目中的“小英雄”,而中年的閏土,表現出來的是怯懦、自卑、生活窘迫,表現出了一種愚昧,少年時的英雄形象已經蕩然無存,讓魯迅感到很失望。通過情境化教學,學生對魯迅的寫作背景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二、引導學生建立自己的微博,為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創(chuàng)造條件
比如拿起手機發(fā)幾個短信,在騰訊和新浪微博上發(fā)表自己的文章等等,都要運用到豐富的語言文字。網絡時代瞬息萬變,信息傳播已經進入到微傳播時代,微博正以其不可思議的速度大范圍蔓延,并對人們的生活造成了不容忽視的影響。它追求的是內心的傾訴、自由的表達、真情的流露,它是即時分享交流信息的平臺,就如空氣一般自然地滲入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中學生也不無例外地受到了影響,特別是對于作文教學,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利用微博發(fā)布了很多古今名篇,讓學生利用課余和晚上的時候點擊閱讀,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同時鼓勵學生自己寫自己的微博,豐富自己的閱讀量,為寫作積累素材,一方面加強了師生的溝通,另一方面,也便于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這種直白、率真的表達方式,能夠真實地呈現自己,很受學生歡迎。
三、利用電影及電視材料,擴大學生的閱讀量,以加深對課文人物形象的理解,為學生的寫作助力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閱讀有這樣的闡述:“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教師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情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中國的四大名著中,《紅樓夢》中的人物形象描寫比較復雜多樣,正好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生活中的“多面人生”,比如卑躬屈膝的丫環(huán)襲人,反抗意識強烈的晴雯,林黛玉的癡情和多愁善感,賈寶玉的固執(zhí)與懦弱,劉姥姥的善良與平和,陰險算計的王熙鳳,好色貪婪的賈赦賈璉等等,曹雪芹筆下的人物形象可以用來分析課文,同時也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通過影視資料能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陶冶學生的情操,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應該在青少年中倡導“關掉游戲,看西游、三國和水滸”,使學生養(yǎng)成熱愛古典名著,細細品味古典名著的好習慣。
四、關注社會熱點和焦點問題,使語文教學搭上時代的順
風車
近幾年的語文作文題目,以及材料分析題,加大了對當今社會熱點問題的關注度,比如今年的兩會出現了很多的熱點問題:比如高房價如何調控、手機的漫游費應不應該去掉、霧霾天如何治理、放開二胎政策對經濟和社會的影響等等,這些社會熱點問題學生平時用得較少,很多學生甚至對社會熱點問題不聞不問,這些都對語文學習有影響,對此,我經常引導學生共同收集時事熱點,互相討論、點評社會熱點,引導學生積極關注社會動態(tài),做一名與時代接軌的學生。
五、注重學科之間的聯系和整合,拓寬語文教學資源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應用領域,注意跨學科的學習,使學習在不同內容和方法中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語文與其他學科之間存在非常密切的聯系。比如,學習《太空一日》時,可以廣泛地引入太空的地理圖片,浩瀚的太空,從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是一個藍色的星球,同時引入經緯度的知識來幫助理解課程也是非常重要的,這說明,語文教學需要各學科的融合,很多課文所描述的都是生活中的很多場景。
總之,要想實現初中語文教學生活化,必須遵循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將語文教學活動置于現實的生活情境中,盡可能多地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素材及資料,將學生的語文學習與生活經歷聯系起來,使他們主動參與課堂活動,避免語文教學脫離生活實際的現象,把教材內容與生活實際有機結合,使學生體會到語文就在身邊,從而使學生領悟到語文的魅力,讓語文課堂煥發(fā)新的
活力。
參考文獻:
[1]張雪格.讓語文課堂教學充滿“生活味”[J].學周刊,2015(20).
[2]黃力平.初中語文閱讀方法新探[J].學周刊,2015(9).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