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江亭
摘 要:初中語文是中學生在初中階段學習的重點課程,同時初中語文學科也是學生進行其他學科學習的基礎。從新課改的教育教學目標來看,這一基礎學科發揮的作用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語言文字知識,更應該在學習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語文知識與能力,讓學生在感受學習過程與學習方法中提升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以及提升對祖國文字的熱愛之前,并樹立正確的與語文相關的情感觀與價值觀。結合新課改對初中語文教學目標的設定,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進行進一步探索。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策略探索
一、新課改對初中語文教學的發展要求
新課改將義務教育教學目標設定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從這三維目標的設定來看,廣大初中語文教師就繼續對自己的傳統教學思路與教學方法進行調整。在新課改指引下,教師不僅應該在課堂中引導學生掌握語言知識,提升語文相關能力,還應該在課堂教學的環節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中,對語文學習產生自己的感悟,并逐步形成相應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
二、新課改指引下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策略分析
針對上述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的發展要求,筆者認為要想使初中語文教學朝著這一方向發展,教師教學思路與教學方法的調整勢在必行。
1.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在傳統初中語文課堂中,學生是被教師“牽著鼻子走”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把教學重點設定為學生應該學會什么,而非學生想要學習什么。以至于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和在語文學習方面的自主學習能力明顯不足,而這是違背新課改教學目標要求的,更是違背初中生語文學習需求的。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的主觀感受,引導學生在課堂交流與互動中實現學習的自主性。
例如,在講解《斑羚飛渡》時,當學生已經在教師的引導下明確本文的主要內容之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思維發散,讓學生談談他對斑羚為了后代延續而犧牲自己生命的看法,以及對人類行為的看法等等。為了能夠讓學生在對該話題進行想法的充分交換,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討,并由每小組派出一名代表,代表本小組發表自己的看法。在傳統課堂中教師會采取直接提問的方式進行,并沒有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和討論時間,這難免會對學生的思維產生禁錮,而在小組討論基礎上進行想法的傾訴,學生就能將自己很多奇妙的想法表達出來:如老斑羚很偉大,但是對它們自己卻并不公平;如果沒有人類的追捕,斑羚也不用面對這樣的選擇;如果我的那些小斑羚,看到自己的長輩因我而死我會感到愧疚……
2.注重情感教育力量,拉近師生之間距離
初中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最大的不同點在于語文學科從學科屬性來說根據有情感性,而這也是很多初中語文教師還擔任著班主任工作的一個重要原因。而語言教學在很大程度上來說也是情感的教育。因此,要想使學生在課堂中能夠較好地與教師配合,較好地接受教師的教學引導,教師在課上課下就都應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充分發揮情感教育的力量。處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在情感方面較為敏感而脆弱,如果教師能夠通過與學生建立情感,贏得學生的信任,不僅可以有效提升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而對于師生情感的提升,以文章為切入點進行情感的互動就是一個極好的辦法。
我們依舊以《斑羚飛渡》為例,當學生感慨老斑羚的行為時,教師就可以借此進行情感的引導“實際上對于我們人類來說也是這樣,如果必須做出犧牲,你的父母、你的老師都會沖在前面,寧可犧牲自我也會保護著你們,畢竟你們的健康成長才是我們的心愿”。教師將自己的位置同學生父母的位置放在一起,就能夠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對學生的情誼。
3.靈活運用教學手段,創設良好語文情景
除了從提升學生學習自主性與語文教育情感性以外,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還應該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通過現代信息技術為語文課堂教學渲染氣氛,設置特定場景,使學生能夠在情景感受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對所學內容產生感悟。
例如,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背影》朱自清,這一名篇是在用樸實無華的語言去表達父親對作者深沉的愛,而由于大家文筆深厚,語言內斂,很多時候依靠學生自身能力是無法敏銳感受到的,這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來播放感人的畫面以及深情的音樂,讓學生在這樣的情感基調中較好地把握文章的思想意圖。
在新課改的指引下,廣大語文教師應該在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同時通過情感教育拉近師生距離,而通過恰當的情景設置來提升學生對文章內容的感悟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學策略之一!
參考文獻:
[1]王虹.淺析新課標背景下初中語文高校課堂的構建[J].才智,2012(35).
[2]李玉蘭.試論新課改下如何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魅力中國,2009(34).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