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榮
美國教育家布盧姆將思維過程具體化為六個方面,包括記憶、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價。前三項通常被稱為低階思維,后三項通常被稱為高階思維。之后,高階思維又被修訂為分析、評價和創造。高階思維教學,就是把分析、評價、創造設定為教學目標,以培養學生反思、提問、求解、批判、決策等能力為目的的課堂教學。
1.重視教學內容的整合與重構
高階思維教學要求突破陳舊落后的模式化解讀,消除教師和教材對課程教學的絕對控制,強調學生主動地、經常地參與思維實踐,發展思維能力。
學校在課程改革中研究推進“穿越學科間邊界的綜合課程”,將各學科內容進行整合,形成一門全新的綜合課程,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各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主要采用的是主題教學模式,各學科教師圍繞同一主題共同設計教學單元,主題通常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概括性。例如,以“銘記”為主題的綜合課程,圍繞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的基地資源,結合品德與社會、音樂、美術、語文、數學五個學科的內容,開發并實施了跨學科的主題學習。各學科教師走進抗日戰爭紀念館,共同設計主題課程;學生通過觀看微課激發興趣,結成不同的研究小組,制定研究方案;學生走進抗日戰爭紀念館,通過實地參觀、觀察分析、調查采訪等方式解決問題,設計本組的展示活動方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綜合運用了多個學科的知識與方法,質疑、分析、比較、概括、創造等思維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2.重視問題的設計與生成
高階思維教學需要教師提出開放性的、挑戰性的、沒有現成答案的、具有穿透力的、需要學生運用聰明才智才能夠回答的問題;強調學生有問題意識,能夠針對文本,描述、解釋、推測、提出問題,做出判斷,善于在反思中生成問題,并進行探究批判,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3.重視教學評估
重視管理者對教師課堂評價的導向作用。在評價教師課堂時,要觀察教學主體從教師到學生是否恰當轉換;教學重心從關注知識傳遞到關注學習過程、思維培養是否恰當轉換;教學內容以開放性問題替代封閉性的課堂是否恰當重構,是停留在學習相關科目,還是通過科目進行學習。
重視教師對學生評價的激勵作用。高階思維教學不是簡單地評價對與錯,而是更關注學生的態度、價值觀的形成,關注學生掌握教學產物的過程,強調學生自覺積極地進行深入思考。
重視學校附加值評價的公平價值。學校的附加值體現在學生身上,要立足于學生各種素養的提升、學習態度的改變,特別是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質與狀態。附加值評價充分體現了全面評價、過程評價,使高階思維不容易被分數衡量,重視對于學生終身發展至關重要的指標,引導評價者基于師生實際進行評價。
編輯 _ 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