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慧芳
除了從字義上區分書面語和口語的讀音,還應該關注這個字在詞語當中的生活化程度。口語詞匯的生活化程度明顯高于書面語詞匯。當現代漢語語音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復雜的原因之一就是存在書面語和口語的區分。書面語和口語構成了語言的不同存在形式。我們都知道,用文字記錄下來的語言叫書面語,口語指的是日常口頭應用語。但是當書面語和口語讀音有差別的漢字以書面的形式出現的時候,應該怎樣準確判斷它的讀音,就成了一個難題。
一般來說,我們常采用“以義辨音”的方法來區分讀音,因為漢字是義音文字。但是對于書面語和口語讀音有差別的漢字,僅從字義上區分往往不具備可操作性,有些多音字在口語讀音中的注解就是“義同”,另外一些雖然在不同讀音中各有解釋,但釋義交錯復雜,也難以作為判斷讀音的依據。比如,對于在書面語和口語中有不同讀音的“薄”字(書面語中讀作“bó”,口語中讀作“báo”),《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對“?。╞áo)”的解釋是:“①扁平物上下兩面的距離?。ǜ裣鄬Γ鍇~被|~片|這種紙很~。
②(感情)冷淡;不深:待他的情分不~。③(味道)不濃;淡:酒味很~。④(土地)不肥沃:這兒地~,產量不高。⑤(家產)少,不富有:家底兒~?!毕旅媪信e的詞條有【薄餅】【薄脆】。而對于“薄”(bó)的解釋是:①?。╞áo)~霧|如履~冰。②輕微,少:~技|廣種~收。③不強健,不壯實:~弱|單~。④不厚道,不莊重:~待|刻~|輕~。⑤(土地)不肥沃:~地|~田。⑥(味道)不濃,淡:~酒。⑦看不起;輕視;慢待:菲~|鄙~|厚今~古。⑧姓。結合釋義,“薄”在讀“báo”和讀“bó”的時候都有“(土地)不肥沃”“(味道)不濃;淡”等意思,而且每個讀音下的義項較多,如果要準確識記并清晰地辨別,存在很大困難,遇到“薄霧”“薄酒”到底該怎么讀,還是常常容易混淆。所以要想僅從字義上區分清楚口語和書面語的不同讀音是不太現實的。
書面語和口語的讀音的差異,僅僅從字義角度區分,有時并不能準確地辯別,因此我們提出一種新的辨別方法:關注這個字在詞語當中的生活化程度。就拿“薄”這個多音字來說,“薄餅”“薄被”“小薄冊子”這些詞當中顯然都要讀作口語讀音“báo”,因為吃的“餅”,蓋的“被”,用的“冊子”都是極其生活化的詞匯,是物質層面的、是具象的,自然使用的是口語讀音。而在“輕薄”“菲薄”“薄弱”等詞語中則都要讀作書面語讀音“bó”了,因為這些詞語距離物質生活比較遙遠,更接近精神文化層面,換言之,這些詞語的生活化程度比較低。這種結論最典型地體現在“酒味很?。╞áo)”和“?。╞ó)酒”上,為什么同樣表示“(味道)不濃;淡”的意思,在“酒味很薄”中要讀作“báo”,而到了“薄酒”當中就得讀“bó”了呢?這是因為“酒味很薄”僅僅強調酒的“味道”,此時的酒仍然停留在物質的層面,不過是生活中的一種飲料罷了;而“薄酒”除了“味淡的酒”這個含義之外,還解釋為“常用作待客時的謙辭”,這就有了文化層面的含義了,所以在讀音上自然要采用書面語的讀音。推而廣之,“削梨”“削鉛筆”“刀削面”等具象的生活化的詞匯中就要讀口語“xiāo”,而“剝削”“削減”“日削月割”這些抽象的精神層面的詞匯則要讀作書面語讀音“xuē”;“落”在“落枕”“落色”等生活化程度高的詞語中讀作口語“lào”,而在“落差”“著落”等詞語中則讀作書面語“luó”;“殼”在“花生殼”“瓜子殼”等生活化詞語中讀作“ké”,而在“地殼”“軀殼”等詞語中讀作“qiào”等。
當然,有時我們還可以憑借構詞方法來判斷書面語和口語的讀音。一般來說,口語大多獨立成詞或者用于口語性的合成詞,而書面語則多用于合成詞和成語。像“這酒味道很薄(báo)”“他待你可不薄”都是典型單獨成詞的口語,而“薄酒”“薄情”這些雙音節詞就該讀作書面語讀音了。
雖然作為高考考點,識記現代漢語常見字字音的要求已經取消,很多省份在高考中不再考查現代漢語的字音,但是這并不意味著讀準現代漢語的字音不重要。事實上,屬于表意文字系統,但是不是單純的表意文字,漢字基本上都是意音文字。準確認讀現代漢語字音對理解字義有不可忽視的意義,另外,讀準漢字在古詩詞中的讀音也是體會語言的韻律美的重要途徑,比如李清照的名句“薄霧濃云愁永晝”中的“薄”讀作“báo”和讀作“bó”的情韻是截然不同的。漢字語音雖然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尤其是有些多音字的辨析,但也不是完全沒有規律可循。廣泛積累,分門別類,探究規律不失為準確判斷多音字的讀音的有效方法。
參考文獻: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Z].6版.商務印書館,2012-06.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