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波
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學過渡語設計,教師需要針對多種制約因素對其進行教學考量。在實在、樸實、真誠、趣味、靈動等方面展開設計,使其成為課堂教學“輕騎兵”,為課堂教學順利展開提供幫助。過渡語的表象是總結、過渡,實質是啟動、啟迪、引導,只有正確地設計方向,才能發揮過渡語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過渡語;主動力
課堂教學執行過程中,教師需要利用過渡語進行教學銜接,如何設計價值更高的過渡語,為課堂教學帶來有力幫助,成功調動課堂積極因素,這是教師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結合教材學習內容、針對學生思維實際、依據教學環節轉換展開過渡語設計,可以增加過渡語的承接性、啟迪性和整合性,體現過渡語自然銜接有效發動的作用。
一、結合學習內容,展開承接性過渡語設計
1.承上過渡運用
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時,教師要展示學習內容、講解重點、突破難點,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一些過渡情節。教師課前備課時,往往忽視過渡語的設計,大多要靠臨場發揮,這對經驗豐富的老教師也許沒有太多挑戰,但對青年教師來說就要棘手一些。如何過渡呢?教師需要進行多方面考慮。首先要注意銜接問題,教學內容有系統性,教師操作也有程序性,不能讓學生產生生硬感,這就需要教師對過渡語展開整合性設計。其次是注意過渡語言的自然性,承上啟下是過渡語的基本特征,學會總結,觀照的是承上,過渡語需要簡潔明了,給學生留下清晰印象。
2.啟下過渡運用
承上啟下式過渡有側重點,如果啟下是重點,教師需要注意學生思維轉換落腳點,針對性給出啟迪性過渡語設計,可以幫助學生順利進入下面的學習。學習內容具有系統性,教師展開教學時,需要為學生提供完整的學習機會,承接性過渡的發動作用顯得至關重要。如何讓學生深入學習內容展開感知體驗,教師過渡語設計成為重要掣肘因素,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關注。
《心中要有桿“秤”》新課導入時,教師給出過渡語:提到公平,我們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桿秤,你們是如何理解公平的呢?學生一聽頓時有了熱議興趣。有學生說:“公平是人人都享受同樣的待遇,包括生活環境、教育機會、社會保障條件。”也有學生說:“社會上只有相對公平,如受教育機會,農村和大城市就不一樣,這樣是不是不公平呢?同樣是社會公民,為什么會出現社會待遇不公平現象呢?所以公平沒有絕對性,只有相對性。”教師繼續引導學生閱讀課例,展開公平話題大討論。課堂教學順利展開,師生互動
和諧。
教師利用公平話題引發熱議,雖然只有一個問題設計,卻引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并紛紛發表自己的觀點。不管學生給出的觀點是不是正確,教學發動已經成功實現,課堂學習研究氣氛濃烈,其學習效果當然很好。教師過渡語結合教學學習內容,贏得了教學主動權。
二、針對學生思維,進行啟迪性過渡語設計
1.問題激發過渡
學生是學習主體,針對學生的學習思維展開過渡語設計,不僅能夠成功激活學生的學習熱情,還可以培養學生樂于參與、勤于思考的學習習慣。特別是設疑性過渡語投放,可以引發學生的廣泛關注。學生都有好奇心,教師巧妙投放思考問題,學生的學習思維隨之跟進,課堂教學呈現和諧性。教師要對思考問題展開全面優化處理,以提升過渡激發效果。聯系學生思維實際展開設問,找準學生關注焦點投放,其激發作用會更為顯著。
2.情緒渲染過渡
學生有個性,其興趣點、價值觀、審美觀等方面都呈現個性化,教師要給出最適當的考量,針對學生情感展開過渡語設計,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情感力量。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利用過渡語展開激趣發動,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學生一旦進入主動學習節奏,其學習成效會更為顯著。教師生動講解、小故事展示、幽默語言投放、個性鼓勵等,都是重要發動手段,只要設計科學恰當,自然能夠給課堂教學帶來重要的助推力量。
《面對誘惑 學會說“不”》中“杜絕不良嗜好”學習時,教師先讓學生感知教材內容,然后計劃以實驗來驗證香煙的嚴重危害。教師給出這樣的過渡語:這香煙名為香煙,但它不僅不香,還有劇烈的毒性,吸煙等于慢性自殺,這樣的說法一點也不過。如果你不信,咱們可以用一個實驗進行驗證,保證你看后會感到觸目驚心。學生好奇心被激活,都專注看教師操作實驗。教師拿出一個水槽,里面有一些渾濁的水,這是浸泡香煙的水。將兩條小魚放入過濾后的香煙水中,小魚開始驚慌起來,到處亂游,很快,小魚開始出現呼吸問題,兩分鐘時間不到,小魚上浮,很明顯,小魚中毒了。學生看到這個現狀,都特別受觸動。
很顯然,教師過渡語設計是比較有煽情意味的。學生在事實面前,也不得不重視這種不良嗜好給人們帶來的危害。畢竟學生身邊人,甚至是親人有這樣的嗜好。學生當然會非常關注,因為實驗結果太驚人,學生自然留下深刻印象,學習認知順利建立。
三、依據教學環節,實施整合性過渡語設計
1.場景轉換設計
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由諸多環節構成,教師在教學環節轉換時需要進行過渡設計。在具體操作時,教師應該有多種預設才能應對自如。教學環節轉換是最平常的教學現象,教師一般不會給出專門的教案設計,但這不代表教師沒有預設。為了使轉換自如,教師需要對教學環節展開一定的審視和評價,并以恰當的過渡語形式體現出教師的教學智慧。如果教師沒有個性設計,不管什么環節轉換,都用“下面我們學習什么內容”來過渡,學生一定會無動于衷。但如果教師這樣設計:“下面這個環節是大家期待已久的,一定能夠給同學們帶來豐富的感知。”其執行效果自然會大不
相同。
2.思維轉移設計
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環節轉換時,學生的學習思維要及時跟進,這樣教師過渡語設計的作用才能凸顯。為順利啟動學生主動學習思維,教師需要對過渡語進行全面改進和優化,以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學生參與課堂學習時,其思維呈現多元性特征,教師要做好充分的學情調查,這樣才能為過渡語設計找到最佳切入點。過渡語看似是不起眼的小環節,卻在教學中發揮不可小覷的激發作用,特別是個性化設計,可以給整個課堂帶來轟動的學習效應。
學習《多一點情趣 多一點高雅》時,教師先展示相關案例信息,讓學生展開現場調查,形成課堂多元互動。在活動結束時,教師給出教學情節轉換過渡設計:休閑不是休息,休閑也沒必要大吃大喝,休閑更不是娛樂玩耍,你對高雅式休閑是如何定位的呢?學生聽教師這樣一說,都踴躍發言,想表達自己的見解。有學生說:“休閑是一種生活態度,要體現健康指數,需要我們做出科學的規劃,讓休閑成為我們繼續前進的加油站。”也有學生說:“休閑是有高雅低俗之分的,旅游、文化學習、看電影等,都屬于積極的休閑;賭博、喝大酒、睡大覺等,都屬于消極的休閑。”從學生表現可以看出,教師過渡語運用是具有發動作用的。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交互活動,不僅活躍了課堂教學氣氛,也為學生學習成長提供了重要促進力。
課堂過渡語設計非常有必要,不僅能夠幫助教師理順教學順序、梳理教學內容,還可以成功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引發學生聯想,形成教學激發動力。過渡語不需要追求形式,更不必設計多少華麗語言,只要能夠切準課堂發展脈搏,給出最為適宜的引導和發動,自然能夠激發正能量。
參考文獻:
[1]魏愛玲.巧妙過渡 演繹精彩課堂[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1(12).
[2]邱立玲.淺談課堂教學中導語、過渡語的設計[J].中國校外教育,2015(34).
[3]陳平.談課堂過渡語的運用[J].現代技能開發,2003(3).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