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德營
摘 要:新時期的教育在新課改理念的推動下,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課程改革的推進時間還不算長,在初中地理的教學實踐,不少地方還表現得不太成熟,因而還需要廣大教師深入地探索和革新,真正拋棄傳統教學中不合理的模式或理念,使學生得到全面綜合教育而努力。
關鍵詞:實踐;地理;教學
教學的過程就是師生間交流互動的情態下,教師對學生進行綜合全面的素質教育的過程。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師的定位從教學的主導者和控制者轉為學習活動的助手和服務員,而學生則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在初中地理的教學實踐上看,新課改所提倡的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并沒有得到充分地認知和應用。新的教育理念需要教師通過教學,讓學生在得到正確引導和啟發的基礎上,自主自覺地建立使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素質,教師和學生在平等的關系下,互相學習、共同提高,并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到提升。
一、教師應不斷對教學進行反思
在新課改的推進過程中,有許多教學問題或難點需要解決和優化,因而,教師應對自身的教學進行不斷地反思,以使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及教學效果得到不斷完善和提升。
在教師對自身教學進行反思時,應重點考慮:自己是否真正做到了在教學中,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是否真正在教學目標上指向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教學的內容、過程和形式是否滿足了學生的個性需求。
在反思自身教學時,教師也應注重對初中階段學生學習的基礎性需求,認清在初中階段的教學是以基礎知識的教學為主體的觀念。在新課改理論下,教師與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地位與傳統教學理念是不同的,是否完成了角色的轉換和定位是教師需要內省的。認真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已經從教學活動的控制者,轉變為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者、學習動力的發動者和學習過程的引導者,有沒有在與學生的交往中,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個性與心理發展需求。諸如此類的內容都需要教師在教學期間不斷地進行反思和優化。
二、首要的工作是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沒有興趣,就沒有學生的主動學習,就沒有學生的自主學習,也不會有積極的自主探究,教學效率也不可能實現高效。
可知,學生的學習地理興趣將直接影響著教師和學生教與學的正常開展,對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的調動是至關重要的。初中的地理課程,內容豐富多彩,又極具人文和社會色彩,本身的趣味性特征就比較突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不是特別難。只要教師有心、用心實踐,通過采取合理的教學手段及科學的教學方法,一定能豐富學生的知識,調動他們的學習動力,活躍教學的氛圍。
如,八年級上冊“自然環境”這一單元的教學內容,包含著我國各地區地形地勢特征、氣溫、降水及氣候特征等眾多的知識點,學生本來的好奇心就愿意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再加上我國國土面積大,從南到北、從西到東,世界上各種類型的地理特征大多都能在我國找到。只要教師稍加引導,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就能高效激發,就會沉浸在對祖國河山的探索研究中。
三、努力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主動性
學生學習興趣高,并不代表著他們主動地學習地理,這是教師要認清的。主動地學習是學生在沒有教師引導和安排的情況下,學生在自覺狀態下,在強烈的愿望驅使下,開展的獨立的學習活動。
在初中地理教材中,有不少圖片資料,如風光照片、數據統計、理念示意等,這是地理課本的重要的組成部分。這些圖片資料,形象而直觀地展示出地理知識的本質,對學生深入把握地理知識是有較大作用的。但在課堂教學中,教學時間有限,教師不可能將所有的知識都一一向學生展開講解。如果教師能培養學生建立主動學習地理知識的意識,并付諸于學習行動,對學生學好地理是有極大助益的。
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知識興趣的基礎上,教師可引導學生對課本上或課本外的地理知識進行自主的探究式學習。比如,上面提到的課本中的諸多圖片。如,在“經濟與文化”這一單元中的“交通運輸網”這一課,我就安排學生通過網絡,對我國交通運輸方式進行調研,讓他們自己來找一找,課本上所圖示的交通運輸網,與我們現在生活中現實的交通運輸網有什么不同,一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二是讓學生認識到學習地理知識,有時也需要動態學習,因為我國的交通運輸建設正在飛速的發展,高速列車的技術已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隨之而來的就是交通網的飛速發展。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是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工作中必須具備的綜合素質之一。
總的來說,對初中地理教學的革新是時代對教育發展的要求,革新的過程也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出現錯誤,走些彎路,都是正常的。關鍵是教師要正確認識課程改革的重要性,通過不斷探索、實踐和反思地理教學,努力實現地理教學的高效化。
參考文獻:
[1]李蘭素.初中《地理》教學反思[J].教育教學論壇,2012(17):96-97.
[2]倪芊宏.初中地理課改教學反思[J].新課程(中學),2013(1).
編輯 范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