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梅
摘 要:教學思路是指導教學的基本思想,是教育活動開展的指南針,可以說,教學思路是教學理論的一部分,也可以認為它是教學實踐的準繩。因而其對教學起著相當重要的引領作用。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思路
在新的課程標準下,將學習活動的主體由教師讓位給學生,是其最為核心的理念。教師的教學活動為引導,學生的學習活動為主體,在教學實踐中,關注學生與教師間的關系和諧,強調主動性、合作性和探究性的學習模式,由教師的會教到學生的會學,是新課標理念在教學實踐中最直接的體現。
“教任何一門課程,最終目的都在于達到不需教”,這是教育家葉圣陶先生的點睛之言。所以,作為一名教師,必須對以往傳統的灌輸式教學理念進行徹底改革,建立新理念下的新教學思路,以盡可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從傳統應試教育體系中跳出來,走一條素質發展的求學之路。
一、先學后教的教學思路
“先教后學”還是“先學后教”,答案已經很明確了,先學后教直接對應了以學生為學習主體這個教育理念。傳統的先教后學,學生在課堂上沒有思考的時間,只有在課下作業時對知識進行消化;先學后教,學生先自主學習,教師的主要工作內容已經由完全展開式教學改為了重點點撥和引導。
引導學生先進行自主的預習,對要學習的內容進行自我消化,并在自學的過程中發現問題,一是通過自主探究解決問題,二是將問題反饋給教師,給教師開展教學提供依據。教師在教學中可根據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有針對性、有重點地開展教學活動,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作用是顯著的。先學后教與探究式學習、啟發式學習、合作式學習可以是同步進行的,其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作用可見一斑。
如,在魯迅先生的《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教學前,我先安排學生自學,學生在課前已經按教師安排對生字、段落、文章脈絡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而在課堂上,我所引導的教學主要圍繞著:“這篇文章內容的時代特征及現在的現實意義”“中國人自信力的過去、現在和將來”等內容展開了討論式學習,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平等而激烈地展開了討論甚至爭論,學生的思路被完全打開,學習的主動性和主體性得到充分體現。
二、鑒賞文學美的教學思路
對愛上文學的學生,語文課堂是他們放飛心靈的舞臺,語言文學對他們來說不是單純的語文知識,更給他們帶來了對生活的提煉和情感的洗禮,語文的學習過程就是他們與作者、與歷史、與靈魂對話的過程。語文教學的價值意義也體現在對學生心智的激蕩與潤澤上,語文的學習能使學生體驗到世界得廣博與美妙,感悟出生活得溫暖與和諧,對其心理健康的影響不可謂不大。
想辦法在語文教學中激發學生愛上文學的情感,就能使學生體驗到上面所說的語文的妙處,所以,在初中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盡量關注用文學對學生情感的觸動與熏陶。從廣義上說,無論學生怎樣理解課文的含義都是沒有錯的,語言文學本身就是飄逸的,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語文所特有的自由和靈動,應該為學生所掌握。
當我教學陸蠡的《囚綠記》這一課時,我將教學的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與學生挖掘這篇文章得“美”上了,是常春藤得美,是作者心靈得美,是文字平和與寧靜得美,到底是什么讓作者在祖國蒙受極大恥辱的時候寫出了這樣一篇唯美的篇章?學生與教師一起陶醉在這文字的幻境中。
三、合作學習的教學思路
合作學習方式也是對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式學習的直接體現。現代社會需要具備合作意識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的人才。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為學生提供一個自主探究并合作互助的平臺,盡可能地挖掘學生的潛力。
在為學生分組時,教師可依據學生個性、能力、成績等因素進行平衡,力爭小組成員間體現個體差異性,使之能形成互補,并力圖保持組與組間的綜合能力相對平等。此外,給小組成員分封角色,有組長、有發言人等,保證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通過分組合作,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以及集體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教學巴金的《〈家〉的序和跋》這一課時,我給學生留下了這樣的先學任務:較深入地了解巴金這個人,《家》是一部什么樣的著作,什么是“序”,什么是“跋”。要求按學習小組完成這個先學任務,至于小組學生怎么分工,怎么合作,我就放開讓學生自主了。結果,學生對這個任務完成得非常好,大家通過協作、共享與探究完成了自主學習。
總之,新教育理念下,初中語文教師應加強理論學習,勇于探索和優化與新時期教育需求相適應的教學思路,引領自己的教學實踐走上高效化、素質化之路,為學生體驗、感悟語言之美提升文化修養的導向服務。
參考文獻:
[1]黃衛忠.初中語文教學方法的研究[J].未來英才,2015(7):40.
[2]王婷.初中語文理論對教學實踐的指導作用[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學研究),2013(8):8.
編輯 趙 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