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蘊芝
摘 要:挫折,一般是指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障礙或干擾,個人的需求不能獲得滿足時產生的情緒狀態或行為表現。挫折對兒童的心理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于心理比較脆弱、抗挫能力較低的這種學生應該從哪幾方面加強指導呢?要做到這樣幾點:開發學生的心理能量;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訓練學生調節情緒的方法;提高學生對挫折的容忍力。
關鍵詞:小學;學生;挫折教育
在漫長的人生征途中,不可能永遠是一帆風順的,挫折和失敗幾乎是必然要發生的。
挫折對兒童的心理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從積極的角度看,它可以增強兒童認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兒童以更好的方法去滿足需求,使其心理素質不斷提高;從可能導致消極的方面看,如果兒童遭受挫折過多過大,則可能產生消極心理或反常行為。
那么,對于心理比較脆弱、抗挫能力較低的這種學生應該從哪幾方面加強指導呢?
一、開發學生的心理能量
引導學生正確對待挫折的前提是教師的積極心理態度。孩子跌倒,并沒摔傷,家長卻驚慌失措,孩子哪有不放聲哭之理?同樣的道理,教師有了積極的心理態度,才能開發學生的心理能量。當學生受挫時,教師既要給學生講清人生不是一帆風順的道理,做好應付挫折的心理準備,又要幫助學生正視在學習上、生活上所遇到的挫折,一起認真、冷靜、客觀地分析挫折的主客觀原因,找出戰勝挫折的方法。
記得我以前曾教過這樣一個學生,她從小就出類拔萃,學習各方面拔尖,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她讀五年級時,我推薦她去參加廣州市的奧林匹克數學競賽。我和她的家長對她這次參賽充滿了期望,她自己也充滿了信心。結果令人失望,她整個人都變得沮喪,學習也不帶勁了。我馬上找她談話,與她一起分析這次比賽失敗的原因。我不但不埋怨她沒有給學校爭得榮譽,反而先檢討自己,承認自己給她太大的壓力,導致她精神緊張,并向她道歉,她馬上哭了,并向我訴說她參賽前的緊張焦慮情緒。待她情緒穩定下來,我們總結失敗的原因,給她講述比賽的意義,讓她僅僅把它作為對自己某一階段的學習總結或測查,以便發現學習中的不足,不要把它作為一種榮譽、地位的獲得或喪失。通過我的開導,她終于重獲自信,并在六年級的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中獲得第一名。
二、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一般來說,每個人都有“我并不比你差”的心理需要,這就是自信心。這種自信心經過有意識地培養、提高,就可能升華為奮發向上的志向。新中國成立國以來北京大學培養出來的第一位理學博士張筑生,談起他的往事時說:“上小學時,我的作文常名列前茅,可是算術成績卻很糟糕,有一次珠算還不及格。當我走進補考的教室時,臉燒得像熟透的柿子,從那以后,我發憤而起……”這“發憤而起”,就是戰勝挫折的自信心。研究表明,有自信心的兒童比缺乏自信心的兒童更能承受挫折心理的壓力。但教師在教育中應注意學生的兩種傾向:若學生在活動中表現出信心不足或對成功不抱希望,就要引導他逐步提高學習成績或活動成功的頻率,鼓勵并激發他從成功中體驗到快樂和滿足,從而培養其自信心和成功感。
三、訓練學生調節情緒的方法
在許多情況下,學生一旦受到挫折就會產生許多沮喪、焦慮不安、精神萎靡不振等消極的情緒。教師應教會學生緩解或消除消極情緒的方法。
1.用理智調節情緒
一個人能否永遠保持清醒、冷靜的頭腦,用理智來控制、支配自己的情緒,不做情緒的奴隸,是能否正確對待挫折的一個重要標志。教師應教會學生用理智戰勝焦躁不安的情緒,用一些名人及自己崇拜的英雄來時刻暗示自己,這樣,便會減少心理上的焦慮不安,消除心中的消極情緒。
2.適當疏泄不良的情緒
挫折往往會造成情緒的壓抑和緊張,所以情緒的適當疏導和發泄具有重要意義,關鍵是能夠用一種不傷害別人、能夠被人接受的方式來進行。方式比較多,如可以在教師面前傾訴;可以在要好的伙伴面前訴說;家中更是一個比較自由發泄情感的好地方,因為家長一般都比較能夠容忍自己的孩子;低年級的學生還可以通過畫畫來發泄情緒,而高年級的學生則可以通過寫日記來宣泄自己的情感。
3.學習使自己放松
教師可教學生利用音樂、散步、舞蹈、游戲等活動使自己身心放松,忘記挫折帶來的痛苦,也可以進行體育鍛煉,因為體育鍛煉通過身體運動、內部體液調節和生理生化的改變,既可以發泄郁積在心中的痛苦,改變心情,也可以鍛煉身體,進一步抵抗外界的壓力。
四、提高學生對挫折的容忍力
在現代競爭激烈的社會,我們要特別教育學生,從容地接受挫折,一帆風順的生活固然舒適安謐,但沒有經過對生活的抗爭和不懈的奮斗,就不能深刻地體驗出生活的甜酸苦辣。貝多芬有一句名言:“卓越的人的一大優點是:在不利與艱難的遭遇里百折不撓?!苯涍^挫折的磨煉才能讓學生的意志更堅強,面對厄運會具有更多的勇氣和毅力,在人生路途中光有美好的愿望是不夠的,更需要的是具有接受和戰勝挫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