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增祥
【關鍵詞】 數學教學;復習課;效率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09—0068—01
復習課是學生對已學知識進行回顧、整理、鞏固的關鍵環節,同時也是幫助學生對各個學科進行查漏補缺的主要方式。但是當前的復習課內容通常以已學的基礎知識為主,缺乏新鮮感,再加之復習課教學方式單一,復習課的質量相對較差。特別是以公式、理論為主的數學課,提高復習效率尤為緊迫。那么,如何提高數學復習課的教學效率呢?
一、梳理知識結構,制訂復習計劃
復習課通常在期中、期末及中考考試之前,為迎接考試而進行的考前準備。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學生需要了解、掌握的知識較多,內容較雜。為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便于學生進行復習,教師應對知識進行梳理。首先,按章節、理論、公式等一定的標準進行梳理,將知識點條理化、系統化地呈現在學生面前。當然,復習課上課節奏相對較快,學生會出現跟不上教師講課節奏的情況。因此,教師還可將梳理出的知識內容打印出來,分發給學生,促使學生跟上教師的上課步伐。
為提高復習課的質量,應在課前制訂復習計劃、明確復習目的,保障復習課的順利開展。同一個班級內的學生,學習能力、學習進度有所不同,為提高復習計劃的科學性,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制訂具有層次性的復習計劃。根據學生在前一段時間內的作業、測試情況,明確學生在各個章節、內容的優勢與不足之處,在制訂復習計劃時可對學生的不足之處進行適當傾斜。
二、創新復習資料,提高復習效率
為提高復習課的質量,教師應對當前的復習教材、題目進行創新,提高學生的上課積極性。在進行選題時應對多種版本的復習資料進行比較,選擇適合本班學生的復習資料。此外,還可自行編排題目,創新復習資料。在內容方面,教師可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各個版本的復習資料精心整合、選擇,避免同一道題目、同一題型的題目重復出現;在難度方面,分為“難”、“中”、“易”三個等次。其中,易為基礎性知識,如解不等式及一元一次方程、整式乘除、因式分解等,中則為二次函數、勾股定理的應用題,難則為多種公式、理論結合的探究題、擴展題等;在題量方面,基礎性的題目約占60%,中等題目占30%,而難度較大的題目占10%。
三、指導學生選用正確的復習方法,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在復習過程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指導學生選用正確的復習法,如找出自己的薄弱知識點,并根據自己的學習習慣進行學習。可復習相關基礎理論、公式后再完成相應練習,以鞏固所學知識點,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解題方法。如,看到題目后確定解題需要的公式、定理,找出題目中的已知關鍵信息及需要求的信息,根據所給信息選用合適的公式、定理,最后求出答案;培養良好的解題習慣。如,指導學生將看到的、做過的具有新意或者難度較大的題目抄到同一本習題冊上,并分析其解題步驟、思路,在該題目的旁邊進行標記,不斷提高自己的解題能力;開展變式練習。對于同一道題可通過聯系己學公式、定理嘗試性地采用多種解題方法進行解題,擴寬自身的解題思路,不斷提高學生自身的應變能力與思維能力。
四、以學生為主體,創新復習教學手段
單一的教學手段是當前復習課的普遍情況,同時也是造成學生上課積極性低、質量低下的主要原因。此外,當前復習課普遍為教師課堂上講、學生在臺下被動聽的形式,因此學生復習過程中開小差、講話等情況較為常見。針對當前初中數學復習課單一、質量低下的現狀,筆者認為,教師必須對當前的教學手段進行創新。可組織學生分小組合作學習,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進行小組合作,讓學生對復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題組內集體解決。如組內成員解決不了,再由教師進行講解。還可以開展“小老師”教學。在復習到基礎性的內容、題目時,可由學生上臺代替教師進行講解,每個題目、內容的講解由一名學生或一個小組來完成,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同時也活躍上課的氛圍。除此之外,還可以開展激勵教學。將全班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根據學生上課回答問題的情況給予該組學生相應的分。上課之后統計一節課內每個小組的總分,給予最高分小組相應的獎勵,以提高學生上復習課的積極性。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