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愛武
摘 要:在小學教育中,品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針對小學生的言行舉止,都會產生特別大的影響。低年段品德課堂的教育,應該盡量的用生活情境創設,這樣才可以幫助小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在教育培養上,促使小學生的能力積極提升。文章就此展開討論,并提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生活情境;低年段;品德課堂;創設
從客觀的角度來分析,品德教育的難度是比較高的,尤其是當代的低年段學生,他們面對的環境和時代,都發生了較大的轉變,如果還是應用老舊的教學方法,不僅無法得到預期教學效果,還容易給學生的成績提升、能力鞏固等,都造成較大的阻礙。
一、低年段品德課堂的特點
品德教育在近幾年的發展上,得到了社會的高度關注,同時對于國家的未來人才培養,也會產生特別大的影響。從目前所掌握的情況來看,低年段的品德課堂,其特點主要是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日常的品德教育當中,必須對學生的活潑好動現象有效的控制。有些低年段小學生,在課堂上十分不安分,與教師出現了強烈的頂撞現象,同時在行為上特別極端,這就給自身的成長、將來的進步等,都造成了很大的不利影響。因此,低年段的品德課堂,必須將學生的行為、言辭做出改善,要求他們能夠與教師正確的交流,減少固有的問題。第二,在低年段的品德課堂教育當中,一定要積極的聯系生活實際。單純開展理論上的教育,并沒有辦法取得良好的效果,還容易讓學生對品德的理解出現嚴重的偏差。
二、生活情境創設的原則
(一)合理性原則
在現階段的教育當中,低年段品德課程的教學工作,展現出了一定的難度,應該充分的顧及到學生的看法和觀點,不能表現的過于超前,否則很容易在教育工作中出現嚴重的不足。建議在低年段品德課堂的生活情境創設上,要充分的遵循合理性原則。例如,在一年級下冊的品德課程當中,《我和我的小伙伴》一課的學習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將自身的小伙伴進行羅列,然后分享和小伙伴之間的一些趣事,或者是互相幫助的情況。在小學低年級學生當中,經常會結伴而行,由此建立的友誼是比較深厚的。同時,當小伙伴忘記帶鑰匙的時候,邀請小伙伴到自己的家中做作業、共享晚餐等,都是非常友好的行為,有助于幫助低年段學生更好的樹立互相幫助的思想,在個人的品德提升上也非常明顯。針對這樣的小故事進行分享以后,可以在學生當中形成較多的共鳴。
(二)有效評價原則
低年段的品德課堂當中,教師在應用生活情境創設的時候,不能總是對學生進行夸贊,在部分情況下,還是要進行正確的評價,要讓學生對某些行為有一個正確的判斷,要積極的約束自己,不能總是認為自己年齡小,做什么都能夠被原諒,這種思想是非常錯誤的內容。例如,在小學一年級思想品德課程當中,《我換牙了》一課的學習上,可以積極的引導學生對自己的換牙體驗和過程進行分享,有些小學生非常勇敢,沒有流淚,沒有纏繞父母來求安慰;有些小學生則存在父母幫助的情況,在換牙過程中展現出了一家人的和諧;有些小學生則存在強烈的“公主病”、“少爺病”,根本沒有自立的能力。教師需要對學生的行為做出正確的評價,無論是批評還是贊賞,都應該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這樣才能幫助小學生更好的認識自己,在品德的糾正上,不斷的得到更好的成果。
(三)階段性進步原則
在低年段的品德課堂當中,想要讓學生達到持續性的進步,一定要對學生做出科學的引導,不能總是讓學生按照被動學習的方法來完成。由此可見,生活情境的創設過程中,階段性進步原則,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二年級的品德課程當中,《我升入了二年級》一課的學習上,教師必須向學生提問,升入二年級代表著什么?大家都有怎樣的進步?要讓學生積極的去回憶自身之前一年的學習情況、生活情況、與父母相處的情況。升入二年級,不僅僅代表著學習內容的增加,還代表著年齡的增長,要學會承擔更多的責任,要積極的孝順父母,要與同學和諧相處,要讓自身的學業不斷的進步,這樣才能不負家庭的關愛和同學的幫助。階段性進步原則在落實的過程中,重在對學生科學的引導,一方面繼續發揮優勢,另一方面掌握好自身的劣勢,不斷的去彌補和糾正,從而減少驕傲的心理。
三、用生活情境創設靈動的低年段品德課堂
(一)利用教材素材創設情境
一般而言,低年段品德課堂的教育過程中,在于對學生的一些基礎理念更好的健全,促使他們在日常生活、學習、玩耍的過程中,都采用正確的觀點來對待,減少一些錯誤的思想、極端的行為。在生活情境的創設過程中,我們可以嘗試利用教材素材來創設,這樣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幫助小學生,對品德知識更好的理解。例如,現階段的很多小學教材,都會在課程的課后練習上,出現“想一想”、“考一考”等內容,目的是讓低年段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減少固有的不足。我們可以將這些鍛煉,與日常生活更好的聯系起來。在教育學生要文明用語的過程中,可以設定角色扮演的方法,讓學生互相之間上臺表演,在進入到別人家的時候,必須主動的問好,要積極的打招呼;不能對別人的東西隨意觸碰;要通過一些文明的語言來交流;促使學生在放學后,能夠與家長更好的交流,與小伙伴玩耍的時候,達到和諧的目標。
(二)依據生活素材創設情境
在低年段的小學生當中,他們面對的環境和過往有很大的不同,在誘惑因素方面也比較多。我們在低年段的品德課堂教育中,可嘗試依據生活素材來創設情境,由此讓學生在內心的觸動程度上不斷的提升,為日后的學習、生活等,提供更多的參考和指導。例如,低年段學生非常喜歡玩電子游戲,尤其是當代的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盛行的情況下,他們對于這些電子產品的依賴程度較高,同時展現出不愛學習的情況。針對這樣的現象,教師可以在網絡上、報紙媒體上,搜集較多的素材,然后通過班級演練的方法,讓學生了解到正確學習習慣、錯誤學習習慣所產生的后果,由此來對學生的一些不良行為做出約束。當學生在電子設備的依賴程度上較高時,很容易對自身的眼睛造成傷害,在身體的發育上也會產生駝背的現象,還浪費了大量的學習時間,給父母造成的傷心程度較高,這些都足以在生活中較多的體現,同時也會直接觸動小學生的內心,讓他們逐步的對不好的習慣做出改正,然后積極的與父母溝通,與教師交流,提高自身的行為約束能力。
(三)根據熱點話題創設情境
對于低年段的小學生而言,既往的品德課堂教育工作,都是通過一些灌輸式方法完成的,因此并沒有得到良好的師生互動效果,在具體的教學成績上,也是有待提升的。建議在今后的生活情境創設上,可以積極的聯系熱點話題來完成。低年段小學生雖然在思考能力、學習能力上有待提升,但是在好奇心方面是比較重的,他們也會去關注一些與自身相關的熱點話題。此時,教師可以將熱點話題與生活情境更好的聯合起來,讓品德課堂的教育,達到流暢、自然的效果。例如,部分低年段的小學生,出現了嚴重的挑食現象,以至于自身展現為弱不禁風的狀態,無法正常完成學業。這樣的事情在低年段的小學生身邊,是確確實實存在的,我們通過熱點話題的討論,可以充分的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然后在品德的教育上,做出良好的融合,進而幫助低年段的學生,更好的生活,按照正確的模式來前進。
(四)利用家庭素材創設生活情境
低年段的品德課堂教育中,利用生活情境來創設靈動的課堂,需要在眾多的素材上積極的把握,一方面讓學生的內心加深觸動,另一方面在個人的能力上、成績上不斷的進步,要達到多方面發展的目標。建議在今后的生活情境創設上,要積極的利用家庭素材來創設,這樣才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成果。從客觀的角度來分析,小學生是非常淘氣的,在思考的內容上非常少,有很多不好的舉動、不好的言語,都容易對家長、同學造成特別傷心的情況,童言無忌的現象必須得到糾正,不能任由惡化。例如,在低年段的品德課堂當中,《我很整潔》一課的學習當中,應該教育小學生,要獨自收拾自己的屋子,努力的學習生活技能,自己去洗衣服、洗襪子,將被子疊好,將書本規制整齊,不能總是讓家長操勞,讓自己的房間整潔以后,會得到家長的肯定,減少父母的工作量,同學在來家中做作業、玩耍的時候,也會有更好的印象。這些都非常容易創設的家庭素材,通過對比分析的方法,比較容易讓低年段的學生接受。
四、總結
本文對針對用生活情境創設靈動的低年段品德課堂展開討論,現階段的品德教育,基本上得到了較大的進步,過往的很多問題,都在采用積極的方法來解決,未出現嚴重的問題。日后,應繼續在品德課堂教育上,加強生活情境創設。
參考文獻:
[1]李倩.小學品德與生活課堂上的情境創設[J].中國校外教育,2014,08:16.
[2]王瑞玲,顏秀峰,趙樹廷.《品德與生活(社會)》創設課堂教學情境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1,34: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