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祥美
中圖分類號:D641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7)06-000-01
摘 要 社會經濟的發展,政治的進步,企業的新興發展,企業文化的作用越來越顯現出來,企業文化素養的形成離不開企業內政工的管理工作的實施和推行。現代社會越來越重視培養企業內政工的管理與創新,企業政工工作在謀取基本穩健發展的同時又進行管理工作上的創新,長期以來便是我國各企業發展關注的中心,因為看似不起眼的政工管理工作可是會影響到企業是否可持續發展的核心評判標準,本文就是在此基礎上結合煤炭企業實際開展的政工工作情況,分析政工工作重要意義,提出通過優化思想政治工作優化煤炭企業政工工作的措施見解,希望對煤炭企業政工工作提出一些見解性意見。
關鍵詞 企業政工 管理創新 見解意見
一、企業政工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在企業內開展政工其實就是開展企業思想政治教導和管理工作,政工工作可以說是一個中間性的紐帶,對上傳達黨和國家的方針和政策,對下起到一個傳承發展的作用。企業政工管理工作的開展目的是打造企業文化,提高企業員工的文化素養和政治覺悟,可以說通過企業政工的工作開展可以促進企業內員工之間思想的交流和思維的碰撞,有利于在激烈的思想政治溝通交流中形成一種獨特的企業文化和思想,這樣反而有利于公司統一高效的管理,達到員工的團結和凝聚力。所以說,正是由于開展企業內的政工工作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管理作用,所以一般企業高層領導人也樂得其成。其實這也就說明了政工管理工作在企業運作機制中的重要地位,不可或缺。
二、企業政工工作管理的現狀
現在的我國企業并沒有具備與時俱進的企業政工管理理念。主要是企業落后的政工管理理念落后,理念管理制度的落后,沒有好素質政工人才的配備。我國的政工管理工作并沒有緊跟時代發展變化的步伐,沒有進行現代化的創新管理,而是直接或間接的生搬或照抄其他國家的政工工作管理理念和體系,而且一直沿用早以前就該淘汰的制度,缺乏時代變革性和生命力。這樣最直接的不利狀況便是發揮不了企業政工工作的切實效用。從而在當今激烈的社會競爭中缺乏競爭力,限制了企業政工的工作發展。而且,由于我國企業在政工管理的理念上沒能夠和中國本土化的發展狀況完美融合,始終存在差距,這會導致政工工作的開展沒有協調性,統一管理不能夠更好發揮作用。而且由于國內專業素質的政工人才的短缺,大多是從國外引進,這些都是中國企業政工管理的短板。尤其要引起大家的重視。
三、企業政工創新管理的辦法
其實,說到企業開展政工創新管理,最直接的目的表示希望通過這樣一種管理手段來更好的管理企業內員工,最好的狀態便是最終達到企業生產經營的盈利目的。就以我國煤炭行業企業發展為例,近幾年來,我國煤炭行業的市場相互競爭與日俱增,經濟發展壓力巨大,煤炭資源優勢逐日下降,在全國煤炭企業面臨產業革命的過程,想要在當代的社會大變革中占據一席之地,,就必須想方設法的提升企業的競爭力,那么探討如何促進企業政工工作創新力就是一個重要方面需考慮大問題。如果一個煤炭企業政工工作做到位,不僅可以取得豐厚的經濟利潤作為物質回報,而且還可以給煤礦企業帶來一定的社會效益,這對于一個日漸沒落的煤炭行業來說,無疑可以為其注入新鮮力量和發展活力。所以,以煤炭行業的企業政工發展為例,我們可以研究如何使一個企業能夠進行政工創新管理,則有以下幾點建議和意見僅供參考:
首先,就需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思想政治觀念,政工工作人員政治思想意識的養成,將更有利于形成屬于企業自己的政工思想理念,有助于煤礦企業中形成優良的工作作風,有助于企業員工呈現良好的政治精神風貌;
再者,企業員工思想觀念上的創新也十分重要。開展企業員工思想觀念上的創新工作,再對待新舊觀念的態度上,要學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學會用辯證的態度來對待事物。使員工能夠自發的構建企業建設所需要的新的思想觀念體系,促使企業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
然后,煤炭企業要進行政工創新管理,就離不開科學的管理制度和切實有效的管理方法的跟進和實施。要相信制度是確保一項工程順利進行的最大保障。科學的管理方法和有效的管理規范才能提高企業整體政工管理工作的水平,使政工管理發揮最大效用力。
最后,為了加強企業政工管理,就要建立健全政工監督約束機制方面的法律法規,完善法制體系;人民的一切活動離不開法律制度的約束,一個好的規則制度能夠使工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監督管理評估機制更是需要一套適合的規則和法規體系的確立來支撐開展工作。大力引進可以勝任政工機制考核測評的高水準的專業性人才,培養高水平的政工監督管理人才。發揮政府人力資源部門對人員素質測評和培訓的調控作用,從而有效促進推動政工創新工作的監督和管理。
四、結語
所以不斷完善企業的管理,必須要不斷增強企業自身的發展,在促進自身的發展過程中,由于政工管理在企業中發揮的積極作用,必須也要實現與時俱進,這樣才會在企業的競爭中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實現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政工創新管理的加強,激發了員工工作積極性,而這種積極性發揮的積極作用,引導企業黨組織把著眼點放在企業文化建設上,培育和塑造企業精神,從而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李俊杰.新時期企業政工管理方式創新的探討[J].民營科技,2014(08).
[2]李文.企業政工管理方式創新措施的研究初探[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