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丹亞
摘 要:童話劇以它豐富的內涵、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近年來一直深受各大幼兒園的推崇。本文從童話劇進課堂的問題出發,闡述了讓童話劇順利地走進選修課堂的策略和成效。
關鍵詞:童話劇 選修課 學前教育
隨著課改的深入,選修課的開設成為各中職院校的熱點話題。童話劇表演內涵豐富,呈現方式生動有趣,人員需求多元化,是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進入兒童世界的橋梁。
一、童話劇進課堂的策略
馬云有句名言:有的人一生輸就輸在對于新生事物,第一看不見,第二看不起,第三看不懂,第四來不及。童話劇雖然不算是新事物,但它走進本專業的選修課堂確是第一次,它也正在不斷地經歷著從不完善到完善的成長過程。
1.童話劇進課堂的組織策略
(1)發放問卷,了解情況。童話劇組的學生人員多而雜,被同學們戲稱為是“被選剩下”的組。因此調查了解學生的特長愛好,根據師生狀況實現有效分組勢在必行。通過發放調查問卷了解學生的情況,為分組工作打好基礎。
(2)分班分組,小班化教學。根據學生人數、班級、年級的情況,根據方便排演原則把學生分成四組,各組推選出一位負責人。將學生分組后,童話劇團的初步輪廓就形成了,這樣在學生之間就形成了互相學習、交流的學習共同體。
2.童話劇進課堂的內容策略
童話劇表演是學生根據原版或改編的童話劇本、故事,通過對話、動作、表情來再現文學作品。因此在將童話劇落實到課堂的過程中主要從任務式全員性角色語言的研讀,啟發式肢體語言的學習兩方面進行了如下嘗試。
(1)明確任務。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在制訂教學計劃時,兩位老師明確本學期的選修課的教學目標、內容、考核方式。課堂上學生按組領取任務選擇本組要表演的劇本,并明確各階段的任務。
(2)統一進度。對話和表演是基礎,是每位同學都要學習的內容。每位同學根據本組劇本中的內容,師生共同商定每一節課需要完成的對話和動作的進度。在課程的進行過程中兩位老師在課前、課后及時交流存在的問題、嘗試解決的方法,調整課程的進度讓兩部分內容的學習達到最佳的融合狀態。例如,小紅帽組和老虎拔牙組的同學學習小紅帽、老狼獵人、老虎、狐貍等主要角色對話語言的語氣、語調、語速、音色的把握。第二次課的時候這組的同學就去上表演課,學習思考、模仿、想象這些動物及類似動物在特定情境下的表情、動作等,并結合對話語言進行片段對演,互助合作的學習方式以及擁有較大的創造想象空間的學習過程,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3.童話劇進課堂的實施策略
(1)童話劇團醞釀階段。這個階段是學生認識童話劇以及學習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階段。課堂上多采用先集體教學后分組實踐的方法,激發學生的任務意識。以口語表達技能、肢體語言表達為基本內容,鍛煉學生的膽量、放開學生的手腳,為之后的學習打好基礎。
(2)童話劇團運行階段。將“童話劇團”引進了課堂。采取招聘式工作人員的選聘,實現童話劇團內部的升級即細化組內人員的分工。由各組的組長擔任導演,根據劇本的需要在組內招聘演員,組員們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應征相應的角色從而完成各劇本主要演員的角色定位。最后實現組員們能夠相互協調讓整個劇團良性、積極的運轉起來,實現童話劇團內部的升級。
(3)成品展示階段。這個環節主要是學生體驗成功,發現不足的階段。在接近期末的時候各小劇團的節目基本成熟。每一個小組依次展示、欣賞、評價各劇團的作品。我們會請每一位組長和組員代表來發表各自的感想和收獲,為一學期的學習畫上圓滿的句號。
4.童話劇進課堂的支持性環境策略
學生童話劇排演的順利進行與教師細致的觀察、適時的引導、有效的物質支持密切相關。通過觀察教師的角色和任務會不斷地發生變化。
(1)創設輕松的學習氛圍。童話小劇團排演任務的推進,學生會根據任務的需要學習,教師只做適當的引導者。例如,道具制作組的同學由于缺乏經驗就覺得無所事事。這時教師就讓道具組的學生去觀看排練組的排練情況。學生們看了之后發現本組的劇情中小紅帽上臺之后看到了很多美麗的鮮花,但是舞臺上沒有相關的布景,所以他們馬上就對這一情景的舞臺進行美化。他們制作了很多花草的舞臺布景,有的是固定不動的,有的花是可以摘下來的,為小紅帽的采花這一環節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2)操作材料、環境的支持。在劇團里學生分角落完成各自要完成的工作,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他們可以自由支配教室里的所有物品,成為他們排演的道具或替代物。教師只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本組童話劇排演可能會用到的道具和制作道具所需要的材料,讓學生的操作學習能夠順利的開展,并及時發現問題進行調整。
5.童話劇進課堂的評價策略
在童話劇中學生的角色有很多,他們可能是演員、道具制作者、劇本修改者、導演等,更有可能一人身兼幾樣工作,每一位學生的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課程內容考核方式也不同于常規的選修課。我們將考核大致分成三組:演員組、后臺組、綜合組。同學們根據自己工作的側重點自己選擇加入打分的組別,同時對綜合組即身兼多重工作的學生適當進行加分。實現童話劇這門綜合課程的過程性、多元性、自主性考評。
二、童話劇進課堂的成效
1.任務式教學實現支持者教師角色的轉換,教師教的輕松
在童話劇的課堂上教師走出了教育者這個單一的角色,更多的嘗試合作者、支持者、引導者甚至旁觀者,讓學生親身體驗,全程參與。所有的人圍繞劇本這個大任務開展排、演工作。教師做好各組的協調工作,隨著劇本排演的深入及時發現問題、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并以輪流回課的方式控制學生學習的節奏,實現教師角色的轉變。
2.感受輕松的學習氛圍,獲得積極有效的自我成長
在童話劇的課堂上,學生根據本組任務的需要可以圍著操作臺做道具;可以在電腦前修改劇本;可以自由選場地對臺詞,模擬舞臺上的站立位子,走動路線。有的學生既是演員又是導演,有的學生既是小配角又是道具的制作人員。學生在任務中學會互相協調,互相幫助,主動地承擔任務,多途徑及時求助,思考解決問題,自覺的完成任務,最終實現積極有效的多元自我成長。
3.豐富選修課程的內容,實現崗位對接
童話劇選修課是一個很好的展示學生專業技能、融合專業技能,并與今后的就業相接軌的平臺。童話劇選修課開課以來,在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下,逐漸探索出了在中職的課堂上開展童話劇選修課的方法,找到了童話劇在中職選修課堂上的成長空間,豐富了選修課程的內容。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這里學習排演童話劇,不僅獲得了相關知識,鍛煉了各方面的能力,更為今后參加工作排練節目打好了基礎,有效地實現了崗位對接。
參考文獻:
[1]武藝.淺議兒童劇的功能以及藝術類職業院校送劇到校園的積極意義[J].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4(6).
(作者單位:寧波建設工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