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娟
【摘要】伴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環境,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價值取向、道德觀念等受到巨大的沖擊,與此同時也給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帶來嚴峻的挑戰。近年來,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在取得一定成績的同時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面對新形勢新挑戰,高校學生黨務工作者要積極探索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新道路。
【關鍵詞】“互聯網+” 高校學生黨建 創新機制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1-0069-01
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是高校黨組織對入黨積極分子、發展對象以及學生黨員進行培養發展、教育管理的一種實施活動,是對大學生基層黨組織進行思想作風、組織制度建設的總稱[1]。“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高校學生黨建工作面臨著復雜的社會環境,因此,研究網絡環境下如何開展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是高校學生黨務工作者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經濟全球化、市場化、高等教育大眾化、網絡普及化等社會進步因素在給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帶來新的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嚴峻的挑戰:經濟全球化、市場化使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沖擊,價值取向發生偏離,道德觀念出現滑坡;高等教育大眾化帶來的教學基礎設施條件不足,師資隊伍資源缺乏,大學生整體素質下降,高等教育基本結構體系失衡[2];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使得文化思想的傳播打破了地域和國別的限制,信息種類的繁雜,以及瞬間對接給西方意識形態和國外敵對勢力以可乘之機。目前,高校學生黨建工作者必須清楚地看到現有的學生黨務工作成果與第十二次全國高校黨建工作會議確定的大學生學生黨建工作目標要求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必須深刻認識到“互聯網+”時代給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必須明確地樹立“互聯網+學生黨建工作”的工作思路,必須堅定不移地打造符合我國國情的,宣傳主流意識的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互聯網陣地[3]。
二、利用網絡新媒體,創新高校學生黨建工作
網絡新媒體的出現,一方面極大地改變了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環境,另一方面由于網絡信息資源具有無限的可復制性,教育內容的擴散成本趨于零,更有利于先進理論和文化的傳播,從而延伸了黨建工作的時間、拓展了黨建工作的空間,為高校學生黨務工作者即時了解掌握入黨積極分子、發展對象以及學生黨員的思想提供了一個嶄新的途徑。
1.聚焦網絡新媒體,打造學生黨建“1234”工作模式
通過抓時間節點、建教師隊伍、用生動形式、搭網絡平臺的工作模式,開展網絡新媒體學生黨建工作。“1”是打造1個大型的網絡活動即網絡文化節,抓住關鍵時間節點將網絡黨建的模式廣泛宣傳,深入學生;“2”是建設2支隊伍,在傳統輔導員任黨支部書記的基礎上,邀請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優秀的教師擔任網絡評論員,引領網絡輿論的方向;“3”是通過95后大學生易于接受的視頻、漫畫和推文3種形式,開展網絡黨建工作;“4”是搭建黨建網站、微博、微信公眾號和易班4大平臺,開展網絡黨建工作。此外,要主動涉獵有一定受眾的社交軟件平臺通過不同平臺不同特點,適當引流,形成合力,采取大學生易于接受的形式,用馬克思主義占領網絡意識形態的陣地。
2.建設大學生黨建網站,打造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互聯網陣地
通過完善大學生黨建網站建設,打造大學生黨建網絡陣地。第一,通過專人維護黨建網站,即時發布與大學生相關的國內外要聞及時政新聞,使廣大學生黨員、入黨積極分子以及普通同學在面對重大輿論問題時能及時聽到主流發聲,從而堅定政治立場。第二,成為經典著作的匯集地。以思政課老師推薦的形式,將中國好書籍、習近平系列講話、黨章黨規、馬列主義經典著作、黨的基本路線和方針政策等文獻資料推薦給廣大學生,使學生們養成讀經典學經典的學習習慣。第三,成為主流文化引領者。用于提供大量優秀的文化作品,如革命影片、紀錄片、馬克思主義經典文學名著等,使學生在欣賞作品中愉快地接受主流文化價值觀的熏陶。
3.建立學生黨務網絡化管理機制,促進網上黨建與現實黨建相結合,雙管齊下共促黨建工作的開展
通過建立學生黨務網絡化管理機制,實現積極分子、發展對象、預備黨員、正式黨員的發展培養線上指導。建立黨務網絡化考核機制,提出“量化考核+微博風采展示”的考核體系,從黨性提升、志愿公益和支部活動三個方面對積極分子、預備黨員在考核期的表現進行量化指標認證。通過學生黨務網絡化管理平臺,一方面利用網絡信息傳播的及時性,使積極分子、學生黨員隨時查看與自身有關的學習計劃、學習課表、支部生活安排以及考核成績等;另一方面,通過公開的網絡平臺,更有助于學生之間形成“比趕超”的學習氛圍,使榜樣的影響力得到最大的彰顯。
三、結論
目前,高校學生大多是“95后”,再過兩年,新世紀出生的青少年也將走進高校校園,他們的成長歷程使得他們比較重視自我價值的實現,強調個性的解放,具有廣闊的視野,思想前衛,有著強烈的自我表現欲。與此相對應,在他們身上相對缺乏紀律性和社會責任感,功利主義色彩濃厚,社會主義傳統價值觀體現較少,對一般性的理論說教比較排斥和抵制。因此,這就要求高校學生黨務工作者,要根據這個群體身上體現出來的鮮明的時代特征,以他們所熟悉的語言和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新時期下,要做好高校學生黨建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4],高校學生黨務工作者只有立足實際,與時俱進,解放思想,創新思維,才能探索出一條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新道路。
參考文獻:
[1]冀倫文,任佳英.深入貫徹十五大精神,培養造就跨世紀人才[J].理論探索,1998年第4期.
[2]戴惠法等.新世紀高校黨建工作面臨的形勢與對策[J].浙江科技學院學報,2004年第4期.
[3]轉引自中新社網站,http://news.sina.com.cn/c/160892.html.
[4]中共中央、國務院.《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2016年1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