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虓虓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進步的步伐也日益加快,社會對于高職人才的要求也隨之提高。作為高職院校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門學科,英語教學的改革,也是院校英語教師必須重視的一點。任務型教學的主要中心思想是以學生為本,通過讓學生們親身實踐來達成學習目的。本文通過對國內高職院校現在的教育方式為對比,以德宏職業學院為例,談一談任務型教學法在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上的應用。
【關鍵詞】高職 英語教學 任務型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1-0091-02
一、高職英語教學的現狀
1. 陳舊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
英語的聽說讀寫和翻譯,一直都是英語學習中的重中之重,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在其專業領域內,能夠利用相關專業的英語材料書進行閱讀,能夠翻譯相關專業的材料,同時,使學生在一些專業活動中可以具備一定的交流和書寫的能力,總的來說,就是培養學生將所學到的英語知識學以致用。筆者通過對當今高職院校教學方法的了解,并結合所在院校的英語教學,發現一些陳舊的教學方法依舊存在,不但阻撓了英語教學的改革創新,還對現今的教學帶來了不良影響。
(1)填鴨式教學。大部分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中依舊采用的是初、高中階段的填鴨式教學,仍舊是以老師講課為主,使學生被動地去接受知識,填鴨式教學弊端就是,老師只知道單純上課講知識,很少考慮下面的學生能否將這些知識全部吸收了解,沒有做到以學生為主,導致學生一直被動地學習,全然不顧學生的理解與實踐,可以說即使老師把英語的口語和日常交流講的很重要,而學生卻沒有或者很少有機會能運用到實踐中,從而導致很大一部分學生即使學習了口語類的知識,學完以后依舊是啞巴英語,即使能開口也都是生拉硬拽無法熟練掌握。
(2)應試教育模式。近十年來,我校開設英語課程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可以通過全國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所以,基本上所有課程的教學安排都是圍繞著讓學生通過考試而設計的,這就造成了英語教學變成了應試教育模式。這種教學方案只能一味的讓學生學習要考試的內容,基本上沒有延展,不僅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破壞了語言學習是為了實際應用的初始目的。
2. 高職學生英語基礎薄弱,水平參差不齊
我校屬于專科院校,又位于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生源大多數來源于周邊地州的職高、普通高中或中專,學生本身的英語能力因為受到不同的教育水平而顯得參差不齊。普通高中的學生在初高中階段的英語學習中已經有了一定的英語能力。但因為初高中重視的是應試教育,在英語學習中忽略了學生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所以普通高中的學生在語法應用和寫作方面有著不錯的基礎,但是在聽力和口語交流上完全跟不上,從而導致了只會讀和寫而不會聽、說的啞巴英語出現。而職高和中專的學生,因為其英語能力基礎就不好,導致許多學生連基本單詞認知都有很大的學習缺陷。
二、任務型教學法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1. 任務型教學法概述
任務型教學的中心思想是在教學上老師為學生量身定做一系列的實踐任務,讓學生通過在進行實踐任務的過程中,會聽和敢說,不僅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還增強了對知識的運用,培養了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的交流能力。任務型教學不同于填鴨式教學,使學生實際運用中不斷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還可以促進學生自主地學習新知識;也不同于應試教育,大大增加了學生可以實際應用所學到知識的機會,還可以使學生將所學知識延展開來,從而一通百通。任務型教學法以學生為主,老師只起到為學生量身打造并設計多種多樣具有趣味性,難度又適中的任務,以完成任務為目的,讓學生在進行任務的過程中慢慢熟練語言的應用。任務型教學是由學生學到知識、老師安排任務、學生自主完成任務和老師檢驗任務等元素組成的。任務型教學完全符合現代高速發展的社會中的教學方案的改革創新。因此,在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改革中,任務型教學已經合理的進入到教師們的視線,同時,筆者經過2年多時間的實踐,發現十分符合教學所需。
2.任務型教學法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下面以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一個英語期刊中的一部分 “Shopping in Department Stores”( 在百貨商店購物 )為例,結合實際情況來看一看任務型教學法在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1)任務前(Pre-task Phase)。在上課之前,將學生分為四個小組,對每個小組下達不同的任務,分別安排一個學生為小組的組長,組長組織本組成員進行討論,要保障每個成員都參與進來;每組一個記錄人員,記錄本組的討論過程和結果;每組一個報告人員,將本組的討論最終結果向所有人進行描述。
(2)任務中(Task-Cycle Phase)。這一部分,分別給四個小組安排四個購物的百貨,并要求各組完成這三個任務:①在黑板上列出五個指定百貨的商品;②描述每個商品是什么;③正確讀出商品的名稱。在這部分,與傳統教學不一樣的是,老師不會一字一句帶領學生學習,而是根據學生進行任務中的表現,對學生所遺落要點及重點做出提醒,并對學生進行過程中就語言難點進行說明。
(3)任務后(Post-Cycle Phase)。通過前面的任務,學生已經對百貨商店的商品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了原文當中的重點詞匯的發音、含義,也大概了解文章主旨。此時,再對文章做出講解歸納,帶領學生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課文,在掌握要點的同時也得到了口語鍛煉。
三、任務型語言教學法的優勢
1.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口語水平
近年來,新教育改革在我國得到大力推行,將教育理念深化到生動教育、興趣教育的層次,而任務型教學法就是對這一方針理念的貫徹落實。任務型教學法結合了學生的心理特點,豐富了課堂內容,以提升學生積極行為目的,讓他們在快樂的課堂氛圍中提升自身的知識儲備量。比如在進行《Celebrating Holidays and Making Friends》(節日慶祝活動和交友)一課的學習時,老師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回憶自己過新年的時候,各地的風俗習慣和慶祝活動,以及過年時學生會準備些什么來迎接即將到來的新年。通過這種教學內容和學生生活實際的結合,很容易就能把學生的感情代入課堂內容中,引發學生相互之間的探討和交流。這時再讓學生用剛才所學的英語句式進行對話,強化學生對節日祝福語以及交際英語的掌握能力,還能進一步提升學生與人交往的能力。在學習《Directions and Signs》(方向和標志)一課時,可以讓學生回想自己在生活中見到的道路上的各種標志和標語,然后讓學生兩兩結組,用英語模擬詢問路線和指示方向的對話。這樣一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就充分得到發揮,老師再深入到學生中間,傾聽他們的對話,對句式語法應用有誤的學生加一指點,能夠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提升教學質量和效率。
2.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聽力
現有教材的聽力習題大多都以填空或者選擇的形式給出,這樣的形式有利于鍛煉學生從聽力材料中捕捉信息的能力,但同樣也有以下三個缺點:第一,聽力材料來自于課本,由于學生對課本內容的來源并不清楚,這就會影響他們在做聽力練習的積極性;第二,學生對材料知之甚少,很難在第一次聽的時候就能清晰整理出整段材料的脈絡,處理相應的問題也就變得無從下手;第三,這種單一的訓練形式很難讓學生的聽力能力得到多元化的發展,制約了英語教育的發展。因此,在聽力訓練時,可以先根據課本材料讓學生稍加熟悉,對整體的知識結構有大概的了解,然后再結合課文進行相關的聽力訓練。而且在聽力訓練的形式上可以大膽創新,引入新穎的方法,全方位為學生的英語聽力能力打好基礎。例如:在進行《Schedules and Timetables》(時間安排表)這一課的教學時,老師可以提前準備出和本課內容相關,但是更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內容,比如學生的作息時間安排表。在聽完這個安排表以后,就可以讓學生互相提問,增添課堂的趣味性,并且讓學生的聽說能力都得到充分訓練。通過這樣的方式,讓英語聽力訓練和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有機結合起來,提升了英語教學的層次,對學生以后學習的提高大有裨益。
3.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通過大量數據調查,可以發現任務型教學法能夠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在應用任務型教學法開展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會經常讓學生們自由結組并針對某一問題進行討論。學生可以在課堂上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并且和其他學生的思想進行碰撞和交流,交流的過程也是提高的過程。這樣一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互幫互助品質、取長補短的精神以及團隊協作的能力都有相應的提高,同時在英語組織能力和聽說能力兩大方面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學生會對英語學習充滿了興趣和熱愛,以更飽滿的熱情投入到英語學習過程中去。
四、結語
在目前的高職英語教學中,任務型教學法還只是處在初步發展階段,仍然存在著許多值得商榷的問題。作為教育一線工作者的英語教師,更要努力承擔起這份責任,不斷探索和完善任務型教學法的相關理念和措施,為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教學部高等教學司.高職高專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袁昌寰.任務型學習理論在英語教學中的實踐[J].課程教材教法,2012.
[3]魏梅.對任務型教學法的理論基礎與課堂實踐的思考[J].新疆大學學報,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