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澤惠
摘 要:融資做為企業籌措資金、進行企業發展的重要手段,擁有多種渠道,但是在這些融資渠道中,受制于企業及融資機構的情況差異,存在財務風險與經營風險的雙重影響,造成融資風險指數也不一樣,企業面臨破產等風險。企業如何去進行正確的決策,建立穩定的融資籌劃,從而規避風險,獲得高收益是當前企業界著力解決的問題,本文通過對融資籌劃中各類風險的分析,提出相應的處理機制,以期對當前企業融資作出一些貢獻。
關鍵詞:融資籌劃 風險 收益 風險規避 利益最大化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7(c)-037-02
1 融資的風險種類
經濟活動必然存在風險,唯一的差別在于風險的大小。而在融資中,受財務風險與經營風險雙重影響,其風險相對較大。在一般的融資行為中,會產生決定作用的風險主要有以下七類。
其一,信用風險。即融資項目的各方對權利的分配與義務的承擔狀況所帶來的風險。融資機構種類繁多,其資質、專業能力與信用狀況都是需要去關注并確定的。
其二,完工風險。是指項目的計劃工期與實際工期出現差別后產生的風險,包括項目延遲、停止等等。完工風險加大了風險溢價的產生,企業支付的運營成本加大,收益減小,出現融資風險。
其三,生產風險。是項目融資的主要核心風險。其表現為項目核心技術的研發、資源的獲取、市場的開拓等等難以確定,導致項目存在潛在的成本增加風險。
其四,市場風險。指融資金額有限,在成本固定之下,成品數量與質量如何保障而出現的潛在風險。
其五,金融風險。主要表現為利率與匯率浮動而產生的不可控風險,是國家在金融領域進行宏觀調控后帶來的不可期的風險,其規避難度較大,需進行定量經濟分析。
其六,政治風險。這種風險通常包括兩類,其一是國家風險,即投資國的政治、經濟體制發生重大變化而存在的風險。以敘利亞為例,因為國內反政府武裝的迅速崛起,原有的巴沙爾政權通知受到挑戰,大大增加了與敘利亞有交往的跨國企業國際融資的風險。政治風險的第二類為國家的政治經濟政策風險,通常表現為一國采取了重大的經濟、政治政策的變大,導致其波動而產生的風險,以英國脫離歐盟為例,就造成了英鎊貶值,從而直接增加了融資的風險。
其七,環境保護風險。這種風險的承擔者往往是一些重化工企業,這是隨著各國政府對于生態保護的意識增加而產生的新型風險,企業如果存在較大的污染,將會受到政府限制而無法獲得融資或者企業受到巨額罰款,造成企業的財務處于危險環境之中。
2 融資籌劃中的中風險分析
在理論上,風險與收益的關系可以用“預期收益率=無風險利率+風險補償”來表示。無風險利率是指把資金投資于某一沒有任何風險的投資對象而能得到的利息率,實際上并不存在無風險的利率。從這個公式上可以看出,無風險的收益并不存在,而對于風險進行分析,是增加收益,進行合理決策的重要手段。融資風險分析主要進行內外因的分析,從而據此找尋合理規避風險的方法。
內部原因分析。是這企業對自身財務狀況的分析,通常考慮企業的負債規模、負債的利息率以及負債的期限結構。在一般狀況中,企業負債規模大,負債利息高,負債期限結構不合理的企業往往面臨資金鏈斷裂的風險,原因在于:第一,企業的長期融資與短期融資利息不一樣,長期融資能夠保持一個恒定的利息,從而保障企業發展過程中的財務安全。第二,企業的短期融資運用范圍有限,無法在一些投資周期長的項目中發揮作用,從債權人利益分析,當企業出現短期經營波動時,極有可能撤資而造成企業破產。第三,長期融資速度慢,要付出很高的代價作為交換成本,同時某些限制性條件還會制約企業的穩定發展。
外部原因分析。這是指企業經營狀況即外部環境的分析,包括企業生產活動具有的風險,資產的流動速度快慢帶來的風險以及金融市場利率、匯率變化帶來的風險。我們以90年代著名企業順馳為例,即可直觀的體會到這種風險。順馳長期依靠不穩固的現金變現方式以極高的現金流動速度來減輕其現金儲備量不足的財務風險,在受到外部環境的變化時,被迅速擊倒。
內外部風險是通過相互作用而對企業狀況產生影響的,尤其是內外因共同作用下,導致企業出現不穩定狀態時,其融資風險急劇增加,因而合理的分析風險,從風險源頭上解決困難可以有效規避風險。
3 融資籌劃中風險與收益關系的處理
通過對企業融資風險的分析,我們可以獲得風險產生的內外原因,因而,在風險與收益關系處理時,可以針對風險原因,進行干預,從而降低風險,獲得較大的收益,而規避風險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完整的市場調查。企業在融資之前,要進行充分的準備,調查項目的市場運行狀況與潛在收益能力,形成良好的收益預期分析。同時,要對融資機構的融資能力與專業素質進行調查,必要時可對融資機構的實際控制者進行有效的調查,獲得相關的資料,有效的把握市場機會,以提升企業對抗風險的能力。
第二,要經過嚴密的推演和分析,制定合理的融資籌劃方案。該方案也考慮到企業對于項目的重視程度,以及企業對抗風險的能力,同時,在經過調查后,要根據風險與收益的狀況確定企業承受何種融資風險,是獲得高收益而承受高風險,或是穩步發展,以低收益換取低風險。
第三,制定風險應對機制,在合理的收益率下,尋求合適的融資機構,并且通過制定合適的經營目標與經營方式,簽訂合適的、正規的融資合同,并且準備一定流動資金來增加企業承擔風險的能力。
第四,建立企業的動態融資體系,通過對金融狀況的分析以及企業的發展目標,在獲得融資機構資料后,建立動態的融資體系,這種體系的建立,使企業能夠在迅速變化的金融狀況與企業的發展目標中,把握市場機會,降低企業的融資風險。
第五,企業應當加強自身的發展與管理。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企業的競爭態勢極為嚴重,因而,在這個過程中,實例弱小或者管理不善的企業往往會被傾軋,所以,為了化解風險,企業應當努力加強自身建設,發展自身實力,同時進行科學可行的內部管理改革,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財務管理制度和人事管理制度。企業也應當自覺遵守國家法律,保證自身財務的透明程度,增強企業的信用度,從未獲得融資。
第六,預防融資詐騙。企業在面臨經營危機時,往往會失去爭取決策的能力,這對企業來說,風險極高。因而在進行融資前,要對對方進行調查,確保其融資能力和資質,在融資時時,要有專業的法律團隊對融資合同進行審查,明確利率、期限以及融資雙方的權利與責任,防止融資詐騙。
4 結語
在市場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企業獲得了最佳的發展機遇,而融資作為企業做大做強的一大瓶頸需要被解決,當前我國融資領域仍然存在著較多的問題,國家隨之出臺相關法律法規監管融資領域,但是,短時間內,融資領域依舊存在巨大的漏洞。而站在企業的立場上,考量在不同的環境和條件下,不同的融資行為所具有的風險,通過風險與收益對對稱化,制定合適的融資策劃,從而讓企業根據風險和收益的情況作出最好的決策是努力的方向。而針對企業融資風險出現的內部原因與外部原因的分析,能夠使企業融資有據可循,不再盲目的作出融資行為,這對于促進市場經濟發展,規范融資行為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付桂存.中小企業股權眾籌的融資風險及其防控機制[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5).
[2] 王宇,劉勇.地方政府融資中收益權投資模式的探討及其風險防范[J].中國財政,2013(19).
[3] 楊國香.財務活動中風險與收益關系的權衡分析[J].會計之友,2011(24).
[4] 張英.權衡財務風險與收益優化企業營運資金管理[J].現代商業,2007(16).
[5] 王偉,夏秀龍,張雅博.遼寧基礎設施PPP融資風險合理化分擔研究[J].地方財政研究,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