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婷
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一貫注重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實際工作中的運用,哲學智慧在廣大領導干部尤其是基層農村干部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視。本文就哲學在農村干部工作中的運用進行淺談,以希望對村干部工作有一點啟示。
關鍵詞:哲學智慧;工作方法;運用
習近平同志在擔任中央黨校校長時多次強調,領導干部要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這是看家本領。作為最基層的農村干部亦是如此。學習和掌握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對做好工作,對實現有價值的出彩人生也很有幫助。
一、四個方面
作為一名村干部需要有一個有智慧的頭腦,而有智慧的頭腦,需要哲學來武裝。我們村干部的工作,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四個方面,而這四個方面都與哲學息息相關。
1、第一個方面,叫做把握與貫徹上級的意圖。要把握上級的意圖,這里面就需要透過現象來把握本質,因為上級的觀點,它的精神實質如何理解呢?這里面有一個哲學的思維方式,透過現象把握本質。
2、村干部的第二項工作,做出科學的決策,按照鄧小平的說法,領導干部一是拍板,二是用人,這個拍板的問題,就是科學決策的問題。村干部要做出科學的決策,就要他對面臨著實際形勢,做出科學判斷。
3、村干部做的第三項基本工作,有效實施科學管理。這個管理首先是對人的管理,要對人進行有效的管理,有一個前提,那就對人性有一個比較科學的把握,要科學把握人性,就離不開哲學的思維方式。
4、村干部最后一項工作,服務群眾利益,這涉及到上下級之間的關系問題,這里面的哲學問題,就是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問題。
二、六個視角
所以農村干部要處理好自己所面對的各項日常工作,離不開哲學。要把這種哲學運用到基層干部的各項工作當中,那就需要干部掌握一種科學的工作方法,用哲學來完整的看待和分析事物,具有以下六個方面的基本視角。
(一)第一個視角是求實思維與認識國情
人們要客觀的認識事物比較難,其中最大的阻力來自于人的主觀的本性,人是具有情感色彩的,所以有時候很難把握事物的本來面目,所以馬克思主義哲學要求我們要采取以下幾種方法來客觀的認識事物。
1、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
毛澤東和王明當年如何看待中國的革命問題呢?王明他看中的書本理論,唯書,看待中國革命的問題,所以他提出城市的武裝暴動,毛澤東也是注重理論的,但是他更強調要從中國的革命實際出發,毛澤東就提出農村包圍城市的這么一個道路,實踐證明,這個道路是成功的,所以,當書本理論和政策,和實踐發生矛盾的時候,我們的出發點,我們的立足點,應該是立足實踐,從實際出發,這里邊就貫穿一種哲學的思維方式了,那就是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
2、力戒以個人的感覺興趣,主觀意志,情感偏好為尺度來看待事物
如果一個人的感覺興趣,主觀意志,情感偏好絕對化,缺乏理性的分析,就容易走向對事物的主觀認識,而不是客觀的認識,看不到事物的真實面貌。
3、要避免完全帶著個人利益來看問題
在現實生活當中,我們每個人總是帶著自己的利益來看問題,比如說看待一個人,當這個人和我的利益是根本一致的時候,我很容易把他的優點發揚光大,和我有利益沖突,那么很容易把它的缺點發揚光大,所以帶著利益出發來看待這個人,就很難達到對這個人的一種客觀認識,所以要盡量的把個人利益先放在一邊,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達到客觀的認識。
(二)第二個視角,系統思維與全面看問題
有些人認識事物只認識它的某一個部分,沒有把握它的整體,這是片面的方法。在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對一個事物要做出全面的認識,是比較難的,正因為比較難,所以馬克思哲學給我們提供很多很多全面認識這些事物的一些方法。
1、力戒坐井觀天,要求我們跳出局部,從全局來看局部,要跳出眼前,從長遠來看待眼前,我們每一個村干部都是在自己的那個地方來工作,在這個局部工作,很容易只看到我局部的問題,而沒有把局部放在整個大局來考慮,所以就很容易做出一個片面的認識,其實我們這個地方的問題和大家的問題之間是互相影響的,我們要力戒坐井觀天。
2、力戒自以為是。馬克思主義哲學讓我們要力戒自以為是,提倡換位思考,因為我們一個人總是具有局限性的,利用他人的認識成果,可以來豐富完善我自己一些片面的認識,比如說,村領導和群眾,領導他能不能站在群眾的立場上來看問題,這樣有利于使自己認識問題達到全面。
(三)辯證思維與和諧社會
這是一種如何以聯系和本質的眼光來看問題,以防止孤立的、表面的看問題的方法。那么運用辯證思維來認識一個事物,馬克思主義哲學給我們提供三種方法。
1、要注意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與事物內部的內在聯系,尤其要注重揭示事物內在本質聯系,即對立統一的矛盾關系。我們今天要分析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問題,這個問題我覺得經濟學家、社會學家和哲學家,都可以從自己的學科的角度來加以分析,我們哲學就應該從既對立又統一的角度分析社會和諧不和諧的問題。
2、要注意事物之間的互相影響,互相滲透和互相制約。
3、要遵從感性到理性,從現象到本質,從個別到一般的歷史進程來揭示這個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四)過程思維與當代中國社會轉型
事物發展有一個過去、現在和未來,有一個產生、發展和滅亡的過程,一個事物無非它是在發展,發展要經過一個過程,一個是過去的,現在的,未來的,一個是產生的,發展的,滅亡的,都是這么一個過程。如何來運用過程思維分析問題、看待問題的呢?馬克思主義哲學給我們提供三條。
1、第一,要把握事物產生、發展和滅亡的歷史過程,以轉化的眼光來看問題。當你處在不利的情景時,要利用你的智慧和不利的情景提供你的資源,來轉危為安。所以一個人當處在逆境的時候,處在不利情景的時候,不要僅僅不從不利看不利,應該認識到我目前處的不利,它也會給我提供很多,使我將來成為有利的思想資源和其他資源,利用這個資源來轉化。
2、第二種方法,要了解事物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問題。這個今天看起來很好,但今后能不能好呢?也很難說。這個人看起來不怎么樣,可能今后五年十年成為一個非常有用的人才,千萬不要對這個人看死了,對這個人一定要用發展眼光來看問題。
3、第三個,要分析事物存在的歷史條件,以歷史的眼光來看問題。
(五)實踐思維與理念的實現
這種思維方式主要是揭示事物發展的根本方式和人民如何行動的方法。我們認識世界的目的,是為了改造世界,所以我們人,我們農村干部既是認識事物的主體,又是改造這個事物的主體,所以我們哲學,一般來講,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有些人只說不做,馬克思主義哲學要求我們要樹立實踐思維,實踐的思維包括三個內容。
1、第一個內容,行勝于言。列寧講過,一步行動比一打綱領更重要,綱領是很重要的,但綱領確定了實現綱領的行動更重要,這是實踐思維的第一個內容。
2、第二個內容,把口動變成心動,把心動變成行動。把現在很多好的理念,我不僅要講,不僅要說,不僅要學習,而且要從內心理解和把握,還要付諸于行動,貫徹落實,這是第二個內容。
3、第三個內容,要在實踐當中,從利益,從技術,從制度,從政策,從社會結構五個方面入手來解決實際問題。這個理念很好,要落實到行動,那就要解決問題,要有問題意識。
(六)人本思維與領導帶領
我們領導干部認識事物,改造事物,我們最終的目的,是為人服務的,人是認識改造事物的主體,要依靠人,人又是認識事物、改造事物的目的,還要為了人。馬克思哲學,為我們提供人的理論,主要有三個方面。
1、把人當做主體。人是一切活動的主體,人是什么樣的,他從事的活動的效果就會是什么樣的。所以,人是主體就要依靠人。我們講科學發展觀,要解決依靠人的問題。
2、把人當做目的。我們的一切活動說到底是為了人,我們既要通過人,依靠人,還要為了人,把人當做目的。
3、把人當做尺度。就是我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時候,既要堅持歷史的尺度,科學的來把握這個事物發展的規律,還要從人的尺度來把握這個規律對人的意義。
在新形勢下,我覺得除了要用哲學的態度來處理工作中的問題還要求我們村書記必須具備良好的個人品質、過硬的政治素質、先進的思想意識和較強的工作能力,從而使工作有條不紊,輕車熟路,真正讓組織放心,讓群眾滿意。
參考文獻:
[1]向繼桂.創新黨建工作理念 加強基層組織建設[J].恩施州黨校學報,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