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冰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管理學院,北京 100083)
摘 要:在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雙創背景下,高校教師在教學改革與課程建設的過程中應注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從剖析微觀經濟學的教學特點入手,結合大學生認知發展的特點,遵循大學生學習的心理規律,以人本主義的學習理論和學習遷移理論為指導,提出了高校教師進行微觀經濟學課程建設的四點建議:一是轉變教學方式,寓學于樂;二是注重精選教材,深入淺出;三是利用信息技術,還原經濟學原理的推理過程;四是突出能源特色,培育能源經濟領軍人才。
關鍵詞:雙創人才;微觀經濟學;課程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7)07-0210-02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17年我國將繼續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大力培養一批自主創新的領軍人物。由此可見,人才在國家創新體系建設中的作用至關重要。作為高校教師,應結合自身教學及科研實踐,將教學改革與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緊密結合起來,為國家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提升高校的教學水平和創新能力,進而促進整個社會形成一個創新的文化氛圍。作為專業基礎課,微觀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和分析方法將廣泛應用于學生未來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當然,微觀經濟學不是一套答案,而是追尋答案的架構[1]。也就是說,經濟學理論本身并不會給出所有問題的正確答案,但作為通才教育的一部分,它為找到諸多重大問題的正確答案提供了關鍵要素。
一、微觀經濟學的教學特點
微觀經濟學是現代經濟學的一個分支。從課程架構來看,微觀經濟學是管理學科大類基礎必修課,作為經濟管理類核心課程之一,在課程體系中處于基礎地位,其科學的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對培養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從課程要求來看,微觀經濟學的教學目標是向學生介紹西方經濟學的基本概念、理論和方法,培養學生對一些經濟現象及個體經濟行為的識別和分析能力,培養學生的經濟學思維方式,訓練學生的經濟學分析邏輯思路,使學生能夠運用經濟學的基本理論框架去解釋現實世界中典型的經濟現象并解決相關經濟問題,并指導自己在未來的工作、學習、生活和創業活動中做出最優決策。
從教學內容來看,微觀經濟學的主要內容包括:均衡價格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包括生產理論、成本理論和市場均衡理論)、分配理論、一般均衡理論、市場失靈與微觀經濟政策。
微觀經濟學的教學內容決定了微觀經濟學“三多一長”的教學特點,即專業術語多、復雜圖表多、抽象理解多以及授課學時長。學生在學習微觀經濟學的過程中會遇到晦澀的基本理論,復雜的數學公式,因此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高等數學學習功底,但這對于管理專業的部分學生來說,理解起來相對有些吃力。另外,微觀經濟學的課程安排通常需要貫穿整個學期,學習戰線長,學生一環跟不上,容易導致環環連不通,進而產生厭學情緒。因此,需要系統分析大學生專業學習的心理特點,完善微觀經濟學的教學方案。
二、大學生專業學習的心理學理論基礎
1.大學生認知發展的特點
第一,大學生在形式邏輯思維方面的發展處于繼續完善之中。形式邏輯思維是指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對事物本質或普遍性的抽象統一的反映。第二,大學生的辯證邏輯思維在進入大學后得到了很迅速的發展,逐漸發展成主要的思維形態。辯證邏輯思維是由抽象上升到具體的過程,是在形式邏輯思維的基礎上,將事物的個別性、差異性和普遍性統一起來,在思維中恢復事物的本來面目[2]。
但由于經濟現象本身和辯證邏輯思維的復雜性,加上大學生知識經驗的不足和社會實踐經驗的局限,所以他們對于一些復雜問題仍然存在不能正確進行辯證思考的現象,往往出現絕對化、片面性的缺陷。作為專業基礎課,微觀經濟學是一門相對較為抽象的課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一個重要的教育任務就是在完善學生形式邏輯思維的基礎上,促進其辯證邏輯思維的發展,最終讓學生能夠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問題。
2.人本主義的學習理論
人本主義心理學代表人物C.R.Rogers認為:學生的學習應該是有意義的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參與,全身心投入,積極地自我評價的一種學習過程。通過有意義的學習活動,能夠激發學習者的學習動機,使學習成為一種享受。
教師教學的任務就是創設一種有利于學生潛能發揮的情景,使學生的潛能得以充分的發揮。只有當學生了解到所學內容的用處時,學習才成為最好的、最有效的學習。因此,要用豐富的案例提升課堂討論氛圍,讓學生在經濟學課堂上結合所學理論分析經濟問題,從解決實際問題中進行學習[2]。
3.學習遷移理論
學習遷移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既包括先前學習對后繼學習的影響,也包括后繼學習對先前學習的影響,既包括積極影響,也包括消極影響。學習遷移能給學習者帶來事半功倍的學習效率,能夠充分發揮教學的有效作用,對學生在以后工作中的學習也將產生積極影響[2]。
微觀經濟學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接受和掌握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以形成和發展他們未來進行各種決策的能力,而遷移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效途徑,也是檢驗教學是否達標的可靠標志。在教學過程中,將遷移理論用于微觀經濟學的教學實際,能夠有力地促進學生的遷移,那么學生的學習將會對日后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產生更為持久的積極影響。
三、微觀經濟學教學改革與課程建設的建議
1.轉變教學方式,寓學于樂
微觀經濟學教學追求的終極目標是使學生形成經濟學的思維習慣,讓學生像經濟學家一樣去思考問題,去解釋周圍世界,去指導日常決策。但是微觀經濟學的教學內容決定了如果從一開始就講經濟學原理,學生會感到枯燥。微觀經濟學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就是將原本高高在上、學院式的微觀經濟學轉變成每個人隨處可見、親切可人的身邊經濟學。然而,我們長期以來形成的教育習慣是學生在學習的整個過程是被動的,教學改革最大的困難就是缺乏學生主動參與。因此,微觀經濟學教學改革的第一步就是激發學習動力,激活學生思想。微觀經濟學的課堂教學應該從學生每天都能見到但從未問為什么的現象入手,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經濟學原理和方法來解釋生活中的各種現象,通過這些案例和解釋來加深學生對微觀經濟學理論的理解,使其決策更加合理,進而提高認識世界的水平。
2.注重精選教材,深入淺出
微觀經濟學不是各個獨立知識的集合,而是一個系統的知識體系,因此必須了解各個部分之間的內在聯系,這樣才能加深理解。目前多數學校采用高鴻業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第六版)》作為微觀經濟學的授課教材。該書是國家級規劃教材,相比于國外經典微觀經濟學專著,其邏輯結構更加符合國人的思維方式,有助于學生快速形成對微觀經濟學基本架構的認知,更易于理解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從而進行廣泛的學習遷移,提升學習效果。
然而,該教材的編寫主要面向經濟學專業,在針對管理專業學生進行授課的過程中,從學生的課堂反應能夠感到教材涵蓋內容較多,難度偏大,部分理論晦澀難懂。因此,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還應注意合理編排教學內容,針對管理專業學生的學習需要,重點介紹均衡價格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者行為理論(包括生產理論、成本理論和市場均衡理論)等[3]。
3.利用信息技術,還原推理過程
微觀經濟學的教學重點和難點主要集中在分析各經濟主體在市場中的經濟行為,表現為教學過程中需要講解大量復雜的圖表推導過程。教材中的圖表是靜態的,表示的是經濟行為演化的結果。因此,在備課過程中,教師應利用信息技術將分析圖表做成動態圖,由此在教學過程中,將靜態的圖表結果變為動態的推理過程,讓學生有興趣跟著教師的授課思路,去了解每一條曲線的由來、含義及其中的經濟學原理,從而引發其更多更加深入的思考。在近5年的微觀經濟學授課過程中發現:不論是管理專業的本科生還是非管理專業的本科生,利用動態圖進行課堂教學的學習效果非常顯著,學生們更加容易集中注意力跟蹤圖表的演變,在案例教學環節能夠觸發其更加深入的討論。
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微觀經濟學的教學也是一樣,未來應逐漸降低教的比重,相應增加學的比重。教師應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把強烈的自我發展意識轉化為努力獲取知識的實際行動。
4.突出能源特色,培育能源經濟領軍人才
能源問題已經演變成為影響全球政治經濟格局和人類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問題。歸根結底,能源及與其密切相關的氣候變化問題都是發展問題,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經濟問題。近年來,能源經濟與管理方面的人才需求急劇攀升,然而與之相匹配的能源經濟復合型人才培養相對滯后。中國礦業大學一直以來堅持構建能源工業精英教育教學體系,致力于培養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因此,在微觀經濟學的案例教學中,教師應秉承研究能源礦產經濟的專業特點,把經濟學的相關理論貫穿到能源經濟系統中,引導學生從能源市場供需著手,探討能源市場資源配置效率,從而打開學生的學習思路和研究視野。
四、結論與展望
在建設創新國家培養一代創新人才的當下,教學的任務是要將創業和學業相結合,以創業激情激發學習動力,引導學生帶著問題來學習,用學習到的知識去理解周圍的經濟現實,促進學生主動去拓展自己的知識,主動向別人請教,主動去尋找合作。
作為一個有別于其他社會科學的思維方式,微觀經濟學可以廣泛用來解釋世界運行的規律,因為我們周圍的世界或直接或間接都和經濟活動、市場機制有關,我們從事的工作與日常的社會活動也主要是經濟活動。當然,微觀經濟學不僅可以解釋人們的經濟行為,也可以解釋人們在非經濟活動中的行為方式。因此,微觀經濟學應該屬于大學生的通識課,是大學生正確認識周圍世界、指導自己各項決策的必備基礎知識。在今后的微觀經濟學課程建設中,也將逐步探索如何在大學生通識課中向更多的在校大學生普及經濟學的基本原理,使其在今后的創業、工作和生活中能夠加以應用,做出更好的選擇。
參考文獻:
[1]蒂莫西·泰勒.斯坦福極簡經濟學[M].林隆全,譯.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5.
[2]朱文彬,趙淑文.高等教育心理學[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童磊.基于管理人才培養的微觀經濟學教學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12(6):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