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奕
摘 要:隨著中國經濟入世程度的加深,和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的背景下,公允價值的地位越來越重要,自2013年“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13號---公允價值計量”和2014年中國“企業會計準則第39號----公允價值計量”以來,引發了人們對公允價值計量的思考和關注,本文從中國新準則中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變動出發,比較中國公允價值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差異,并探討背后的原因。
關鍵詞:會計準則;公允價值;IFRS13;比較
一、最新動態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為建立一套高質量的全球統一的會計準則,充分響應二十國集團(G20)和全球金融穩定理事會(FSB)的倡議,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和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對公允價值計量準則項目的研究和改進步伐進一步加快。ISAB于2011年5月12號發布了國際會計報告準則第13號(IFRS 13)“公允價值計量”,準則對公允價值進行了重新定義,制訂了統一的公允價值計量框架,公允價值的披露要求得到新的規范。此外,2012年5月17日,我國財政部發布了《企業會計準則第X號--公允計量計量(征求意見稿)》。2014年1月26日,我國財政部發布了企業會計準則第39號(CAS39)“公允價值計量”。
二、比較研究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不斷完善和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在國內的廣泛應用,公允價值在我國經濟運行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財政部于2014年1月29號正式頒布了第39號公允價值計量準則并于2014年7月正式實施。該準則共有13章,核心內容包括三個方面:公允價值的定義、計量、披露。本文以基于三個方面,對新準則進行簡要的分析,并以此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進行比較。
(一)有關公允價值的定義
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第13號明確了公允價值的定義,公允價值是市場參與者在計量日發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項資產所能收到的或者轉移一項負債所需支付的價格。我國會計準則和國際財務報告準則都特別強調了企業以公允價值計量相關資產或負債的,應當假定出售資產和轉移負債的有序交易在相關資產或負債的主要市場進行,而不存在主要市場的應當假定該交易在相關資產或負債的最有利市場進行。但在市場參與者方面,我國會計準則方面明確指出了市場參與者應當滿足以下條件:1、市場參與者應當相互獨立,不存在關聯方關系;2、市場參與者應當熟悉情況,能夠根據可取得的信息對相關資產或負債以及交易具備合理認知;3、市場參與者應當有能力并自愿進行相關資產或負債的交易。相比之下,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則強調了主體在計量日必須進入市場,必須站在主體的角度確認主要市場,不允許不同主體之間的主要市場存在差異。
(二)有關公允價值的計量
在公允價值的初始計量方面,我國會計準則強調除特殊情形之外,公允價值應與交易價格相同。而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則以交易成本的概念來說明,準則強調交易成本不應調整用來計量資產或負債公允價值的主要市場的價格。對于給金融資產公允價值的計量方面,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第13號沒有太大差異,主要區別在于IFRS 13提出了“最高效和最佳使用”的概念,并且規定,當主體為了競爭或其他原因不打算積極使用或者不打算按照最高效和最佳方式使用非金融資產(如無形資產)也應按最高效和最佳使用的假設來計量,而我國會計準則未涉及到此項規定。我國會計準則除了IFRS 13的相關規定外還按負債和自身權益工具計量的原則,分三種情況作出規范,比IFRS 13更清晰,其中對于以相同或類似負債或企業自身權益工具報價為基礎確定公允價值,IFRS 13中沒有作出類似規定。
三、原因分析
我國頒布的會計準則,已經把公允價值作為現代會計的基本計量屬性。并從公允價值在會計準則中的影響逐步加深和應用逐漸規范中,可以看出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逐漸加強。但是趨同不等于等同,而是在互動中趨于統一的過程。那么,在公允價值計量方面,為什么我國企業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存在不同之處呢?分析表明:1、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發展時間較長,有明確的概念框架。因此,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早就對公允價值的有關問題作了規范和實踐。相比,我國企業會計準則沒有概念框架,因此在對公允價值做出規定的過程中,需要對其中的概念做出明確和系統性的規定。2、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和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的選擇機制上也存在差別,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強調可供選擇性和靈活性,這歸因于國際財務報告準則需要為各國提供有效可協調的會計準則。而我國企業會計準則一方面與國際接軌的同時還需要對政府財政部負責,是法律的范疇,強調高度統一。3、中國的金融工具交易市場和投資性房地產等市場相比于歐美發達國家還不夠發展完善,因此在公允價值確定和計量方面的主觀性更強,可操作性更差,更容易被操作利潤。因此針對中國的特殊市場條件,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的有關規定特別注意防止企業利用公允價值進行利潤操作和關聯方交易,使公允價值能夠在我國會計體系中得到更為規范的應用。不僅如此,我國企業財務會計準則還要求對財務報表進行更為充分的披露,提高財務報表的透明度。4、除上述原因之外,中西方的文化和價值差異等也是準則存在差異的原因。
參考文獻:
[1]王守海,孫文剛,李云.非活躍市場環境下公允價值計量的國際經驗與研究啟示[J].會計研究,2012(1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