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彪+李博
摘 要: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在于發展,而促進農村發展的關鍵在于農村人才。因此,加強在新形勢下農村實用人才的培養,構建一支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主要分析了當前農村實用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有效的解決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新形勢;農村實用人才;培養
農村實用人才作為農村實用技術的示范者與實踐者,加強農村實用人才的培養可以為農村的發展提供有效的生力軍,為構建和諧美好農村家園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因此,本文對農村實用人才的培養進行探析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新形勢下農村實用人才培養的意義
農村實用人才是指戶口屬于農村,有一定的知識技能,能提供服務、作出貢獻,起到示范帶頭作用,得到群眾認可的農村勞動者。農村實用人才是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中堅力量,是推動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的主力軍。在新形勢下,要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解決“三農”問題,亟需大力培養一支愛農業、懂技術、會經營,也愿意扎根農村的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引導和帶領農民群眾共同走上致富之路。大力開發農村實用人才資源,不僅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迫切要求,也成為新形勢下人才工作的重要內容。
二、農村實用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一)城鄉差別阻礙著農村實用人才成長。長期受城鄉差別的影響,我國大部分農村的教育設施差、教育資源匱乏,許多農民及其子弟在基礎教育階段,就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在成人教育階段,也很難得到先進知識和技術培訓。現有的農村實用人才致富后,往往更多地把目光投向城市,就算依然生活在農村,也很少參與到培養農村實用人才的活動中去。部分有志于在農村發展的高校畢業生和其他從業者,面對農村對社會產品極低的需求市場,很難準確找到施展才華的舞臺。加之,勞動力大量向城市轉移,更使農村實用人才培養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二)對農村實用人才培養重要性認識不足。一方面,地方政府將有限的財力更多地投放到對GDP貢獻較大的出口貿易、拉動內需和基礎設施等方面,對其它投入大、見效慢工作,尤其是農村人才的投入非常有限。另一方面,隨著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步伐的加快,政府注意到了人力資源開發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已經先后出臺的許多關于農村實用人才培養的方案,但還是由于缺乏具體的跟進措施,考核經濟發展的標準并沒有改變,因此,很多地區對農村實用人才重要性認識并不到位,甚至存在著應付現象。
(三)對實用人才培訓不夠。農村實用人才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加之市場意識不強,以至于某些產業以及技術的發展受到了制約。而農村實用人才的學習方式大多是在實踐中進行摸索學習,很難掌握產業發展規律和前沿技術,無法適應現代化發展的需求。導致這種問題出現的原因往往就在于農村實用人才的培訓范圍較小、培訓內容受限、培訓力度不夠、培訓投入較少、培訓方法過于簡單。
(四)配套措施不健全。提及農村實用人才培養,地方政府首先想到的農民培訓,而有意無意地回避和忽視農村實用人才待遇和優惠政策的落實、資金的扶持與經費的投入等問題。例如,農村實用人才評價機制不完善,沒有形成分類具體、動態明晰、操作性強的評價系統,無法科學評價農村人才的技術等級和貢獻大小,配套措施的不完善很可能導致在公平公正的激勵機制和扶持政策的保障上出現偏差,這些都嚴重影響到了農村實用人才的創造性和積極性,這將與中央農村實用人才培養的目標要求越行越遠。
三、農村實用人才培養的對策
(一)樹立正確的人才觀念。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農村實用人才的培養需要全社會的關心和支持。當前新形勢下,首先就是要轉變思想觀念。要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生產力”的認識,把人才培養與農村發展有機結合,為實現農業現代化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要牢固樹立“唯才是舉”觀念,打破傳統的學歷和職稱等限制,真正認識到農村實用人才的特性和作用。
(二)完善人才培養機制。農村實用人才培養需要對其機制進行完善,應建立農村實用人才工作協調機構,由組織部牽頭負責,各個部門之間各司其職,相互配合,為農村實用人才的培養提供便利;應建立農村實用人才評價激勵機制,對實用人才的成長與發展進行規范。比如制訂農村優秀使用人才檔案,在推薦政協委員、黨代表、人大代表候選人的時,優先考慮這些人才;開展優先評選活動,將典型的示范帶動效應進行放大。此外,還應制定農村實用人才優惠政策,為農村優秀實用人才的發展創造有利條件。例如,開辟“綠色通道”,在資金、審批、技術等方面予以傾斜,鼓勵農村實用人才參與農村項目的開發工作。
(三)完善考核評價機制。一是構建農村實用人才分類評價體系。根據農村實用人才的不同特點,結合其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提出農村實用人才的評價標準。二是完善政府工作考核機制。建議成立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領導小組,明確各部門任務職責,完善工作協調機制。把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納入對各級黨委政府工作的考核范疇,不斷提高黨委政府抓好農村實用人才培養工作的積極性。
(四)加大培養投入力度。把農村實用人才工作納入農村發展全局考慮,制定規劃,出臺強有力的扶持政策,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另外,要明確農村實用人才培養的公益性地位,在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同時,吸引各方面社會力量投入,構建成制度保障、支持有力、層次分明的投入體系。
參考文獻:
[1]魯寬民,楊玉生,易鵬.農村實用人才培養現狀及對策探析——以西安市為例[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3:8-12.
[2]欒珊.談農村實用人才的培養與作用發揮[J].新長征,2013,08: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