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桂梅
摘 要:本文對遼寧省內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思路展開探索。主張在優化內部結構、加快畜牧發展、加大生態林建設、發展深加工、打造區域特色等整體思路的基礎上,按遼東地區、遼中地區、遼南地區和遼西北地區四個不同生態類型區發展不同的現代化模式。
關鍵詞:農業現代化;發展思路;發展模式;區域經濟
一、遼寧省農業現代化整體發展思路
(一)優化發展種植業、增加糧食產量,保障糧食安全
優化發展種植業,穩步糧食生產,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建設國家大型商品糧生產基地和優質糧食產業工程,是遼寧省農業現代化的基本要求。按照區域化、專業化、標準化生產的要求,積極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農產品,建立適應加工業和畜牧業發展需要的種植業結構,優化農業內部生產結構,推進遼寧省農業向規?;?、集約化、標準化方向發展。
(二)加快發展畜牧業,提高畜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加快優化畜牧業結構,發展規模化精品畜牧業,提高產品質量,延伸產業鏈條、打造優勢品牌,實現可持續發展。同時,健全動物防疫體系和畜產品安全監控體系,不斷提高動物疫病預防和控制能力及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充分合理利用牧業資源,促進牧業生產和生態環境協調持續發展。
(三)建設發達的生態林體系,保障生態安全
加大建設生態林體系,著力優化林業產業結構,拓展以森林經營為基礎的第一產業,提升以林產品為主的第二產業,開發以森林旅游為主的第三產業。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強勢。同時,大力造林育林,擴大森林資源,堅決保護、合理利用森林資源,充分發揮森林的多種功能和多種效益。
(四)進一步發展農產品深加工,培育地方龍頭企業
進一步發展糧食產品、畜產品、林特產品精深加工,不斷開發新產品,延伸產業鏈,提高其附加值。進一步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形成支柱產業。同時,大力發展龍頭企業,積極培育中小企業,建成一批農產品加工骨干企業和原料示范基地。
(五)大力發展高效特色產業,形成特色產業
不同區域應立足各自資源稟賦和區位特點,以區域開發、產業配套、集群發展為重點,加快開發高效特色產業,在遼東、遼西北、遼中和遼南分別建設適于本區域的優質高效特色產品產業經濟帶。實現農業生產經營的布局區域化、專業化、標準化。
二、遼寧省不同區域農業現代化發展思路
可將遼寧省劃分為5個現代農業類型區,不同的類型區有著不同的現代化農業發展模式。
(一)遼東山地農業區
該區是遼寧中部平原的天然屏障,是重要的水源涵養區。存在的主要問題:由于無計劃地發展蠶場、參場、牧場、柴場、采礦場和開發坡耕地,致使山地植被遭到嚴重破壞,水源涵養能力下降,水土流失加重,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災害日益頻繁,耕地數量減少,質量下降。因此,該區立體農業建設應以保護和發展森林資源為主,以治山、保水、保土為中心,結合發展多種經濟,建立多林種、多樹種、多層次、多功能的針闊混交最佳結合的水源涵養林體系和種養加相結合的現代化農業發展模式。
(二)遼河平原農業區
該區土地資源豐富,地勢平坦,耕地集中連片,機械化程度高,是主要的商品糧基地。存在的主要問題:耕地面積逐年減少,耕層變淺,犁底層上升,土壤有機質含量低,耕地污染嚴重,牧業發展緩慢,農業產業結構不盡合理。該區立體農業建設應以建設穩產、高產、無污染基本農田為重點,加強基本農田設施建設,提高排灌和機械化作業水平,在玉米、水稻、大豆等作物合理輪作、間作、多元互補的基礎上,開發縱向空間,增加牛、豬、禽、魚和瓜菜等物種多層次、多梯級轉化利用的互補型現代化農業發展模式。
(三)遼西北半干旱丘陵農業區
該區光熱資源豐富,具有優越的農業生產潛力。存在的主要問題:水資源匱乏,風沙干旱,水土流失嚴重,草場濫墾過牧,功能日益退化,土地瘠薄板結,土地質量下降,產品產量低而不穩,農田環境惡化等。因此,該區現代化農業建設應當堅持搞好“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以水土保持為中心,以植樹種草為重點,實施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糧則糧、宜果則果,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結合的現代農業建設戰略,合理調整產業結構,使當地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和增值,實現農林牧的良性循環。變糧食作物單一種植為林糧經(飼)多層次、多流向、多梯級增值的現代化農業發展模式。
(四)城郊型庭院農業區
該區距離城市近,是大城市蔬菜等農副產品供應基地。存在的主要問題:生產結構不盡合理,管理體系不完善,工業“三廢”污染嚴重。該區立體農業建設應以調整產業結構為主,大力發展城市林業、無公害蔬菜、肉蛋奶生產,防治工業“三廢”污染,形成綠化、種養、觀光等一體化的現代化農業發展模式。
(五)沿海型農業區
該區自然條件優越,具有發展現代化農業的有利條件,該區存在的主要問題:灘涂近海面積大,植被稀疏,生產力低下。因此,該區農業建設應堅持合理開發的原則,進行混合養殖、立體種植,防治病蟲雜草,促進稻田、葦田良性循環。在水田區推廣稻田養魚、養蟹技術,使水稻高產、優質、高效并達到綠色食品標準。重點發展稻田、葦田養魚、養蟹的現代化農業模式。
參考文獻:
[1]王乃明.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特征[J].農業現代化研究,2008(5):67-71.
[2]文化.北京都市型現代農業評價指標體系與調控對策[J].農業現代化研究,2008,29(2):15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