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超++李雅麗
[提要] 近年來,大數據成為學者們研究的重中之重。那么,在審計這一特殊領域,大數據技術又起到了什么作用,給審計工作以及審計風險帶來怎樣的影響呢?本文從基本理論介紹入手,進而分析在大數據和云計算背景下審計存在的風險,并就此進行分析,制定應對措施,以期有效地規避云審計風險。
關鍵詞:大數據;云計算;云審計風險
本文系河北省審計廳2016年重點科研課題:“基于云計算服務平臺的大數據審計系統研究”中期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604)
中圖分類號:F239.1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7年5月16日
一、引言
大數據已經成為當前一個十分流行并熱門的話題,大數據時代走進人們的生活,也將成為一個不可抵擋的趨勢。但是,伴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硬件、軟件技術突飛猛進,互聯網、物聯網平臺服務迅猛發展,審計的工作方向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審計工作將面臨新一輪的機遇還是巨大的風險,都非常值得思考。
二、理論分析
(一)云審計的含義和特點
1、云審計的含義。維基百科給云計算下的定義是:云計算將IT相關的能力以服務的方式提供給用戶,允許用戶在不了解提供服務的技術、沒有相關知識以及設備操作能力的情況下,通過Internet獲取需要服務。將云計算技術嵌入到審計工作中,便產生了“云審計”的概念。
2、云審計的特點。云計算技術在審計過程中的運用,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審計技術的重要變革。我們將云審計與傳統審計做對比,來分析云審計所具有的特點:(1)在傳統審計中,審計人員需要在數據信息的收集和整理等體力勞動上消耗較多的時間。而在云審計的過程中,審計人員可以把信息儲存在“云”上,大家可以通過網絡終端,將需要的信息快速地整理匯總,并進行一系列的網絡任務的分配,大大節省了等待的時間,實現審計時間的合理有效利用;(2)在傳統審計中,審計人員需要解決由于審計軟件的差異造成的系統不兼容的情況,而在云審計的過程中,專業的云軟件服務商的使用解決了傳統審計中各審計單位獨立完成所帶來的兼容性問題。另外,只需要通過一個簡單云端就可以替代傳統審計中大量的基礎設施的投入;(3)在傳統審計中,審計人員會把收集整理的數據和資料進行分類匯總,然后存儲到各自的手中,其他的人員調閱查看,只能向相關的資料保管人索要。而在云審計中,資料會被分類匯總,存儲在“云”這個巨大的資源平臺上,審計人員通過網絡云端,便可以實現資料的共享,節省了大量的時間。
(二)大數據的含義。大數據,或稱巨量資料,指的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大數據具有4V特點,即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樣)、Value(價值)。
(三)大數據、云計算對云審計的影響。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與完善,審計技術也在不斷地得以發展與完善。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技術的出現給審計帶來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持續審計方式得以不斷完善和發展。在大數據背景下,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演進推動了審計方式的變化,持續審計實現了技術上的可行性,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審計結果滯后性的問題。同時,網絡技術與審計技術能夠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也將更有利于某些特定行業對審計工作結果的需求實現。
2、總體審計模式的應用與發展。在大數據技術的支持下,審計人員可以利用一系列的先進手段,實現對數據的搜集、整理以及分類匯總,使審計人員可以更好地建立一種總體的審計模式,從而實現審計的革命性變革,做到有效地規避抽樣審計帶來的審計風險。而且通過大數據的利用,可以更全面地搜集數據,對數據做到更加細微、全面、深層次的分析,幫助審計人員發現以前未發現的問題。
3、審計成果的綜合運用得以不斷發展與完善。在大數據背景下,審計人員不但可以提供完整的審計報告,而且可以將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匯總并加以分析,為被審計單位提供足夠的信息,使他們可以更好地對企業進行經營管理。
三、大數據背景下云審計所面臨的風險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大數據以及云計算技術在審計領域的不斷應用,對我國的審計技術以及審計方式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大大提高了審計的工作效率,但是仍存在一定的風險,需要引起大家的注意。
(一)數據的安全性難以控制。云審計,需要在大數據背景下,利用互聯網技術和計算機技術,并結合相應的審計軟件才可以得以進行。然而,在大數據的背景下,數據存儲在云端,便需要考慮由此帶來的存儲風險;而網絡是一個龐大的環境,可以存儲海量的數據,但有利就有弊,仍需要考慮網絡在數據存儲上帶來的巨大風險。面對網絡存在的安全漏洞,黑客趁機而入,由此產生各種新型的網絡風險。
(二)缺乏綜合性的審計人才。隨著經濟發展的步伐加快,各方對審計工作的質量要求也在提高,審計的工作量也在慢慢加大。但事實表明,當前我國高校中設置審計專業的機構較少,專業人才缺乏,而大多數從事審計工作的人都是從會計專業走出來的,雖然會計、審計兩個專業根源上有相通之處,但是畢竟工作的出發點截然不同,會計人員對審計知識的整體認知度較低,再加上如果并沒有足夠的審計工作積累,審計效果一定存在不足;而在大數據的背景下,審計人員若只是單純的了解審計知識,已經無法滿足審計工作的需要。審計人員需要將計算機知識與審計知識相結合,融合在一起,這樣才能滿足新時代背景下對審計人員的技能要求,而現在這樣兩種能力兼具的人才在審計人才中的占比仍然較少。
(三)審計軟件的開發和使用存在限制。一個審計軟件的開發與使用,前期一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后期才可以得到正常的運轉。而使用審計軟件較多的單位,他們在承接一項審計事務時,收取的費用較低,與前期高額的費用形成鮮明的對比,使得一些規模較小的單位無法支撐這些審計軟件的合理使用,更無法獨立地對審計軟件進行后期的維護。
四、大數據背景下審計風險防范措施
(一)重視數據安全。審計人員涉及到眾多的數據,而且好多數據屬于企業的核心數據,其安全性直接關系到國家的經濟安全與社會穩定,其保密性尤其重要。面對當前的局面,應對云審計存在的數據安全問題,需做出以下防范措施:
1、提高數據的加密程度。對于數據的傳輸與存儲,必須做到嚴格的加密。公司底端的人員較多、較雜,發生數據外泄的情況相對來說較多。對數據的查看與使用,設置不同的權限,使不同的角色對數據的使用與查看具有不同的限制,做到角色分類明確,可以較好地保證數據的安全。
2、提高軟件系統的安全系數。大數據背景下,云審計主要利用審計軟件進行運作,審計軟件的安全系數直接關系到數據的安全存儲。而為了有效地避免存儲在云端的數據發生外泄以及云端出現病毒入侵的現象,我們應該提高審計軟件的安全系數,提前防范此類事件的發生。
3、規范數據的存儲。在傳統審計中,對于一些數據我們會做專門的分類,在云審計過程中,我們更應該如此,對于審計數據,我們應該分類整理存儲,對于一些重要的審計數據,我們更應該做一些隔離操作,由此以來做到信息的高度保密。
(二)培養專業化的審計人才團隊。針對當前的審計團隊的現狀,各大高校應該開設審計專業,培養審計專業的優秀人才。在校期間,各大高校應該增設模擬審計實訓室,使大學生在校期間就可以提前體驗審計的一些流程與操作。另外,各大高校可以定期舉行大學生入企業實習,或者聘請會計師事務所著名的審計人員來校講解在審計的實際操作中會遇到的各種問題以及應對措施,使大學生在沒有走出校門前,就可以積累一定的實踐能力。在真正走出校門的那一刻,可以更好更快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另外,由于當前大數據、云計算的迅速發展,各大高校和機構也應考慮加大對計算機、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專業技術的培訓,盡最大的努力為社會培養出兼具審計知識、計算機知識的綜合性人才,這也是時代的要求。
(三)完善審計軟件的開發和使用。首先,面對審計軟件費用較高與審計單位承接的業務收費不成正比的情況,我們應該降低審計軟件在開發與維護階段所產生的費用。一項新的審計軟件,前期的開發肯定會耗費巨大,我們應加大宣傳力度,使更多的審計單位都能夠使用這款新開發的審計軟件,做到開發費用的平攤,以便可以做到有效地降低審計軟件的使用費用,降低審計成本;其次,對于國內審計軟件開發技術的落后,我們應該加強對國外先進技術的學習和借鑒,合理地運用到自己的審計軟件的開發當中去,國家也應該大力支持軟件技術的學習,加大扶持力度,給先進的技術人才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支持,打破現有的軟件競爭機制,加大軟件的競爭機制,提高我國的軟件開發技術水平。
(四)完善審計取證方法。面對當前形勢下審計取證困難的困擾,應當對大數據背景下的審計取證方法加以改進和完善。首先,在審計軟件開發的過程中,對審計軟件的接口進行統一,對相關的單位和部門進行規范,使被審計單位在日常信息的保留過程中,就以規范格式進行存儲,便于審計人員提高工作效率,更加有效地進行審計;其次,要實時地對數據進行測試,確保數據可以達到及時有效的保存,確保數據具有時效性,使審計人員可以及時的、隨時的對被審計單位進行審計;最后,審計人員應該加強對被審計單位的各項溝通,與被審計單位打好感情牌,這樣在進行審計的時候,有利于便捷的得到需要審計的信息,減少信息收集的困難性。
主要參考文獻:
[1]秦榮生.大數據、云計算技術對審計的影響研究[J].審計研究,2014.6.
[2]魏祥健.云平臺架構下的協同審計模式研究[J].審計研究,2014.6.
[3]程平,白沂,賀灝璁.云會計環境下基于COBIT標準的大數據審計研究[J].會計之友,2016.4.
[4]張艷玲.云審計——審計信息化的發展趨勢[J].商業會計,2013.
[5]郝丹煬.淺談金融大數據的機遇與挑戰[J].時代金融,2015.11.
[6]周迎,曾凡,黃昊.淺談云計算在醫療衛生信息化建設中的應用前景[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0.
[7]陳偉,Wally Smieliauskas.云計算環境下的聯網審計實現方法探析[J].審計研究,2012.3.
[8]張進寶,黃榮懷,張連剛.智慧教育云服務:教育信息化服務新模式[J].開放教育研究,2012.
[9]程平,張雅頔.大數據時代基于云會計的審計實施框架構建[J].會計之友,2015.24.
[10]李亞寧.數據庫數據安全問題解決辦法分析[J].江蘇科技信息,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