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娟
摘 要: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千千萬萬的人民智慧的結晶,它博大精深,是我們民族文化的載體,是中華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幼兒教育中,對他們進行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這對他們的健康成長起到了潛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也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發揚光大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傳統文化;日常教學;繪畫美術;手工藝術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22-018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2.113
隨著近幾年中華民族偉大夢想的實施,中華傳統文化教育逐漸受到重視,在教學過程當中一定要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如何在幼兒園的日常教學過程當中,科學有效地實施中華民族的傳統教學,就成了一門必不可少的學科。在幼兒園的日常教育當中,傳統文化和正常的教育教學活動要結合起來,在正常的教育教學活動當中,時時刻刻滲透傳統文化教育,比如傳統的繪畫教學工作、美術欣賞活動、手工活動、游戲活動等等,都可以滲透傳統文化的教育。
一、在繪畫的實踐活動中實現傳統文化教育
幼兒繪畫的工具和材料相當豐富,如墨水、水粉顏料、毛筆、蠟筆、水彩筆、彩色鉛筆、細線、紙張、石頭等等。那么如何將這些豐富多彩的材料組裝成自己的圖畫呢?幼兒就要通過對線條的運用、色彩的渲染、形狀的構想等等美術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創造出豐富多彩的生活世界,創造出美術效果的視覺形象。幼兒園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幼兒繪制傳統文化的內容,比如,每年春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貼門神,門神本身是民族藝術的一種,是中華民族繪畫中的一員。在教學時引導幼兒了解傳統文化中版畫藝術的發源發展,以及民間流傳的各種形式,都是對幼兒很好的教育素材。民間傳統文化里還有人物的肖像,教學時可以引導幼兒對民族英雄進行了解。在古代人民對民族英雄非常崇拜,比如花木蘭、岳飛、楊家將等,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這些人物的故事,學習他們的精神,通過這樣的教學,從這些人物的身上學到了民族精神的內涵,從小培養了幼兒園的愛國主義情懷,為他們的健康成長打下厚實的基礎。
二、在手工制作的實踐活動中實現民族文化的教育
手工制作的范圍非常廣泛,正常的手工制作的材料和工具有剪刀、尺子、膠水、泥巴、橡皮泥、竹片、石頭、植物的果殼、木塊、鐵絲、硬紙片等等這些物品,手工藝術是通過剪刀的裁剪、膠水的粘貼、刻刀的雕刻、紙張的捏折等等方式,用一些素材塑造一個完美的形象。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就隱藏在這些簡簡單單的手工制作當中。典型的刺繡就是通過剪刀的裁剪和絲線的刺繡,繪制出豐富多彩的藝術形象。比如每年端午節,幼兒身上帶的荷包就是典型的代表,媽媽通過裁剪刺繡的藝術加工,最后變成一件件藝術作品,這里邊蘊藏著豐富的民族文化,通過這些藝術作品,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也是對下一輩進行思想教育的最好方式。一件件精美的刺繡作品也寄托著媽媽的情感,是媽媽對兒女的情感寄托,希望他們長大以后,無論走多遠,他的根在家鄉,在媽媽這兒。
最簡單的一種手工制作就是捏泥人,通過攪拌土倒水和泥,然后捏各種各樣的藝術形象,有的捏成栩栩如生的人物,有的捏成活靈活現的動物,有的捏成豐富多彩的植物等,通過這些捏泥巴的活動,對幼兒進行很好的傳統教育。中華民族的手工藝術就是在捏泥巴的過程中傳承和繼承發揚的。古代人們日常用的器皿,比如吃飯的碗、提水的瓦罐等,都是用泥巴捏成的。這些泥巴藝術和人們的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幼兒了解了這個道理,就對傳統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手工制作也是很好的手工藝術,古代的工匠,尤其是木工對家具的打造十分用心,他們打造出來的家具,精美多彩,上邊的圖案生動活現,是對民族文化的很好的繼承。正因為有了這些杰出的工匠藝術,才有了古典藝術的藝術風格,形成中華民族獨有的藝術風格,比如北京故宮藝術、西安的大雁塔藝術、湖北的黃鶴樓藝術,都是木匠藝術的杰出代表作品。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幼兒了解這些手工藝術作品的發源發展、技術傳承、工藝流程、藝術作品等等,來加深他們對民族文化的了解,這樣就對他們形成很好的民族文化傳統教育。
三、在美術欣賞實踐活動中實現民族文化教育
傳統的美術藝術作品在生活當中無所不在,無所不包。幼兒在這樣的氛圍當中時時刻刻受到傳統美術的熏陶和教育,比如每年過春節門上貼的門神、門上貼的對聯、窗戶上貼的窗花、屋檐下掛的紅燈籠等,都是藝術作品的代表作。過年時大家都在玩的喜聞樂見的社火,就是民間藝術的杰出代表。加強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教育,是發揚光大中華民族精神的最好的途徑,傳統文化的教育對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有著非常好的教育作用。所以教師要厚積而薄發,有必要使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延續下去。
四、傳統文化教育要滲透于日常的教學生活當中
在高科技發展的今天,現代文化教育十分重要,但是傳統的文化教育不能放棄,而且在經濟發展的今天,在中國走向世界的今天,更應該要把民族文化發揚光大。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要從古到今,引導幼兒了解民族傳統文化的內涵。有條件的結合地方文化,把傳統文化滲透到教學當中,我們要采取的策略是古今中外兼容并收,對好的文化要適當地接受,結合傳統文化,使傳統文化與現代科學教育結合起來。比如大家熟悉的肯德基、麥當勞,這些都是外來的食品,含有外來的文化,如果教師在教學當中和我們的傳統食品,如粽子,結合起來教學,就能夠把教學變得豐富多彩,讓幼兒受到全面的傳統美食文化教育。還有,教師在給學生講《大海的女兒》《美人魚》等童話故事的時候,不要忘記講講我們的傳統文學,如對《盤古開天辟地》《牛郎織女》《臥冰求鯉》《孔融讓梨》《大禹治水》等傳統文化的學習,中外結合就是最好的教育模式。
總之,傳統文化的內容非常豐富,從天文地理到日常生活,從繪畫美術到音樂鑒賞,從手工制作到舞蹈等等包羅萬象,教師要在教學當中結合自己的教學,結合當地文化的傳統習慣,要對幼兒進行科學的教育,吸取精華,剔除糟粕,在傳統文化教育的環境里使他們能夠健康茁壯地成長。
參考文獻:
[1] 馬麒麟.傳統文化與現代化教育[J].湖南教育,2008(2):32.
[2] 許建軍.幼兒教育中滲透民族文化[J].青海教育,20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