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燕榮
[摘 要] 對造成高職院校兼課教師多專業教學的原因進行深入分析,針對原因提出了相應對策,為妥善處理兼課教師多專業教學現象提供參考。
[關 鍵 詞] 高職院校;兼課教師;多專業教學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34-0066-01
隨著20世紀90年代末我國高校擴招,高等職業院校如雨后春筍般迅猛發展,由不足200所發展到2016年的1199所,絕大多數都是通過“三改一補”教育方針發展起來,而師資力量不足、教師專業不對口、實踐能力差等問題日益突出。正緣于這些問題,兼課、兼職教師才有了廣闊市場,特別是專業對口的兼課教師和實踐能力強和教學水平高的實踐課兼職教師。
一、造成高職院校兼課教師多專業教學的原因
(一)高職院校發展快,師資配套跟不上
伴隨著擴招,高職院校首先完成規模上的擴張、學校場地擴寬和硬件的充實,招生人數也每年增長,但配套師資卻跟不上,教育部在《關于開展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試點工作》的通知中明確規定:高職院校應該達到小于或等于16∶1的優秀等級生師比[1]正常而許多高職院校的生師比遠遠達不到要求。學校自身的財政限制了教師的招聘數量,而專業人才,尤其是“雙師型”教師的匱乏,導致教師數量相對不足導致教師超負荷教學,部分教師甚至承擔兩門課程任務,再加上每年新專業的申報和增加,更加劇了兼課教師多專業教學的情況。
(二)高職院校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
高職院校除了教師數量總體偏少外,還存在部分教師專業不對口,“雙師型”教師缺乏等問題。部分教師專業不對口和“雙師型”教師缺乏,會導致教師多專業教學現象的大量存在,這些問題是制約高職院校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提高的致命因素。新招聘的年輕教師中非師范專業的占了一部分,有的研究生在參加工作后與專業不對口,加上教師數量不足,不得不聘用一些非本專業的教師或者在讀研究生來代替。這部分教師僅簡單了解本門課程知識或只是考取相關資格證書,對整個課程體系和結構都處于一知半解的狀態,這種情況不利于學院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教師系列職稱的行政、教輔人員為晉職而兼課
但由于高職院校教師數量總體偏少,但教學班級多、課時多、教學任務重,專任教師往往不夠。一些教師系列職稱的行政、教輔人員,為了進一步晉升職稱,滿足教學任務要求,不得不兼職教學甚至跨專業教學。但是這些行政、教輔人員教學和科研工作沒有連續性、專業性,長時間沒有上課,對專業課程的發展動向和前沿情況把握不準,知識老化,不能適應教學新情況、新要求,這是對學生的不負責,對學生學習和影響極為不利。
(四)教研室主任主觀性決策的影響
高職院校教師數量相對不足,是造成兼課教師多專業教學的根源。如果教師不夠,又無法及時找到適合人選的情況下,為了保障教學順利開展和完成,教研室主任會指派一些教師承擔余下的教學任務。
二、應對高職院校兼課教師多專業教學的改善措施
兼課教師多專業教學這個問題,在高職院校中普遍存在,而由此衍生出的問題也越來越突出,必須引起各高職院校高度重視。針對造成兼課教師多專業教學的這些原因,筆者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解決,做到標本兼治。
(一)按照國家標準配備師資,打牢基礎,突出“雙師”
高職院校應保證生師比小于或等于16∶1,把這一硬性指標作為保障高職院校正常開展教學和管理的最低標準。高職院校應積極向地方財政和管轄部門申請財政支持,充實教師隊伍;高職院校拿出專項資金,特別鼓勵教師深入企業學習和鍛煉,培養過硬的實踐能力,為“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高職院校要創設良好的條件、出臺優惠的政策,引進那些既有豐富的企業管理經驗或過硬的技術操作經驗,又有良好教學能力的專業對口的專業技術人才,充實學校“雙師型”教師隊伍。還要注意老、中、青教師比例協調,發揮老帶新的積極作用,最終減少兼課教師的數量,消除兼課教師“門外漢”現象。
(二)提高行政、教輔人員待遇,規范兼課程序
申請教師系列職稱的行政、教輔人員,為了進一步晉升職稱,每學期必須要有相應的教學任務要求。如果他們自身所學專業的課程沒有了,就只能申請其他不熟習的專業課程教學,而學校出于某些原因又不好阻止他們上課。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發生,就必須從源頭上治理,提高行政、教輔人員的整體待遇,縮小與專任教師的差距,使他們能沉得住氣、靜得下心來專心“坐班”。如果一定要兼課,要規范兼課程序,嚴格審核兼課教師資質,安排對口專業課程或相近專業課程,并限制周教學課時,做好日常監督考核。
(三)講民主,顧大局,避免主觀決斷,按規章辦事
在教學工作安排上,教研室主任要考慮學校的整體利益,做決策要講求民主。在期末,安排下學期教師授課任務之前,要召開教研室會議,征詢教師本人的意愿,聽取教師的不同意見。按學期教學任務標準,先安排好對口專業教師的課程,之后對剩下課程征詢相關專業教師承擔額外課程的意見,或請各教師推薦對口專業或相近專業的兼課教師以及校外兼課教師,再對承接課程的兼課教師和校外兼課教師的資格進行審核,做到寧缺毋濫,杜絕教學“門外漢”的出現,真正做到按規章辦事,民主決策,避免個人主觀臆斷,做到對學校健康發展負責,對學生學習和發展負責。
參考文獻:
龐爽.天津青年職業學院教師隊伍建設問題及對策[D].天津師范大學,2014: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