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
摘 要:陶行知是偉大的人民教育家,也是有遠見卓識的教育思想家和社會活動家。他的思想與時俱進,當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即將取得全面勝利之時,他就喊出“民主第一,民主至上”的民主教育主張。民主課堂最實質性的意義就是學生的統治、學生的選擇。實施民主教學,要求教師去掉教師的威嚴,在實施民主教學的課堂中教師發問的時候,應多用開放或試探的語言,課堂里面人人都有平等的權利。
關鍵詞:民主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2-061-01
民主課堂需要啟蒙、需要法制、更需要權威,但是推行民主課堂的基本手段不應當是教師的強制,而是學生的同意,民主教學既然是學生的統治,就應當尊重學生自己的自愿選擇。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新科標的不斷完善,教師已經不再如過去般是課堂中的主導角色了。教師要與學生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除去課堂上的老師角色外,更多需要成為學生學習的伙伴與合作者,要與學生平等、民主、和諧地交流思想、表達情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與學生形成一種亦師亦友的關系。我國教育改革家魏書生就說過遇事喜歡和學生商量,他能把所教的學生視為自己的朋友和老師,學生也因此把老師的教學變成自己的任務。凡事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對待和思考問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拉近教師與學生的心理距離。
實施民主教學,要求教師去掉教師的威嚴,教師里不再是領導者、導演、警察等角色,讓自己蹲下身來保持和學生的高度。民主課堂與“老課堂”最大的不同就是要懂得傾聽,而不是教師一味的說,學生一味的聽,要知道學生想什么,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才能更好的教學,針對每個學生因材施教,把課堂教學最大化。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渠道,隨著課堂不斷深入化,教學形式也多樣化,變得精彩,由過去的“滿堂灌”到慢慢改變的“滿堂問”我們也從一根粉筆,一本書的形式變成了一體機、投影儀,這都是對民主教學都有非常大的幫助。然而影響課堂因素也有很多,既有教師與學生的也有人文因素,我們應該抓住關鍵因素,做到民主平等課堂。如今的課堂教學,老師是以啟發是的提問,但也都用暗示的語言,把學生的思路拉到教師設計好的,標準答案,這樣學生依然很被動的跟著老師走,我們要善于挖掘學生潛力,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會更加有利于學生的多方面的發展。
培根曾經說過:“學問并不是把他它們本身的用途教給我們,如何運用這些學問乃是學問外的、學問以上的唯一智慧”。民主教學有一定的開放性,不止教學也要學做人,我是一名年輕的一年級班主任,在處理教學和同學之間的糾紛時,更要民主,在課堂上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有學下去的欲望。低年級的學生有太多求知欲,教師要耐心、細心的給予學生解答。在處理同學間的小糾紛的時候也要民主,要懂得傾聽學生的個人想法,避免給學生內心造成心理負擔,要讓學生發自內心的知道自己的錯誤,而不是以老師的身份“嚇唬”他們。
讓學生去過一種民主的生活,使他們對自己的事務有參與的意識和表達的途徑,要引導學生過好這樣的生活。同時對于班級議事,從教育和引導的角度,就需要引導學生討論和認識議事的目的,幫助他們建立議事的規則,引導他們在遵守規則的前提下表達自己的意見、主張自己的權利,通過教育和引導,使他們認識自己的責任和權利,這是教育的使命和責任,要針對不同年齡段、不同學習和生活經歷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育內容和引導形式,在教育內容上要有梯度、有遞進,注意銜接和配合,在教育方式上以參與體驗為主,輔以討論和反思,在過程中引導、在過程中完善,逐步培養學生的民主意識和民主精神,提高學生的參與水平和參與能力。
其實民主課堂是自由的、是開放的,但并不意味著是教師的“妥協”,必須要有相應的規章制度,本著少數服從多數的規則,但同時多數也要體諒和諒解少數,雙方都要“退一步”,把“高效課堂”做到極致。由于多年來的教學習慣,接受民主教學可能會慢一點,但接受教師新鮮事物的速度還是值得肯定的,也許經常有人說這種教學是行不通的,我們的教育手段一直都是這樣的,西方引進的教學方法我們不適用,由此可見應試教育對我們的影響到底有多大。部分孩子甚至是大多數孩子失去了自己興趣和愛好,很少和外界接觸,造成人際交流困難,我們總是喜歡“天衣無縫”的教學,課堂上教師一直處于主動狀態,希望學生都能按照自己設計的反感來回答,并且總是有意識的引導。因為他們都已經習慣被動、依賴、甚至是老師的威嚴,學生處于被動狀態,這樣會使學生缺乏問題意識,不敢張揚自己的個性,不敢勇敢的表達的想法,所以會出現很多“偽民主”的狀態。
而民主課堂是打破傳統,更加科學的課堂新理念,而只有真正的落實才能有真的效果,老師不能是課堂的主導者,而是把更多的問題拋給學生,可以討論、小組交流,避免唱獨角戲。而民主課堂可以改變學生的心態,能讓他們知道是為自己學習,而不是應付老師和家長,讓他們在課堂上釋放天性,既能獲得知識又能提高成績,增強自信心,更能鍛煉能力。也就是說師生關系更加平等了,讓學生有“膽量”向你提出問題,敢于交流、大膽、創新,更要營造一種和諧、快樂、的學習氛圍。很顯然教師也要以身作則,實施師生互動、生生交流的地氣氛,能夠放低姿態,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這也是師生間交心的重要條件。對學生評價多元化,看待問題要更加全面,例如:我們只關注學生的成績,用成績說明一切,其實應該更多的關注學生的努力。與平時相比它們是不是努力更多,學習態度是不是更認真。適時的給予肯定。
民主課堂是師生平等的交流平臺,就意味著師生之間必須互相尊重,讓學生知道自己是課堂的主人,是充滿希望和陽光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