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勇
摘 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是現代化教學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作為一名中學化學教師應該把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作為一個重要的課題來研究。我認為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主要體現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編寫一些順口溜、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等方面。
關鍵詞:興趣;提高; 主動性;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2-155-01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也,是培養學生探究精神,提升科學素養的領路人。教學方法的選擇是否恰當、優化,將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如何優化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呢,下面就自己在多年工作實踐中的一些做法,談點滴體會。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興趣可以轉化為內在動機,成為推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的直接動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正如愛因斯坦說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化學教學中優化學生興趣的途徑有:
1、重視化學實驗,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化學對于初三學生來講是一門新學科。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較強,對于變幻莫測的化學實驗現象,往往有較濃厚的興趣。在重視化學實驗教學的基礎上,課堂的演示實驗、學生課堂實驗、家庭實驗以及為解決學習問題所開設的實驗,我們都要重視,要有側重點,但不能有所忽視。
首先,要認真做好每一個演示實驗。興趣盎然的觀察能活躍學生的思想,形成積極思考的氛圍,從而使學生學到化學知識。例如,在講氧氣的鑒別時,沒有先講鑒別方法,而是用一個帶火星的木條,分別插進兩個集氣瓶中,讓學生由觀察到的現象得出鑒別氧氣的方法。其次,指導學生做好每一個學生實驗。學生自己實驗時興趣較高,為了避免學生動手的盲目性,教師要因勢利導,把單純的興趣轉化成為學習知識的樂趣,成為學習的動力,注意及時糾正學生不正確的操作方法,指導他們分析實驗現象,書寫實驗報告。此外,還要指導學生做好選做實驗及家庭小實驗。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結合本校實際,盡可能地做一些有意義的實驗。
2、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保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大量事實表明,組織學生參加課外活動,使他們自己全身心參與到活動中,能更好地發揮他們自身的潛能,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在化學課外活動中,讓學生通過自己設計,動手做實驗,可以學會既動腦,又動手的本領。例如,用天然鮮花制酸堿指示劑,用廢舊物品制一個簡易氣體發生裝置,粉筆制作。此外,進行化學講座,觀看化學科普影片,參觀化工廠等豐富多彩的活動,都可有效地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
3、化解教學難點,提高學習興趣
面對難理解和消化的教學難點內容,學生很容易產生畏難情緒。如果在教學中不及時化解這些難點,就會使學生逐漸失去學習化學的興趣。在教學中把握好教學中的難點內容,并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突破難點,能有效地提高和保持學生高昂的學習興趣。對于零碎的化學知識,通過計算機多媒體來模擬有關化學變化中分子、原子的運動,幫助學生掌握分子、原子等抽象的知識。在教學中根據學生實際,做到“因材施教”和“分層次”教學,就可以不斷化解教學難點,并有效地提高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編一些順口溜幫助學生記憶,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在學習酸堿鹽時總結出:堿的溶解性口訣是鉀鈉鋇鈣微,這句口訣的意思就是可溶性的堿有氫氧化鉀、氫氧化鈉、氫氧化鋇,微溶性的堿是氫氧化鈣。這樣可以節約學生記憶時間,達到事半功倍的結果。金屬的活動順序是鉀、鈣、鈉、鎂、鋁、鋅、鐵、錫、鉛、氫、銅、汞、銀、鉑、金。我利用字的諧音編成這樣的順口溜方便學生記憶:嫁給那美女(鉀鈣鈉鎂鋁);新鐵衣嫌輕(鋅鐵錫鉛氫);統共一百斤(銅汞銀鉑金)。這樣學生樂學會學在娛樂中學習,樂此不疲。又例如:一到二十號元素的記憶利用諧音編成如下口訣。親愛李皮彭,(氫氦鋰鈹硼);坦蕩養福來(碳氮氧氟氖);那美女桂林(鈉鎂鋁硅磷);牛肉要加鈣(硫氯氬鉀鈣)。這樣以來學生非常感興趣,因此記憶起來就比較迅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以人為本”改變傳統的“師教生學”的被動接受為交往互動中的主動探究的創新性學習。發揮學生主動性的關鍵在于調動學生的“三性”,即積極性、主動性和創新性。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好奇心是指人們對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覺得新奇而感興趣的心理。學生如果處于好奇的心態中,就會主動地學習,積極地思維,不斷地探索。就會提高學習的效率。以疑問引思考,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設疑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提問的方式引起學生對某些問題的討論。它能激起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學生的求知欲由潛伏狀態轉入活躍狀態,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鼓勵學生大膽聯想,培養學生學習的創新性。聯想是思維的橋梁,歷史上有不少創造和科學思維難題的解決都得益于聯想。例如,德國化學家凱庫在長期研究摸索笨分子結構的過程中,根據人類當時已經掌握的有機化學知識很難對笨分子的結構作出合理的假設。直到有一天夜晚他在書房中打瞌睡時,在夢中眼前又出現了旋轉的碳原子,碳原子的長鏈像蛇一樣盤旋卷曲,忽然一條蛇抓住了自己的尾巴,并旋轉不停。當他從夢中驚醒時由剛才的夢境產生聯想提出了苯環結構的假說,并通過實驗證明了這一假設的正確性。這一化學史上的趣聞告訴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也應該鼓勵學生大膽聯想,學會創新。這樣才能事半功倍,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效率。
總之,在教學中要不斷地總結,充分利用實驗電教手段,積極開展化學活動課,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享受學習知識的樂趣。變“強制性”教學活動為“主動性參與”教學活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減輕學生負擔,提高學生的素質及能力。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