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春蘭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2-225-01
小學,計算是基礎也是重點,更是貫穿于數學教學的全部過程,可見計算教學的重要性。往往學生會忽視它,所以培養低年級學生計算的正確率非常必要。生活中學生接觸計算的機會很多,學生做題時,普遍有輕視的態度,注意力不夠集中、抄錯題、運算粗心、不進行驗算是經常犯的錯誤。幾年的低年級教學中,我比較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興趣和能力,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一、因材施教,體驗計算的成功
在小學數學教育的日常活動中,學習興趣是關鍵,那么,我們就需要讓學生不斷的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引導學生的努力方向.比如說,開學家長會上,我交代家長在日常的生活中購物中多引導孩子計算,注意搜集生活數學,低年級數學計算就在身邊,幾個家長站起來問我,他的孩子要不要學奧數,我笑笑說:“老師當然希望不久的將來我們班有數學專家,但得先把計算過好關呀。”現在社會奧數風非常流行,那些小學奧數比賽一個一個來,這些所謂的奧數競賽,不符合小學生的學習階段和知識結構,很多題目大大超出他們的知識范圍.但這在校園里卻是一種很普遍的風尚,這種錯誤的風尚打擊了一大部分學生,使他們懼怕數學一進小學就覺得“數學不好學”.奧數才子這樣的學習榜樣當然值得肯定,但不適宜在推廣而后實施,也不利于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興趣.我在教學中出一些計算小練習,課前5分鐘小測,學生不但得到好成績還能對數學產生興趣。 讓每一名學生都有自己對成功的體驗,老師通過教學并根據學生不同學習程度和學習能力因材施教,這樣所有程度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數學這一學科具有系統性和連續性,所以說,循序漸進、激勵優生和表揚后進生都是可行之策,每一名學生都會體驗到自己的成就感來獲得喜悅之情,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新教材的很大特色就是有很多主題圖,利用教材,采用多種方式 教師在課堂中利用好主題圖,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并且用游戲、比賽等方式練習;用卡片、小黑板等視算,聽算;限時口算,自編計算題多種形式的訓練,充分去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學喜歡學,逐漸養成一種持久的計算興趣。
二、生活實踐,激發計算興趣 .
研究訓練形式,激發計算興趣。為了提高學生的計算興趣,寓教于樂,結合每天的教學內容,教師通過結合實際體驗呈現一些學生熟悉的問題讓學生計算,尋找生活計算,加強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增加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直觀感受,比如:低年級學習了乘法口訣以后,組織學生到商店購物,讓學生做好記錄實際計算。把錢幣交給孩子,讓他計算“花了多少”,“還剩下多 少”。從實際應用出發進行學習,盡量要求孩子快速回答問題。用錢幣訓練會使孩子很快掌握計算本領。 在學習測量后,可讓學生通過測量計算出自己教室的面積有多大,操場,籃球場的面積有多大,組織學生分組測量計算,在合作中體驗計算的快樂。在學習了體積和容積的知識后,讓學生親自計算一下自己鉛筆盒,水杯的體積有多大,其實讓學生計算身邊的物體是學習數學的捷徑。
三、養成日常良好的計算習慣
1、教師還要加強書寫格式的指導,規范的書寫格式,教師還要以身作則,作學生的表率。 課堂練習教師要注意學生的運算思路和計算方法、步驟,防止錯寫漏寫數字和運算符號。如:解題教學,審題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層次分明;板書簡明,重點突出。
2、良好的計算習慣,直接影響學生計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嚴格要求學生做到認真聽課,認真思索,獨立的完成作業,練習中刻苦鉆研,細心推敲,不輕易問別人或急于求證得數。還要養成自覺檢查、驗算和有錯必改的習慣。我堅持課堂5分鐘一小練,一周一大練的習慣,堅持不懈,一抓到底。通過長期堅持的訓練,既培養了學生堅強的意志,又提高了學生的計算能力。
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計算教學是一個長期復雜的教學過程,要培養學生良好計算習慣時,教師要有耐心,有恒心,堅信只有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見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