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坤
摘 要:在“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針對高職院校即將到來的“雙一流”建設,結合我國過往評價機制的弊端及高職院校的建設現狀,從高職院校硬件建設和軟件建設兩個方面提出了新的評價機制思想。硬件條件實施高標準的一票否決制,避免高職院校把有限資源投入到盲目的攀比之中;軟件建設應加強創新意識的培養,把“雙一流”建設評選過程變成一個引導建設過程。
關鍵詞:高職院校;“雙一流”建設;評價機制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7)06-0189-02
2015年5月,國務院印發《中國制造2025》,這是中國政府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同年10月,國務院又印發了《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拉開了我國高等院校“雙一流”建設的大幕。對本科院校而言,“雙一流”建設具體是指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對高職院校而言,“雙一流”建設具體是指世界一流高職院校和一流專業群建設。
高職院校“雙一流”建設評價機制是高職院校未來發展的指揮棒,其是否合理、科學關系到高職院校未來發展的成敗。根據本課題組的前期調研可知,一些省份開始啟動高職院校的“雙一流”建設,但其評價機制繼承了原有的評價機制,沒有實質性的創新,使得未來高職院校的“雙一流”建設變成了國家高職示范校、骨干校的又一個變異形式,被形容為“換一身衣服重新登場”。因此,構建科學合理的高職院校“雙一流”建設評價機制,推動高職院校的進一步發展刻不容緩。
一、“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高職院校“雙一流”建設評價機制的基本原則
第一,硬件達標、軟件一流。在原有的評價機制中,硬件指標占有很大權重,不符合一流高職院校建設的核心思想,硬件指標可以在很短時間內突擊完成,但無法完成一流高職院校的建設,因此,在未來的高職院校的建設過程中,硬件建設達到相關標準即可,不應該變成一個拉開差距的指標。未來的“雙一流”建設應重點突出軟件一流,據此構建相關評價標準。
第二,淡化指標、符合規律。我國教育原有評價機制的一大敗筆是過于重視指標數字,但在大學建設過程中,很多核心的理念無法通過指標數字體現出來,或者局部體現出來,但又被一些其他無關緊要的指標數字稀釋掉,無法體現一個學校的辦學水平和辦學實力,因此,未來高職院校的建設過程中,應淡化指標。是否符合相關的辦學規律應該是高職院校“雙一流”建設評價機制的一大標準,此標準看似容易,實際難度很大。根據本課題組的調研,一個省份在高職院校建設的推動過程中,實施了兩個措施:一是實施省級的技能抽考,二是實施省級畢業設計的抽查工作。此兩個措施看似可以很好地提高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實則不符合高職院校的發展規律。技能抽考在實施過程中,很多高職院校為了取得好成績,所有的教學計劃都圍繞此抽考進行,不敢有任何創新,把高等職業教育變成了應試教育,嚴重違背了高等教育的基本規律。此外,由于高職院校的特點,很多高職院校逐步取消了畢業設計,但是省級畢業設計抽查的行政命令使得職業教育嚴重倒車。
第三,凸顯特色、突出創新。一流專業群的建設必須凸顯高職院校的辦學特色,突出創新。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經過二十余年的飛速發展,辦學實力、辦學特色、辦學規模已有極大的提升,但是創新程度卻嚴重滯后。創新程度的滯后既有主觀因素,又有客觀因素。主觀因素是很多高職教育者認為職業教育是低等教育,不需要創新;客觀因素是高職教育受相關行政命令影響較大,自主權太少,或者是由于職業教育者的整體水平偏低,創新意識、創新能力不夠。因此,在未來高職院校的“雙一流”評價機制中,應重點突出高職院校的創新性。
第四,服務當下、引領未來。高職院校“雙一流”建設的最終落腳點就是服務當下,引領未來。服務當下要求高職院校的基本辦學條件要滿足辦學要求,符合辦學的基本規律,凸顯專業群的辦學特色;引領未來要求高職院校要提升軟件建設、淡化指標體系,突出創新。
二、“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高職院校“雙一流”建設評價機制的指標體系構建
(一)硬件指標體系構建
1.辦學條件指標體系的構建
辦學條件是“雙一流”建設的基本保障,因此,在構建“雙一流”建設評價機制過程中,辦學條件應該是一個必須條件,但不應該是一個產生差距的因素。辦學條件應包括校園面積、實驗實訓室建筑面積、教學樓的建筑面積、體育設施、后勤服務設施、圖書館館藏圖書等。這些指標既要考慮總量,又要兼顧個體的平均數。達不到要求可以一票否定,但在評價過程中,不應該產生差距,否則將稀釋“雙一流”建設的核心指標。
2.師資隊伍指標體系的構建
在原有的評價機制中,師資隊伍一般被放在軟件建設中,但在實際考核過程中,師資隊伍建設被指標化,使得高職院校盲目地引進高學歷、高職稱的師資,不符合高等職業教育的特點。因此,高職院校在未來“雙一流”建設過程中,師資隊伍建設不應該盲目攀比學歷和職稱,應重點考核師資隊伍的架構和師資隊伍建設體制。師資隊伍的架構應該分為理論教師的架構、實習老師的架構、輔導員教師的架構、管理人員的架構、后勤服務的架構、真正雙師型教師的架構。每個架構人員的考核指標和考核方式應該有所不同,以理論教師隊伍架構和實驗實訓教師架構為例:師資隊伍架構重點考核本科及研究生的比例(以第一學歷為考核重點,不盲目攀比博士數量)、學緣結構、年齡結構。實驗實訓教師架構重點考核本科學歷的比例(以第一學歷為考核重點,不盲目攀比研究生數量)、工作經歷等。師資隊伍建設體制包括一個學校教師的引進制度、培養過程、培養模式、培養質量等制度。在評價過程中,師資隊伍建設也應該實施一票否決制,不應該產生差距,否則也將稀釋“雙一流”建設的核心指標。此外,師生比例也應該納入一票否決制中。
3.實驗實訓室指標體系的構建
實驗實訓室是現代職業教育的基本保障,特別是面對“中國制造2025”,實驗實訓的設施設備是提升教學質量的基本保障,因此,在構建“雙一流”教育評價機制的過程中,實驗實訓室的指標體系是重中之重,且指標體系的構建根據不同的專業群實施不同的標準,達不到要求的一票否決,且實驗實訓室指標體系要重點考慮學生的人均占有率。
以上的硬件條件,包括師資隊伍建設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在短期內可以突擊完成,和一個學校的辦學經費來源有很大的關系,體現不出一個學校辦學內涵和辦學實力,因此,在構建“雙一流”辦學評價機制的過程中,硬件條件應該實施以下政策:不符合條件的“一票否決制”,符合條件的不額外加分,避免形成一種盲目的攀比,稀釋了“雙一流”建設的核心指標。此外,硬件條件的考核既要實施總量的“一票否決制”,又要實施個體平均數的“一票否決制”。
(二)軟件指標體系構建
1.辦學理念及辦學規律指標體系的構建
職業教育有其基本的辦學理念和辦學規律,但針對不同的專業群,又有具體不同的辦學理念和辦學規律。這些理念和規律看似很虛,實則對辦學質量的影響最大,并且把先進的辦學理念和辦學規律融入日常的教學過程中,難度最大。因此,在構建“雙一流”建設的指標體系中,對高職院校的辦學理念和辦學規律的考核尤為重要。
2.社會影響力指標體系構建
社會影響力是一流高職院校建設結果的具體體現,在構建考核體系的過程中,評價難度最大,也是一個高職院校無法突擊完成的指標。因此,構建科學合理的高職院校社會影響力評價指標體系是構建“雙一流”評價指標體系的關鍵。
3.創新意識的指標體系構建
創新意識是目前高職教育最為缺乏的元素,高職教育創新元素的缺乏既源于對高職教育缺乏深層次的理解,又是高職教育發展現狀及發展程度的一個體現。高職教育本質上是“動手”教育,和中專教育比較,高職教育既要會動手,又要知其所以然;相較本科教育而言,不但要知其所以然,還要會動手。高職教育的特點決定了高職生的就業一直受到市場的追捧,但很多教育者,包括一些職業教育者把高等職業教育當成了低等教育,從思想上沒有注重創新意識的培養。同時,過去的十余年,我國高職教育一直處于求生存求發展的時期,主要的精力、財力都投放在求發展的方面去了,沒有注重創新意識的培養。然而,高職生是把思想、設計、規劃變成實物的最重要一環,因此,加強高職生創新教育刻不容緩。在未來的高職院校“雙一流”的建設過程中,創新意識指標的構建必不可少。
三、“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高職院校“雙一流”建設評價機制的風向標
招生和就業被喻為高職院校的入口和出口,招生分數線體現了社會、家長和學生對一個學校的認可度,就業體現了社會、企業對學校的認可度。因此,招生和就業是高職院校“雙一流”建設評價機制構建的風向標。
在構建高職院校“雙一流”建設評價機制風向標的過程中,要根據實際,通盤考慮。行業特點、學校地域、招生人數等對學校的招生分數線都有很大的影響。特別是一些高職院校,隨著招生人數的上升,招生的分數線會直線下降,探討、研究招生人數和分數線的線性關系至關重要。
就業指標體系的構建同樣非常重要,且難度更大,就業品質一般包括就業企業、就業崗位、就業薪酬等方面,但是在新形勢下,很多高職院校的學生自主創業,且自主創業的品質差別非常大,例如學機械專業的學生,有的是自己開辦加工企業,有的被動去飯店、便利店,如何評價這些就業對學校培養品質的影響也是一個亟須研究的課題。
四、小結
在“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高職院校“雙一流”建設將對我國高職院校產生新一輪的洗牌行動,對我國未來高職院校的布局、發展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因此,構建科學合理的“雙一流”建設評價機制至關重要。在此過程中,要積極借鑒211、985等院校評價機制的經驗,避免將“雙一流”建設變成一種缺乏內涵的盲目攀比的投機行為,要把“雙一流”建設變成引導高職教育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一種積極行為。構建科學合理的“雙一流”評價機制只是開始的一小步,后期的權重分布,相關數據的模型構建,方案的具體規劃實施,數據的真實采集及分析都將對結果產生極為重要的影響,因此,構建“雙一流”高職院校將是一項系統的、科學的、浩大的工程。
參考文獻:
[1]沈言錦.“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的職業教育供給側改革研究[J].成人教育,2016(11).
[2]黎修良,沈言錦.“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校企深度融合的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30).
[3]張麗莉,趙雷.關于“雙一流”建設中細節的探討[J].讀天下,2016(12).
[4]黎修良,沈言錦.高職院校企深度融合的創新模式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