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芳
山東省郯城縣第五實驗小學
讓師德師風沁潤校園
李在芳
山東省郯城縣第五實驗小學
記得上初中時寫作文,你將來長大了想成為什么,我寫的是想成為一名教師,那時的自己感覺當老師“威風”;到高中,老師問你的夢想是什么,我不是為了“威風”,而是發自內心的想當一名教師。
懷著年少時的夢想,懷著對教育事業的滿腔熱忱,我踏上三尺講臺,當上了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教師。一支粉筆、兩袖清風、啟迪千秋智慧,三尺講臺、四季沐雨、傳遞萬世文明,教育是清貧的,奉獻的,高尚的,是心靈與心靈的碰撞,是一個用愛心、耐心、細心、的堆砌來贏得孩子們的親近、感激、尊重和愛戴的偉大工程,是我不斷的追求。
新教師培訓時,給我們看了“尋找最美鄉村教師”的節目,用真摯的情感真實記錄鄉村教師無私奉獻、甘為人梯的精神品格。為人師表,最美人生,采訪了數位“最美鄉村教師”,分享他們對于生活和生命的感悟,用愛心點燃了希望我當時不知道哭了多少衛生紙,原來奉獻是這樣的:甘心做個“傻子”的蔣國珍留下是為了他們走出大山阿力甫夏:一個人的學校20年的守望張彩青:34年背送兩代學生過河鄒桂芬等等,他們一個個都是模范、榜樣,是我們一直追尋的師德的真諦。社會需要這樣的老師,他們是當之無愧的最美教師。在倡導師德師風建設的今天,這些老師用自己的行動給我們上了一節節震撼人心的課。他們讓我們在喧囂的社會中找到了一塊心靈的著陸點。作為從教多年的教師,在師德學習的影響下,在榜樣模范的照耀下,我一直為成長為一名優秀教師而不斷努力。
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教師個人的范例,對于學生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不可替代的最有用的陽光。”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尤其是教師,孩子們把老師當成效仿的對象,老師的一言一行,都是學生無聲的示范。我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這樣才能使學生信服班主任,進而將各種要求落到實處。教室后面的圖書角是我最喜歡的地方,閑來無事看幾本童真童趣的書,既增長知識又讓我自己感覺可以融入孩子的世界。但我發現圖書角的書總是東倒西歪的,問值日生,他說我整理的時候都放得很整齊了。理由充分,無懈可擊,怎么辦呢?我沒說什么,徑直走到圖書角,把書整理好,然后才開始上課。第二天,還是有或多或少的幾本書在那里斜躺著,上課鈴聲一響,我還是徑直走向圖書角,把書擺好,然后告訴同學們,希望大家像老師一樣,能讓書回到它應有的位置,這樣亂糟糟的我們再去找自己想看的書不也很麻煩嗎?第三天我進教室后,書都整整齊齊的放在那里,我會心的笑了,表揚了大家,說同學們比老師整理的整齊多了,同學們你看我、我看你也都笑了。“身教重于言教”,真理就是真理啊!良好的師德存在于老師的內心,是看不見的,但正確的、率先垂范的做法卻是學生能夠看得見的,感受到的,這正是師德的最佳表現。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有人說:“在班主任的世界里,學生是最大的事;在班主任的字典里,學生是最大的字;在班主任的生活里,學生是最美的詩”。我知道我們沒有權利選擇學生,但是我們有權利選擇教育學生的方法。古人說“師嚴而后道尊”,可見“嚴”與“愛”是育人成才的重要原則。在班級管理方面,我做到“嚴”與“愛”并行,“剛”與“柔”并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剛開始擔任班主任的時候,我遇到了很多班級管理上的問題,經過向有經驗的班主任請教,結合自身的情況,我找到了適合本班的班級管理方法。制定“班法”,即通過民主形成班規。在這個“班法”中,詳細規定了學生違規及守紀兩方面的處罰及獎勵辦法,根據情節行為的不同程度制定考核分數,同時在班里設立紀檢委員,負責記錄情況。紀檢委員將每位同學每天的表現情況匯總以分數形式寫入個人情況表,作為評優評先及學期末填寫操行評語的重要依據。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孩子的心靈。晶瑩透亮的露珠是美麗可愛的,卻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滾落,就會破碎不復存在”,這種呵護就是無微不至的愛。怎樣才能想學生之所想,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愛?走進孩子的心靈,把自己當做孩子,融入他們的群體吧。曾經有人說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會愛他,只有用愛才能教育孩子。”是啊,只有至愛之心,才能叩開希望之門,才能滋潤孩子們的心田,才能敞開孩子們的心扉。班里有個學生各科成績都不好,從來沒有聽過一個老師夸過他,他整個人完全沒有自信,連我都對他快沒有辦法了。有一次,學校舉辦文藝匯演,在班里挑選節目時,他居然怯生生的舉手了,他說老師我想唱首歌,雖然心里沒怎么抱希望,但是覺得他難得舉手,是不是應該給他一次機會呢,我應該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我非常慶幸自己當時給了他一個機會,在舞臺上,他是會閃光的,那么自信、開朗,他演唱完后,獲得了同學們的陣陣掌聲,借這個機會,我在全班面前表揚了他。從那以后,盡管他的文化課沒有什么突飛猛進,但是他變的開朗、活潑了,上課開始聽講了,作業開始完成了,這就是他成長的一大步啊。其實很多時候不是學生的錯,老師也有錯,可能很多時候老師就會有一種心理暗示:這個學生太笨了,怎么什么也不會。祖國的花朵各有各的特長,每朵花都有自己獨特的芬芳,我們需要用愛心來滋潤他們。真誠關心和愛護學生,不僅在思想上、學習上,還要體現在日常生活中,只有這樣才會受到學生的歡迎和欽佩,家長的認同和支持。我想,這就是愛。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弗羅姆就曾經說過:“師愛不是一個偶然幸運地體現并陶醉的一種純粹的快感,而是一門藝術,一門需要知識和努力才能學會的藝術”。這種“需要知識和努力才能學會的藝術”要求教師要不斷學習,不斷創新,不斷提升自己。
在科技一日千里,教育日新月異的今天,對老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要想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要有一桶水,乃至源源不斷的長流水。教師一方面要具備廣博的邊緣學科知識,同時還應具備新時代、新形勢下一些快速更新的知識。為了上好每一節課,在吃透新課標的基礎上,我總是深入鉆研教材,不斷探索改革教學的方法,努力挖掘教材的內涵。同時,我相信“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因而我不斷的向同行們請教,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的更高、更遠。在理論知識和課外閱讀方面,這兩年讀了不少書,學校在教師閱讀方面非常的重視,下發了很多教師閱讀書目,如《了解你的學生》、《七個習慣教出優秀學生》、《第56號教室的奇跡》、《愛彌兒》、《愛的教育》等,校領導組織的讀書沙龍活動,讓我對閱讀的理解更加明白,因為有了自身的不斷提高,我才更自信的走近學生。
每天與學生在一起,心態永遠年輕,心靈永遠純潔,心底永遠善良;每天和書本打交道,教授知識,提升自己,教學相長。有人說,老師臉上有多少笑容,孩子心里就有多少陽光。教師的愛支撐孩子的成長。路漫漫其修遠兮,我會用自己的愛、自己的情,繼續在教育的征途上不斷求索,我們任重而道遠。金玉其中,教師的光鮮不在外表。我們不能在孩子成長的路上都鋪滿鮮花和紅毯,但是我們可以見證孩子生命的每一次拔節和提高。情在左,愛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播種,隨時開花。花開一路,花香一路,愛滿校園。